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斯幼云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3514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包括柜体和与焊接机连接的进电端头,所述柜体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前后互称的悬挂臂,所述悬挂臂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的挂口,所述柜体中设置有左滑移槽,所述柜体中、位于所述左滑移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滑移槽,所述柜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互连所述右滑移槽的插口槽,所述右滑移槽的左端部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插口槽相对的进电口,所述右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第一滑移块;本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满足了现有使用需求,适合推广使用。

An automatic wel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wel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abinet body and welding machine connected into the electric end, wherein the cabinet body is fix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suspension arm before and after each other, the suspension hanging mouth formed between the cabin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arm, a left slip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cabinet body in the cabinet, is located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lid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slip groove, and a socket groove interconnecting the right slip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cabinet body, the right slip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end of the port into a socket with the slots, the the right slid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block can slide left and right;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is simple,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fe, to meet the existing needs,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焊接机在运行时需要先将焊接机的插头与插座连接,使用时工作人员的走动容易碰到焊接机连接插座的电缆,由于现有的焊接机的插头与插座之间普遍都是通过摩擦配合连接,没有设置其他的锁定装置,因此当工作人员路过时或者其他物品碰到的话容易将焊接机的插头撞开,影响焊接机的使用,而且现有的连接焊接机的插座都是直接带电,因此在插接插头时容易产生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包括柜体和与焊接机连接的进电端头,所述柜体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前后互称的悬挂臂,所述悬挂臂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的挂口,所述柜体中设置有左滑移槽,所述柜体中、位于所述左滑移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滑移槽,所述柜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互连所述右滑移槽的插口槽,所述右滑移槽的左端部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插口槽相对的进电口,所述右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第一滑移块,所述第一滑移块中设置有端口朝右且与所述插口槽相对的锁紧槽,所述第一滑移块中还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槽左端部中设置有一互连所述右滑移槽且与所述进电口相对的通孔,所述右滑移槽的前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块滑移配合连接的导位杆,所述右滑移槽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移块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状杆,所述导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右滑移槽的左右两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状杆的右端与所述右滑移槽右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左端向左伸展伸入到所述左滑移槽中并与设置在所述左滑移槽左端部中的第一马达连接,所述左滑移槽中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中可旋动的设置有第二螺状杆,所述第二螺状杆前端进入所述固定条并设置有第二齿状轮,所述第二螺状杆前端与所述左滑移槽前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左滑移槽中的所述第一螺状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状轮配合的第一齿状轮,所述固定条前端在所述左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前后滑移且与所述第二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二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块中设置有进电装置,所述插座壳体中还设置有漏保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移块的前部设置有与供所述导位杆进入的导位孔,所述第一滑移块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状孔,所述第二滑移块中设置有与第二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状孔,所述第一螺状杆、第二螺状杆和导位杆的直径相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分别互称设置在所述锁紧槽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前转向槽和后转向槽,所述第一滑移块中在所述前转向槽和后转向槽的下部设置有装定腔,所述装定腔中设置有滑转装置,所述滑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前转向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前转向轴可旋动设置在所述装定腔中的前齿状轮,所述前转向轴向上进入所述第一滑移块并伸入到所述前转向槽中,所述前转向轴伸入到所述前转向槽中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前锁紧块,所述滑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后转向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后转向轴可旋动设置在所述装定腔中的后齿状轮,所述后转向轴向上进入所述第一滑移块并伸入到所述后转向槽中,所述后转向轴伸入到所述后转向槽中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后锁紧块,所述前齿状轮与后齿状轮之间配合有中端齿状轮,所述中端齿状轮通过中端轴与设置在所述装定腔下端部中的第二马达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齿状轮和后齿状轮的直径相同且所述前齿状轮和后齿状轮的直径小于所述中端齿状轮的直径,所述前转向轴背靠所述前锁紧块的一端与所述装定腔的底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后转向轴背靠所述后锁紧块的一端也与所述装定腔的底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中端轴背靠所述第二马达的一端与所述装定腔的顶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所述前锁紧块和所述后锁紧块的两端均为圆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滑移槽前部的左右两端部中分别互称设置有左进电仓和右进电仓,所述左进电仓和右进电仓的后端内侧均设置有第一斜状面,所述左进电仓的左端部上设置有与外电电性连接的左进电片,所述右进电仓的右端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进电口电性连接的右进电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电装置包括分别互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移块左端部和右端部中的左联合件和右联合件,所所述左联合件和右联合件均包括端口朝外侧的第一联合槽,所述第一联合槽中可左右滑移地设置有进电桩,所述进电桩外侧后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斜状面滑移配合连接的第二斜状面,所述第一联合槽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分别互称设置有第二联合槽,所述进电桩的前后两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联合槽滑移配合连接的凸头,所述第一联合槽中还设置有与所述进电桩固定连接且用以将所述进电桩向外侧推靠的弹力件,所述左联合件中的进电桩与所述右联合件中的进电桩电性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电端头包括手捏部,所述手捏部左端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进电口配合连接的进电头,所述手捏部左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圆状角,所述手捏部右端设置有连接焊接机且与所述进电头电性连接的电缆,所述手捏部前后两端面上分别互称设置有用以供所述前锁紧块和后锁紧块旋动伸入的前锁紧槽和后锁紧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漏保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右端部的存储腔,所述存储腔中安装有漏保,所述漏保外部还可打开的设置有盖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一马达工作驱动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同时滑移,从而在左联合件中的进电桩与左进电片接触时,右联合件中的进电桩也与右进电片接触,进电头也同时插入到进电口中配合连接通电,使得焊接机通电,大大增加了本装置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还增加了左进电片和右进电片之间通电的稳定性以及进电头与进电口之间配合连接通电的稳定性,有效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2.通过前齿状轮、后齿状轮和中端齿状轮之间的配合连接以同时驱动前转向轴和后转向轴旋动,前转向轴和后转向轴旋动分别驱动前锁紧块和后锁紧块朝着相反的方向旋动,当前锁紧块和后锁紧块朝着相反的方向旋动度以后,前锁紧块和后锁紧块处于分别伸入到前锁紧槽和后锁紧槽中将手捏部锁定的状态,从而通过前锁紧块和后锁紧块同时对手捏部进行锁定,以保证手捏部被锁定后的稳定性,也同样保证了进电头与进电口之间配合连接通电的稳定性,避免了电缆的误踢误撞而造成手捏部从进电口中脱离,从而防止焊接机的突然断电。3.本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供电性连接安全稳定,有效避免现有生活中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手捏部与进电口之间的通电性连接操作都是通过第一马达工作自动完成的,柜体与进电端头之间通电插接简单,且在通电插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满足了现有使用需求,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柜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进电端头插入柜体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捏部处于被锁定状态;图3为图2中进电头插入到进电口中配合连接通电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进电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仰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与焊接机连接的进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柜体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前后互称的悬挂臂,悬挂臂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的挂口,柜体中设置有左滑移槽,柜体中、位于左滑移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滑移槽,柜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互连右滑移槽的插口槽,右滑移槽的左端部上设置有一与插口槽相对的进电口,右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第一滑移块,第一滑移块中设置有端口朝右且与插口槽相对的锁紧槽,第一滑移块中还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槽左端部中设置有一互连右滑移槽且与进电口相对的通孔,右滑移槽的前部设置有与第一滑移块滑移配合连接的导位杆,右滑移槽的后部设置有与第一滑移块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状杆,导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右滑移槽的左右两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螺状杆的右端与右滑移槽右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左端向左伸展伸入到左滑移槽中并与设置在左滑移槽左端部中的第一马达连接,左滑移槽中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中可旋动的设置有第二螺状杆,第二螺状杆前端进入固定条并设置有第二齿状轮,第二螺状杆前端与左滑移槽前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左滑移槽中的第一螺状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齿状轮配合的第一齿状轮,固定条前端在左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前后滑移且与第二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二滑移块,第二滑移块中设置有进电装置,插座壳体中还设置有漏保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和与焊接机连接的进电端头,其特征在于:柜体左端面固定安装有前后互称的悬挂臂,悬挂臂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柜体之间形成的挂口,柜体中设置有左滑移槽,柜体中、位于左滑移槽的右侧还设置有右滑移槽,柜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互连右滑移槽的插口槽,右滑移槽的左端部上设置有一与插口槽相对的进电口,右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左右滑移的第一滑移块,第一滑移块中设置有端口朝右且与插口槽相对的锁紧槽,第一滑移块中还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槽左端部中设置有一互连右滑移槽且与进电口相对的通孔,右滑移槽的前部设置有与第一滑移块滑移配合连接的导位杆,右滑移槽的后部设置有与第一滑移块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状杆,导位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右滑移槽的左右两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螺状杆的右端与右滑移槽右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左端向左伸展伸入到左滑移槽中并与设置在左滑移槽左端部中的第一马达连接,左滑移槽中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中可旋动的设置有第二螺状杆,第二螺状杆前端进入固定条并设置有第二齿状轮,第二螺状杆前端与左滑移槽前端部可旋动配合连接,左滑移槽中的第一螺状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齿状轮配合的第一齿状轮,固定条前端在左滑移槽中设置有可前后滑移且与第二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二滑移块,第二滑移块中设置有进电装置,插座壳体中还设置有漏保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块的前部设置有与供所述导位杆进入的导位孔,所述第一滑移块的后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状孔,所述第二滑移块中设置有与第二螺状杆螺状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状孔,所述第一螺状杆、第二螺状杆和导位杆的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的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分别互称设置在所述锁紧槽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前转向槽和后转向槽,所述第一滑移块中在所述前转向槽和后转向槽的下部设置有装定腔,所述装定腔中设置有滑转装置,所述滑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前转向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前转向轴可旋动设置在所述装定腔中的前齿状轮,所述前转向轴向上进入所述第一滑移块并伸入到所述前转向槽中,所述前转向轴伸入到所述前转向槽中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前锁紧块,所述滑转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后转向槽相对设置且通过后转向轴可旋动设置在所述装定腔中的后齿状轮,所述后转向轴向上进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幼云
申请(专利权)人:斯幼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