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国专利>正文

聚合新材料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285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聚合新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属新材料及方法技术领域。含聚氨酯基料1、2发泡;特征:秸秆粉碎获碎屑,碎屑、聚氨酯基料1和2混合、搅拌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制成聚合新材料;秸秆粉碎获碎屑按比例入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制成聚合新材料;秸秆粉碎获碎屑,待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碎屑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制成聚合新材料;对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制成聚合新材料;将秸秆涂布上聚氨酯基料,待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同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制成聚合新材料。是新材料及方法。具密度、强度、韧性好、用途广、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以聚氨酯为基料的发泡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存在着密度大、强度高、韧性好的材料相应价格也极高,相反,价格低的此类材料其密度、强度、韧性均不理想,不能做到密度大、强度高、韧性好而价格低,无法实现质量与经济适用的统一;从而,极大限度地影响了其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就是在上述技术基础上,选择性地保留与继承上述技术,有效地进行关键点的发展与创新而研究确定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此而实现1、提供一种聚合新材料,而实现密度大、强度高、韧性好、用途广、成本低的目的。2、提供制作聚合新材料的方法,而实现方法简单、设备通用、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的目的。3、通过聚合新材料的制作,而实现取料方便、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括将聚氨酯基料1与聚氨酯基料2经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成品,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获碎屑,将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是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后获碎屑,将碎屑按比例分别放入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再将放入碎屑的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是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后获碎屑,在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而放入碎屑一起搅拌,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可以是对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一起搅拌,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可以是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在放入模具内发泡时放入已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经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所述碎屑为农作物碎屑、或为草类碎屑、或为木质类碎屑、或为陶类碎屑、或为石料类碎屑、或为珍珠岩类碎屑,所述碎屑的大小为0.5公分至6公分,所述秸秆为植物类秸秆。所述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混合的比例是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0.1-9∶1,所述将碎屑按比例分别放入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的比例是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0.1-9∶1,所述在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而放入碎屑一起搅拌的比例是聚氨酯基料1、2混合∶碎屑=1∶0.1-9,所述对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一起搅拌的比例是聚氨酯基料1、2混合∶秸秆=1∶0.1-9,所述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在放入模具内发泡时放入已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其比例是聚氨酯基料1、2混合∶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1∶0.1-9。所述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是涂布上聚氨酯基料1的秸秆、或涂布上聚氨酯基料2的秸秆、或涂布上聚氨酯基料1和聚氨酯基料2的秸秆。由于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专利技术研究设定了以农作物、草类、木质类、陶类、石料类、珍珠岩类等各类物质的碎屑及植物类秸秆为聚合新材料的原料组分,从而获得了成本低、取料方便、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有益效果。2、由于本专利技术研究设定了以聚氨酯基料1、2与各种碎屑、植物秸秆为原料经聚合而制作聚合新材料的技术方案,从而获得了所制作的聚合新材料的密度大、强度高、韧性好、成本低的有益效果;即获得了质量优而价格低的质与价优选统一的有益效果。正因为其质与价的优选统一,从而还获得了既可满足已有发泡材料的保温性能、韧性的缓冲性能,又可有效地增强隔音性能,还可极大限度地用于建筑材料、增加适用范围、拓宽各种用途的有益效果。3、由于本专利技术研究设定了选择性保留与继承、关键点的发展与创新的,从而获得了所使用设备通用性强、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且投资少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中在使用单虚线箭头、中实线的两侧虚线箭头、单实线箭头时,而一侧实线一侧虚线箭头、双虚线箭头、双实线箭头、三实线箭头均断开而不用,此时为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混合、搅拌后制作聚合新材料的流程窗口示意图;图中在使用单虚线箭头、一侧实线一侧虚线箭头、单实线箭头时,而中实线的两侧虚线箭头、双虚线箭头、双实线箭头、三实线箭头均断开而不用,此时为将碎屑按比例分别放入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制作聚合新材料的流程窗口示意图;图中在使用单虚线箭头、双虚线箭头、单实线箭头时,而中实线的两侧虚线箭头、一侧实线一侧虚线箭头、双实线箭头、三实线箭头均断开而不用,此时为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碎屑制作聚合新材料的流程窗口示意图;图中在使用单实线箭头、双实线箭头时,而单虚线箭头、中实线的两侧虚线箭头、一侧实线一侧虚线箭头、双虚线箭头、三实线箭头均断开而不用,此时为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制作聚合新材料的流程窗口示意图;图中在使用单实线箭头、三实线箭头时,而单虚线箭头、中实线的两侧虚线箭头、一侧实线一侧虚线箭头、双虚线箭头、双实线箭头均断开而不用,此时为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时放入已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制作新材料的流程窗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一种,包括将聚氨酯基料1与聚氨酯基料2经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成品, 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获碎屑,将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是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后获碎屑,将碎屑按比例分别放入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再将放入碎屑的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是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后获碎屑,在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而放入碎屑一起搅拌,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可以是对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一起搅拌,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可以是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在放入模具内发泡时放入已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经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所述碎屑为农作物碎屑、或为草类碎屑、或为木质类碎屑、或为陶类碎屑、或为石料类碎屑、或为珍珠岩类碎屑,所述碎屑的大小为0.5公分至6公分,所述秸秆为植物类秸秆。所述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混合的比例是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0.1-9∶1,所述将碎屑按比例分别放入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的比例是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0.1-9∶1,所述在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而放入碎屑一起搅拌的比例是聚氨酯基料1、2混合∶碎屑=1∶0.1-9,所述对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一起搅拌的比例是聚氨酯基料1、2混合∶秸秆=1∶0.1-9,所述将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在放入模具内发泡时放入已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其比例是聚氨酯基料1、2混合∶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1∶0.1-9。所述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是涂布上聚氨酯基料1的秸秆、或涂布上聚氨酯基料2的秸秆、或涂布上聚氨酯基料1和聚氨酯基料2的秸秆。实施例1按说明书附图所示,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新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将聚氨酯基料1与聚氨酯基料2经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成品,其特征在于: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获碎屑,将碎屑、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 新材料成品,还是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后获碎屑,将碎屑按比例分别放入聚氨酯基料1、聚氨酯基料2,再将放入碎屑的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是以秸秆为原料经粉碎后获碎屑,在将聚氨酯基料1 、2混合、搅拌时而放入碎屑一起搅拌,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可以是对聚氨酯基料1、2混合、搅拌时放入秸秆一起搅拌,搅拌后放入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还可以是将聚氨酯基料1、2混 合、搅拌后,在放入模具内发泡时放入已涂布上聚氨酯基料的秸秆,经模具内发泡、成型、脱模而制作出聚合新材料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