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及其压力感应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604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及其压力感应触摸屏,压力感应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材、驱动电极层、压电薄膜、第一承载体、触摸感应电极层及压力感应电极层,触摸感应电极层与压力感应电极层交替位于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因此触摸感应电极与压力感应电极层位于同一表面;驱动电极层通过分时的方式既作为触摸驱动电极层,又作为压力驱动电极层,所以能够同时感测触摸动作和压力的大小。相较于传统的方案,压力感应电极层距离触摸面的距离更近。当触摸面发生触摸动作时,可以有效保证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的强度,而且驱动电极层作为触摸和压力感应的共用驱动电极层,减少了一层电极层数,有利于减小压力感应触摸屏的整体厚度。

Electronic equipment, pressure sensing touch screen and pressure sensitive touch screen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pressure sensing touch screen and pressure sensitive touch screen, pressure sensor touch screen comprises a first substrate, a driving electrode layer,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the first bearing body, touch sensitive electrode layer and a pressure sensing electrode layer, a touch sensitive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pressure sensing electrode layer alternately in the first third bearing surface therefore, the touch sensing electrode and the pressure sensing electrod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ame surface; the driving electrode layer by the way as a touch driver electrode layer, and as a pressure driven electrode layer, so as to sense the touch action and pressur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cheme, the pressure sensing electrode layer is closer to the touch surface. When the touch surface touch action,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trength of the pressure signal is detected, and the drive electrode layer as a touch and pressure sensing common drive electrode layer, reduce a layer of electrode layer, can reduce the overall thickness of pressure sensitive touch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及其压力感应触摸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及其压力感应触摸屏。
技术介绍
触摸显示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完全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如今,用户体验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显示平面内的触摸体验,能够感知触摸力量的大小的压力感应触摸已经成为新的追求,在办公、游戏、绘画等领域有这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压力感应触摸屏一般是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的方案,将额外的压力感应电极或者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触摸模组的下方。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压力感应电极或者压力传感器远离触摸模组的触摸面。由于压力与屏幕形变在向屏幕下方传导的时候,随着离触摸面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因此这种设置方式会使得检测到的压力信号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保证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强度的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及其压力感应触摸屏。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第一表面,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驱动电极;压电薄膜,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的一侧;第一承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触摸感应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摸感应电极;及压力感应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压力感应电极,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交替设置。上述压力感应触摸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触摸感应电极层与压力感应电极层交替位于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因此触摸感应电极与压力感应电极层位于同一表面;驱动电极层通过分时的方式既作为触摸驱动电极层,又作为压力驱动电极层,所以能够同时感测触摸动作和压力的大小。因为压力感应电极层与触摸感应电极层位于同一表面,因此相较于传统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或压力感应电极设置于触摸模组的下方时,压力感应电极层距离触摸面的距离更近。当触摸面发生触摸动作时,可以有效保证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的强度,而且驱动电极层作为触摸和压力感应的共用驱动电极层,减少了一层电极层数,有利于减小压力感应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体为保护盖板,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均直接形成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的表面。因此省去了一层基材、一层保护盖板与触摸感应电极层及压力感应电极层之间的透明胶合层,有利于减小整体厚度,有利于提高耐弯折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体为第二基材,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均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的表面。因此省去了保护盖板与触摸感应电极层及压力感应电极层之间的透明胶合层,有利于减小整体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位于所述第二基材背向于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的一侧。保护盖板用于保护第二基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驱动电极相对两表面的开窗,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在所述驱动电极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电极具有重叠区域,所述开窗位于所述重叠区域内。减小压力感应电极层与驱动电极层之间的正对面积,以减少手指触摸时产生的电容干扰,能够提高信噪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窗内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极电气分离的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所述开窗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导电块与驱动电极之间电气分离,因此压力感应电极与导电块之间不会产生电信号,而且填充在开窗内的导电块能够使开窗区域与非开窗区域的透光度接近,防止压力感应触摸屏产生明暗相间的视觉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为10μm~100μm。当导电块与开窗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小于10μm时,一方面容易导致导电块与开窗的内侧壁容易短路导致导电块与驱动电极电气隔离不彻底,导致通过减小拾取的极化电荷量来降低手指触摸的噪音的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间间距小于10μm增加了工艺难度。当导电块与所述开窗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大于100μm时容易导致蚀刻纹被用户看到;因此间距为10μm~100μm是合适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为70μm。如此,既不会导致导电块与开窗的内侧壁容易短路导致导电块与驱动电极电气隔离不彻底,导致通过减小拾取的极化电荷量来降低手指触摸的噪音的效果不明显,也不会导致驱动电极蚀刻纹较为明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极为长条形结构,一所述驱动电极与一所述压力感应电极的重叠区域具有至少两个开窗,所述至少两个开窗间隔排列。由于开窗区域的驱动电极被去除,因此可能会影响驱动电极的导电性能,通过设置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开窗,各相邻两个开窗的侧壁仍然分布具有导电性能的驱动电极部分,可以在保证最大限度的减小驱动电极与压力感应电极之间的正对面积的情况下,同时保证驱动电极的导电性能。一种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感应触摸屏;及显示屏,与所述压力感应触摸屏层叠设置。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上述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压力感应触摸屏的触摸感应电极层与压力感应电极层交替位于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因此触摸感应电极与压力感应电极层位于同一表面,驱动电极层通过分时的方式既作为触摸驱动电极层,又作为压力驱动电极层,所以能够同时感测触摸动作和压力的大小。因为压力感应电极层与触摸感应电极层位于同一表面,因此相较于传统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或压力感应电极设置于触摸模组的下方时,压力感应电极层距离触摸面的距离更近。当触摸面发生触摸动作时,可以有效保证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的强度,而且驱动电极层作为触摸和压力感应的共用驱动电极层,减少了一层电极层数,有利于减小压力感应触摸屏的整体厚度。显示屏与压力感应触摸屏层叠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压力感应触摸屏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压力感应触摸屏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压力感应电极层及压力感应电极引线设置于第一承载体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的驱动电极层及驱动电极引线设置于第一基材的俯视图;图6为一实施方式中压力感应电极在驱动电极上的投影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中压力感应电极在驱动电极上的投影示意图;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压力感应触摸屏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设备、压力感应触摸显示屏及其压力感应触摸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第一表面,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驱动电极;压电薄膜,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的一侧;第一承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触摸感应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摸感应电极;及压力感应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压力感应电极,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交替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驱动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材的第一表面,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驱动电极;压电薄膜,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极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的一侧;第一承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触摸感应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触摸感应电极;及压力感应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体的第三表面,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压力感应电极,所述触摸感应电极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感应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体为保护盖板,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均直接形成于所述保护盖板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感应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体为第二基材,所述触摸感应电极层与所述压力感应电极层均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朝向于所述压电薄膜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感应触摸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宇阳赖建文黄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