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双峰铁素体晶粒分布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913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峰铁素体晶粒分布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及其生产工艺,经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制得钢坯后,将所述钢坯进行热处理,包括以下工序:均匀化退火、正火、温轧和连续退火;所述的连续退火包括三个阶段:(1)以40℃/s~80℃/s的速率加热到Ac1温度;(2)以1℃/s~5℃/s的速率继续升温到740~800℃;(3)淬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使奥氏体晶粒发生细化,铁素体晶粒成双峰尺寸分布的特征,室温拉下其均匀延伸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屈强比小于0.5。

Ultrafine grained martensitic ferrite dual phase steel with Shuangfeng ferrite grain distribu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uangfeng ferrit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ultrafine ferrite martensite dual phase steel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through smelting, casting, forging, hot rolling billet prepared after the billet heat treatmen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annealing, normalizing, rolling and continuous annealing continuous annealing; the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1) to 40 DEG /s to 80 DEG /s to Ac1 temperature heating rate; (2) to 1 DEG /s to 5 DEG /s rate continues to heat up to 740 to 800 DEG C; (3) quenching. The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refines austenite grains, and the ferrite grain siz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huangfeng, and the uniform elongation of the ferrite grains is greatly improv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yield strength ratio is less than 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峰铁素体晶粒分布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峰铁素体晶粒分布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以其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高的初始加工硬化率、高的碰撞能量吸收能力而成为重要的汽车用钢,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高强度双相钢因强度的提高使塑性下降,无法满足深冲性能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冲压件方面的应用。细化晶粒能在提高多晶体强度的同时,也使其塑性与韧性得以提高。人们把超细晶的概念引入到双相钢中,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备超细晶双相钢,其晶粒尺寸达到了3μm以下。虽然,超细晶双相钢具有较好的强塑性匹配,但是,由于晶粒的细化,导致其屈强度提高,屈强比增加。而且其均匀延伸率与细化之前相比也减小了。以往为了解决超细晶铁素体钢加工硬化率较低,造成其均匀延伸率低的问题,采用在超细晶组织中引入适量的相对粗大的晶粒,即造成晶粒尺寸双峰分布的晶粒结构,可以在强度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极大提高延伸率。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C1632138A公开了20CrMnTi钢获得双峰晶粒尺寸分布超细晶组织的工艺方法,原马氏体形成超细晶组织,而原铁素体形成较为粗大晶粒组织,获得了主要由直径为50~200nm和1~2μm的晶粒组成的双峰晶粒尺寸分布的组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说明书CN101671772A公开了超细晶铁素体和纳米碳化物低碳钢板材的制备方法,采用马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温轧,双相组织中马氏体是呈岛状分布的硬相,铁素体是软相;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为0.7~1.2μm,碳化物颗粒平均直径为65~86nm。虽然超细晶双相钢中由于硬质相马氏体的存在,其加工硬化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其均匀延伸率与粗晶双相钢相比依然较低。所以,如何提高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均匀延伸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得到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具有低的屈强比和高的均匀延伸率。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经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制得钢坯,将所述钢坯进行热处理,包括以下工序:均匀化退火(Homogenizingannealing)、正火(Normalized)、温轧(Warmrolled)和连续退火(Continuousannealing);均匀化退火和正火的目的是消除钢坯中的带状组织,使组织细小均匀化。温轧后得到了细化的铁素体晶粒,碳化物粒子发生偏聚。为后续的连续退火阶段提供了原始组织。所述的连续退火包括三个阶段:(1)以40℃/s~80℃/s的速率加热到Ac1温度;(2)以1℃/s~5℃/s的速率继续升温到740~800℃;(3)淬火。在连续退火阶段,钢板首先以40~80℃/s的加热速率加热到Ac1温度后以1~5℃/s加热到退火温度。在快速加热阶段,由于加热速率较快,铁素体只发生部分再结晶,在达到奥氏体相变温度(Ac1)后,进入慢速加热阶段,奥氏体相变与铁素体再结晶同时发生,两者相互影响,细化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晶粒尺寸,而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在这阶段长大。另外,由于温轧后使得组织中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在高密度碳化物富集区,奥氏体的形核密度增加,阻止了铁素体的生长。在低密度碳化物富集区,由于奥氏体形核密度较低,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和长大的阻力减小,产生了相对粗大的铁素体晶粒。上述几个阶段相互配合,达到细化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晶粒的目的,并使得铁素体晶粒具有双峰分布的特征,得到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板带具有较高的均匀延伸率和较低的屈强比。优选地,所述的温轧是在450~600℃,进行温轧后空冷。优选地,所述的正火是在900~950℃,正火处理30~60min。优选地,所述的均匀化退火是在1100~1200℃,均匀化退火10~15h。优选地,所述热轧的终轧温度为800~850℃,热轧后空冷到室温。优选地,所述钢坯的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C0.08%~0.15%,Mn1.60%~2.00%,Si0.05%~0.10%,Al0.35%~0.45%,Mo0.15%~0.20%,Cr0.35%~0.40%,Nb0.035%~0.04%,余量为Fe。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生产工艺得到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所述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具有双峰铁素体晶粒分布的特征,细晶部分铁素体晶粒尺寸为0.5~3μm,粗晶部分铁素体晶粒尺寸为3~8μm。优选地,所述马氏体的晶粒小于3μm。优选地,室温下,所述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大于900MPa,均匀延伸率大于14%,屈强比小于0.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使奥氏体晶粒发生细化,铁素体晶粒成双峰尺寸分布的特征,室温拉伸下其均匀延伸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屈强比小于0.5。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7幅,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生产工艺中热处理的温度-时间曲线图;图2为实施例1生产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马氏体铁素体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图3为实施例1生产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马氏体铁素体组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图4为实施例1生产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布图;图5为实施例2生产的双相钢板带的马氏体铁素体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图6为实施例2生产的双相钢板带的马氏体铁素体组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图7为实施例2生产的双相钢板带的马氏体铁素体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布图;图8为实施例3生产的双相钢板带的马氏体铁素体的马氏体铁素体组织的扫描电镜照片图;图9为实施例3生产的双相钢板带的马氏体铁素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图10为实施例3生产的双相钢板带的马氏体铁素体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经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制得钢坯后,将所述钢坯进行热处理,包括以下工序:均匀化退火、正火、温轧和连续退火;第一阶段,将热轧钢进行1100~1200℃,10~15h的均匀化退火;第二阶段,进行900~950℃,30~60min的正火处理;第三阶段,在450~600℃的温度区间内进行温轧,积累应变为ε=2.0~2.8,轧后空冷到室温;第四阶段,温轧后的样品在连续退火炉中退火,连续退火分为3个阶段,快速加热段(FHS)、慢速加热段(SHS)和淬火段(WQ)。其中,快速加热段加热速率为40~80℃/s,加热到Ac1温度后以1~5℃/s的加热速率升温到退火温度(740~800℃),立即淬火到室温,以完成连续退火。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选用的钢坯是经50kg的感应炉熔炼而成,以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为C0.08%~0.15%,Mn1.60%~2.00%,Si0.05%~0.10%,Al0.35%~0.45%,Mo0.15%~0.20%,Cr0.35%~0.40%,Nb0.035%~0.045%,余量为Fe。铸锭冶炼浇铸后,锻造成方坯用于热轧。热轧终轧温度为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双峰铁素体晶粒分布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经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制得钢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钢坯进行热处理,包括以下工序:均匀化退火、正火、温轧和连续退火;所述的连续退火包括三个阶段:(1)以40℃/s~80℃/s的速率加热到Ac1温度;(2)以1℃/s~5℃/s的速率继续升温到740~800℃;(3)淬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经冶炼、浇铸、锻造、热轧制得钢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钢坯进行热处理,包括以下工序:均匀化退火、正火、温轧和连续退火;所述的连续退火包括三个阶段:(1)以40℃/s~80℃/s的速率加热到Ac1温度;(2)以1℃/s~5℃/s的速率继续升温到740~800℃;(3)淬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轧是在450~600℃,进行温轧后空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火是在900~950℃,正火处理30~6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匀化退火是在1100~1200℃,均匀化退火10~15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的终轧温度为800~8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洪双邓永刚闫宁黄慧强李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