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开颅钻钻头及开颅钻制造技术,开颅钻头专利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文静专利>正文

开颅钻钻头及开颅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97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颅钻钻头,用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包括:钻头部、受力部以及连接所述钻头部和所述受力部的传导杆;所述传导杆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传导杆、所述钻头部以及所述受力部同轴设置;所述钻头部的外径为1-5毫米;所述传导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部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开颅钻,包括钻机本体以及与所述钻机本体连接的如上所述的开颅钻钻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颅钻钻头通过设置传导杆的直径大于钻头部的外径,以形成阶梯结构,从而保证在其它限位装置失效的情况下或其位置与颅骨之间存在偏差,钻头部完全进入颅骨后传导杆会卡在颅骨上,从而完全可以避免钻头部进一步地深入而损伤脑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颅钻钻头及开颅钻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开颅钻钻头及开颅钻。
技术介绍
目前,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颅骨钻孔技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只针对较大孔径(常见的是直径10-20毫米)。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特别是在立体定向或导航引导下的微创外科中,已经只需要直径2毫米的颅骨钻钻孔。 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人的颅骨的厚度一般为I?1.5厘米,所以在颅骨钻孔时,需要设置限位装置,以防止钻头在穿透颅骨后,继续深入而损伤脑组织。现有技术中,钻头包括用于与钻机连接的连接部,以及钻孔的钻头部。使用时,一般将钻头部整体置于立体定向手术仪上的限位装置中,并将立体定向手术仪固定于手术台的合适位置,从而保证钻头垂直于颅骨的需要钻孔的部位,并可以沿垂直于颅骨的方向运动。此限位装置用以保证当钻头部钻透颅骨时,固定部卡合于限位装置上,以避免钻头部的继续深入。 此种限位方法虽然可有效避免钻头的过深进入,但是仍旧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在手术中限位装置万一失效或限位装置固定的位置与颅骨之间存在偏差,将会导致损伤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手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开颅钻钻头及开颅钻,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颅钻钻头,包括:钻头部、受力部以及连接所述钻头部和所述受力部的传导杆; 所述传导杆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传导杆、所述钻头部以及所述受力部同轴设置; 所述钻头部的外径为1-5毫米;所述传导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部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钻头部与所述传导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钻头部的一端镶嵌于所述传导杆内。 优选地,所述钻头部与所述传导杆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钻头部超出所述传导杆的部分长度为10-30毫米。 优选地,所述传导杆的直径为4-6毫米,所述钻头部的外径为1-3毫米。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受力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传导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受力部的远离所述传导杆的一侧设有与开颅钻连接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内六角凹槽。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开颅钻,包括钻机本体以及与所述钻机本体连接的如上所述的开颅钻钻头。 优选地,所述钻机本体与所述开颅钻钻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开颅钻钻头的一端为球形外六角结构。 本技术的开颅钻钻头通过设置传导杆的直径大于钻头部的外径,以形成阶梯结构,从而保证万一限位装置失效或其位置与颅骨之间存在偏差,钻头部完全进入颅骨后传导杆会卡在颅骨上,从而完全可以避免钻头部进一步地深入而损伤脑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颅钻钻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颅钻钻头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开颅钻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杆的球形外六角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参见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消除现有开颅手术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保护装置是通过相套的主、副钻头实现保护,其主钻头通过与驱动轴相互啮合的齿进行动力传递,当主钻头钻透颅骨后,通过弹簧的作用使主、副钻分离,从而使主钻失去动力而停转。此种保护装置仅适用于钻较大直径的孔时,一般为直径10-20mm。如果应用于直径2mm的钻孔,由于钻头的尺寸限制,此种结构便不再适用。 为了实现在微创手术在颅骨钻孔中的应用,或者更具体的说可以实现在颅骨上钻削直径5mm以内的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开颅钻钻头1,如图1所示,包括:钻头部5、受力部2以及连接所述钻头部5和所述受力部2的传导杆4 ; 其中,所述传导杆4、所述钻头部5以及所述受力部2同轴设置。传导杆4为圆柱体结构。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使传导杆4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部5的外径,以形成阶梯状,从而保证万一限位装置失效,钻头部5完全进入颅骨后传导杆4会卡在颅骨上,避免钻头部5进一步地深入而损伤脑组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钻头在使用时,并非单独使用,其仍旧与立体定向手术仪配合使用。实际手术时,将传导杆4置于限位装置中,受力部2与开颅钻连接,启动开颅钻并使传导杆4沿垂直于颅骨的方向递进,以使钻头部5在颅骨上进行钻孔。 再者,上述传导杆4与钻头部5形成的阶梯状,其主要作用是在限位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形成最终的防护,以防止造成不可逆的手术后果;而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防护作用还是主要靠限位装置处的防护。也即依靠受力部2与限位装置之间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应用情形下,因为限位装置需要预先定位其与颅骨之间的距离,而人的颅骨厚度各有不同,所以难免会有计算上的误差。而依靠钻头部5与传导杆4之间的台阶,便可以避免上述误差带来的手术风险。 本实施例中,设置开颅钻配合连接的受力部2,其一般也为圆柱体结构。且受力部2的直径一般地大于传导杆4的直径,即在受力部2和传导杆4的连接处也形成一阶梯结构,此处也可以实现限位作用,即设置当钻头部5钻透颅骨后,受力部2卡合于限位装置上,以防止钻头部5进一步深入脑中而损伤脑组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立体定向手术仪上的限位装置的具体结构,为现有公开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现有公开的技术方案而得知,本技术实施例便不再赘述。 另外,同时,设置传导杆4的直径小于受力部2的直径,以在可以正常传递扭矩的同时减轻整个钻头的重量。本实施例中,优选受力部2的直径为10毫米。 优选地,钻头部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切削刃,多个切削刃周向均匀排布,如为互成180度排列的两个切削刃。切削刃不宜过多,以避免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而不容易散去。 优选地,钻头部的外径为1-5毫米。本实施例优选钻头部5的外径为1-3毫米,以适应微创手术的需求。与之相匹配的是,选择传导杆4的直径为4-6毫米。本实施例中,选择传导杆4的直径为5毫米,钻头部5的外径为2毫米。 优选地,钻头部5超出传导杆4的部分长度,也即钻头部5位于传导杆4之外的长度为10-30毫米,本实施例优选为20毫米,以实际手术过程中可以钻透颅骨为宜。传导杆4的长度不宜过长,以200-250毫米为宜,以使传导杆4的长径比处于合理范围内。 其中,所述钻头部5与所述传导杆4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实际使用时,因为开颅钻钻头I的主要工作部位即在钻头部5,为了增加钻头部5的强度,一般选择其材质为硬质合金。而传导杆4并非主要工作部位,如果传导杆4与钻头部5为一体式结构,那么其材质均选择为硬质合金材料,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增加成本。所以,将钻头部5与传导杆4分体设计,然后将钻头部5的一端镶嵌于传导杆4中,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优选地,受力部2的远离所述传导杆4的一侧设有与开颅钻连接的凹槽3。该凹槽3可以为正方形凹槽、三角形凹槽等。本实施例中的凹槽3优选为内六角凹槽,以适合开颅钻的结构上的需求,如图2所示。该开颅钻钻头I的凹槽3可通过转换接头连接电钻,操作者手持电钻时,可以使其沿钻头的轴向递进,也可以变换其他角度,在保证钻头垂直于颅骨的同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颅钻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部、受力部以及连接所述钻头部和所述受力部的传导杆; 所述传导杆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传导杆、所述钻头部以及所述受力部同轴设置; 所述钻头部的外径为1-5毫米;所述传导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钻头部的外径; 所述受力部的远离所述传导杆的一侧设有与开颅钻连接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颅钻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部与所述传导杆为分体式结构,所述钻头部的一端镶嵌于所述传导杆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颅钻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部与所述传导杆为一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开颅钻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部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周文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