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2138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包括软化水箱、锅炉、排污扩容器和降温池,锅炉与软化水箱相连,锅炉适于对水进行加热并向用户供给热水,锅炉中的废水与排污扩容器相连,排污扩容器通过排污管与降温池相连,且排污管穿设软化水箱以对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换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给水系统,排污管的废水可以对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由此可以减少给水系统总体的热量流失,提高了给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Water supply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 supply system, water supply system, boiler, including softening tank blowdown and cooling tank, boiler and boiler softening water tank is suitable for heating water and hot water supply to the user, the waste water and blowdown tank connected in the boiler, the blowdown tank through the dischar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oling tank, and sewage pip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demineralized water tank to soften the water in the water tank heat exchanger.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the waste water of the sewage pipe can heat the water in the softened water tank, thereby reducing the overall heat loss of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水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更加节能的给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给水系统中锅炉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降温池中,废水从锅炉中携带的热量未得到有效利用即流入降温池降温,给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较低。同时,锅炉的水汽也随废水直接流入降温池,给水系统的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节能的给水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给水系统,包括软化水箱、锅炉、排污扩容器和废热利用装置,所述锅炉与所述软化水箱相连,所述锅炉适于对水进行加热并向用户供给热水,所述排污扩容器与所述锅炉相连以接收来自所述锅炉排出的废水,所述废热利用装置与所述排污扩容器相连,所述废热利用装置构造成利用所述废水所具有的至少部分热量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给水系统,废水可以通过废热利用装置对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由此可以减少给水系统总体的热量流失,提高了给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给水系统,所述废热利用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软化水箱内。由此可以提高废热利用装置与软化水箱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废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扩容器相连,所述排污管穿设所述软化水箱以对所述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换热。由此废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简单。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软化水箱内且弯曲形成螺旋管或盘管。由此可以增加排污管对软化水箱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给水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更进一步地,所述给水系统还包括降温池,所述排污扩容器通过所述排污管与所述降温池相连。由此降温池可以储存来自锅炉的废水。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给水系统,所述锅炉与所述软化水箱之间连接有除氧器。由此可以对给水系统的水进行除氧,防止水中的溶解氧对给水系统的设备进行腐蚀。进一步地,所述锅炉具有第一排汽口,所述除氧器与所述第一排汽口相连且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排汽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凝。由此,锅炉产生的部分水汽可以进入除氧器冷凝后再次流入锅炉内,提高了给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给水系统,所述排污扩容器包括连续排污扩容器和定期排污扩容器,所述锅炉分别与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以及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相连。由此,锅炉中高盐度的废水可以进入连续排污扩容器内,锅炉的悬浮物、水渣及其他沉积物可以进入定期排污扩容器内。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包括主排污管、第一分支排污管与第二分支排污管,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排污管与所述主排污管连通,所述定期排污扩容器通过所述第二分支排污管与所述主排污管连通,所述主排污管穿设所述软化水箱。由此,锅炉中的废水可以聚集之后集中对软化水箱的水加热,提高了废水对软化水箱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锅炉与所述软化水箱之间连接有除氧器,所述连续排污扩容器具有第二排汽口,所述除氧器与所述第二排汽口相连且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二排汽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凝。由此连续排污扩容器内的水汽可以部分回流至除氧器冷凝并再次进入锅炉内,提高了给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给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给水系统100,软化水箱1,锅炉2,除氧器3,连续排污扩容器4,定期排污扩容器5,降温池6,排污管7,主排污管71,盘管711,第一分支排污管72,第二分支排污管73,水管8,用户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首先结合图1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给水系统10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给水系统100可以包括软化水箱1、锅炉2、排污扩容器(如连续排污扩容器4和/或定期排污扩容器5)和废热利用装置(如盘管711),锅炉2可以通过水管8与软化水箱1相连,水可以在软化水箱1内进行软化处理后流向锅炉2进行加热,锅炉2可以对水进行加热并向用户9供给热水。如图1所示,锅炉2的水在加热时将产生高盐度的溶液以及带有悬浮物、水渣及其他沉积物的废水,锅炉2可以与排污扩容器相连,锅炉2的至少一部分水汽可以与废水流入排污扩容器。如图1所示,废水携带的水汽可以在排污扩容器后可以进行冷凝,随后排污扩容器的废水可以流入废热利用装置,废热利用装置可以利用废水所具有的至少部分热量对软化水箱1内的水进行加热,即废水在废热利用装置内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携带的热量传递给软化水箱1内的水,从而对软化水箱1内的水进行预加热。同时,废热利用装置内的废水不与软化水箱1的水进行接触,以避免软化水箱1的水受到废水污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给水系统100,通过设置废热利用装置对软化水箱1内的水进行换热,从而对软化水箱1内的水进行预加热,由此可以减少给水系统100总体的热量流失,提高了给水系统100的能量利用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废热利用装置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软化水箱1内。由此可以提高废热利用装置与软化水箱1的换热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废热利用装置可以包括排污管7,排污管7可以与排污扩容器相连,排污管7可以穿设软化水箱1以对软化水箱1内的水进行换热。由此废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简单。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排污管7的一部分位于软化水箱1内且弯曲形成螺旋管或盘管711。由此可以增加排污管7对软化水箱1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给水系统100的能量利用率。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给水系统100还可以包括降温池6,排污扩容器可以通过排污管7与降温池6相连。由此降温池6可以储存来自锅炉2的废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锅炉2与软化水箱1之间可以连接有除氧器3。由此可以对给水系统100的水可以在流至锅炉2前进行除氧,防止水中的溶解氧对给水系统100的锅炉2等设备进行腐蚀。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锅炉2可以具有第一排汽口,除氧器3与第一排汽口相连,且除氧器3用于对来自第一排汽口排出的水汽进行冷凝。换言之,将从软化水箱1流出的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给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化水箱;锅炉,所述锅炉与所述软化水箱相连,所述锅炉适于对水进行加热并向用户供给热水;排污扩容器,所述排污扩容器与所述锅炉相连以接收来自所述锅炉排出的废水;废热利用装置,所述废热利用装置与所述排污扩容器相连,所述废热利用装置构造成利用所述废水所具有的至少部分热量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化水箱;锅炉,所述锅炉与所述软化水箱相连,所述锅炉适于对水进行加热并向用户供给热水;排污扩容器,所述排污扩容器与所述锅炉相连以接收来自所述锅炉排出的废水;废热利用装置,所述废热利用装置与所述排污扩容器相连,所述废热利用装置构造成利用所述废水所具有的至少部分热量以非接触的方式对所述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热利用装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软化水箱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扩容器相连,所述排污管穿设所述软化水箱以对所述软化水箱内的水进行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软化水箱内且弯曲形成螺旋管或盘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给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池,所述排污扩容器通过所述排污管与所述降温池相连。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