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83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2:17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包括后围板,所述后围板的侧部与驾驶室侧围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的底部与驾驶室地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拼接口,所述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内拼接口,所述第一外拼接口与第一内拼接口相配合。本设计不仅机械强度高、密封性好,而且接口设计一致、能够实现后围零件模块化。

Rear chamber of commercial vehicle cab

A commercial vehicle cab rear wall, including rear end panel, the side panels of the pos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b side coaming, the rear is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aming and the cab floor, the panel includes an upper plate and a lower plate, the upper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fight interface and the top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rface in the fight, the first external interface and the first interface in the fight to fight with. This design not only has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good tightness, but also has the same interface design and can realize the modularization of the rear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
本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后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具体适用于扩大后围板的使用范围,使后围板零件模块化。
技术介绍
传统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分为高顶和标准顶两种形势,制造是,往往因为定高不同而分别生产两种不同高度的驾驶室后围板,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为了改善后围的刚度,后围需要增加加强板或者增加料厚来改善刚度,此时不仅增加了后围重量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73144A,公开日为2015年10月14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外板,包括后围外板本体,后围外板本体四周粘接有密封圈,后围外板本体的顶部位于密封圈内侧沿宽度方向设有第一导流槽,后围外板本体的两侧位于密封圈内侧分别沿高度方向设有第二导流槽(下端贯穿出后围外板本体的底部),第二导流槽的上端与第一导流槽连通,从而构成门形导流槽,第一导流槽呈中部高、两端低的形状;在后围外板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垂直的导流孔与第一导流槽连通,导流孔与密封圈的底面之间至少有1毫米的间隙;第一导流槽及第二导流槽的深度相同,深度为1-3毫米;门形导流槽及导流孔与后围外板本体是整体成形的。虽然该专利技术能使保证后围板外形完整,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该专利技术的后围板,模块化程度低,通用性差,不能同时适用于高顶和标准顶商用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模块化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度模块化的商用车驾驶室后围。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包括后围板,所述后围板的侧部与驾驶室侧围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的底部与驾驶室地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拼接口,所述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内拼接口,所述第一外拼接口与第一内拼接口相配合。第一外拼接口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后围板还包括加高板,所述加高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内拼接口,所述加高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拼接口,所述第一外拼接口与第二内拼接口相配合,第一外拼接口的侧部与第二内拼接口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第二外拼接口与第一内拼接口相配合,第二外拼接口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上板、加高板和下板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压槽,相邻两压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外拼接口与第二外拼接口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拼接口与第二内拼接口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外拼接口包括内拼接板,所述内拼接板的外侧形成有外拼接梯台,所述第一内拼接口包括外拼接板,所述外拼接板的内侧形成有内拼接梯台,所述外拼接板与外拼接梯台相配合,所述内拼接板与内拼接梯台相配合。所述外拼接梯台上近内拼接板侧开设有上密封槽,所述外拼接板的顶部设置有上密封齿,所述上密封齿设置于上密封槽内。所述上密封齿与上密封槽相粘接。所述内拼接梯台上近外拼接板侧开设有下密封槽,所述内拼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下密封齿,所述下密封齿设置于下密封槽内。所述下密封齿与下密封槽相粘接,所述上密封齿与上密封槽相粘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中采用模块花的后围板,根据驾驶室不同顶高的需要,变化后围板的高度,实现了驾驶室后围板的模块化、零件通用化,减少了后围零件的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本设计的后围板能够实现后围零件模块化,降低生产成本。2、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中的上板能够与下板或加高板拼接两者接口相同,有利于后围板的组装焊接。因此,本设计接口设计一致,易于拼装、焊接。3、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中的上板、加高板和下板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压槽,压槽的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后围板的机械强度,同时不影响后围板的拼接。因此,本设计机械强度高,拼接方便。4、本技术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中外拼接梯台上设置有上密封槽,上密封槽能够优化后围板的连接密封性,使后围板密封更加可靠。因此,本设计密封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图4是图2中第一外拼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6。图中:后围板1、上板11、下板12、加高板13、压槽14、第一外拼接口2、内拼接板21、外拼接梯台22、上密封槽23、下密封齿24、第一内拼接口3、外拼接板31、内拼接梯台32、下密封槽33、上密封齿34、第二内拼接口4、第二外拼接口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6,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包括后围板1,所述后围板1的侧部与驾驶室侧围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1的底部与驾驶室地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上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拼接口2,所述下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内拼接口3,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一内拼接口3相配合。第一外拼接口2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3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后围板1还包括加高板13,所述加高板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内拼接口4,所述加高板1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拼接口5,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二内拼接口4相配合,第一外拼接口2的侧部与第二内拼接口4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第二外拼接口5与第一内拼接口3相配合,第二外拼接口5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3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上板11、加高板13和下板12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压槽14,相邻两压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二外拼接口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内拼接口3与第二内拼接口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包括内拼接板21,所述内拼接板21的外侧形成有外拼接梯台22,所述第一内拼接口3包括外拼接板31,所述外拼接板31的内侧形成有内拼接梯台32,所述外拼接板31与外拼接梯台22相配合,所述内拼接板21与内拼接梯台32相配合。所述外拼接梯台22上近内拼接板21侧开设有上密封槽23,所述外拼接板31的顶部设置有上密封齿34,所述上密封齿34设置于上密封槽23内。所述上密封齿34与上密封槽23相粘接。所述内拼接梯台32上近外拼接板31侧开设有下密封槽33,所述内拼接板21的底部设置有下密封齿24,所述下密封齿24设置于下密封槽33内。所述下密封齿24与下密封槽33相粘接,所述上密封齿34与上密封槽23相粘接。本技术的原理说明如下:所述上板11、加高板13和下板12的厚度相等,外拼接板31的厚度与内拼接板21厚度的和等于上板11的厚度,拼接后的上板11、加高板13和下板12,是一个整体结构,其连接处结构平整,美观度高。实施例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包括后围板1,所述后围板1的侧部与驾驶室侧围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1的底部与驾驶室地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上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拼接口2,所述下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内拼接口3,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一内拼接口3相配合;第一外拼接口2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3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包括内拼接板21,所述内拼接板21的外侧形成有外拼接梯台22,所述第一内拼接口3包括外拼接板31,所述外拼接板31的内侧形成有内拼接梯台32,所述外拼接板31与外拼接梯台22相配合,所述内拼接板21与内拼接梯台32相配合。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包括后围板(1),所述后围板(1)的侧部与驾驶室侧围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1)的底部与驾驶室地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上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拼接口(2),所述下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内拼接口(3),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一内拼接口(3)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包括后围板(1),所述后围板(1)的侧部与驾驶室侧围板相连接,所述后围板(1)的底部与驾驶室地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所述上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外拼接口(2),所述下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内拼接口(3),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一内拼接口(3)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其特征在于:第一外拼接口(2)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3)的侧部点焊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板(1)还包括加高板(13),所述加高板(1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内拼接口(4),所述加高板(1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外拼接口(5),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二内拼接口(4)相配合,第一外拼接口(2)的侧部与第二内拼接口(4)的侧部点焊连接,所述第二外拼接口(5)与第一内拼接口(3)相配合,第二外拼接口(5)的侧部与第一内拼接口(3)的侧部点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加高板(13)和下板(12)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压槽(14),相邻两压槽之间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拼接口(2)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王喆琼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