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1343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具体的属于隔振装置技术领域。该隔振装置包括颗粒阻尼装置和电磁阻尼装置,既能产生颗粒阻尼效应,又能产生电磁阻尼效应,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易控制,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 damping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particle damping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technical field. The vibration device includes particle damping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damping device, which can produce particle damping effect, and can produce electromagnetic damping effect, good damping effect of the damping effect, easy to control, and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装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振动,当振动过大时,振动力一方面会作用于机械装置本身,影响机械装置自身的平稳运转;另一方面会作用于地面基础,影响地基的使用寿命和周围的工作环境。传统的弹簧阻尼双层隔振系统阻尼效果差,隔振效果低;橡胶阻尼双层隔振系统固有频率较高,隔振效果不明显;而弹簧-液压阻尼双层隔振系统虽能起到较好的隔振效果,但制造复杂,液压阻尼器需经常保养维护;现代化阻尼器如:气压阻尼器和滑轨阻尼器与双层隔振系统的结合都存在造价过高、制造复杂和精度要求高等缺点。中国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0949633Y,授权公告日:2007-9-19)公布了可调质量比双层隔振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改变双层隔振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隔振特性参数固定不变、难以调整的问题,通过对中间质量块的质量进行动态调整,来改变其振动的固有频率,减少了工作的误差,使隔振装置的隔振特性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缺点是存在颗粒与结构间的摩擦碰撞能量损耗过少的问题,减振效果不明显。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公布号:CN106286665A,申请公布日:2017-01-04)公开了可调式非线性双层隔振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能显著提高减振效果,缺点是需要运用控制电路给线圈磁铁供电,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该装置既能产生颗粒阻尼效应,又能产生电磁阻尼效应,减振效果好,减振效果易控制,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所述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之间设有隔振体,所述隔振体包括方形隔振块,所述隔振块与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所述隔振块与上层基板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一减震弹簧,所述隔振块与下层基板之间也设有若干根第二减震弹簧,所述隔振块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孔径相同的容纳通孔,每个所述容纳通孔内均填充有颗粒阻尼物,每个所述容纳通孔的两端均与螺塞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隔振块的两端侧面上分别对称连接有若干个导板,隔振块的同一端侧面上的每相邻两个导板之间设有一个磁体,每个所述磁体的一端竖直连接下层基板的一端,每相邻的两个磁体为异极磁体,沿隔振块对称的每两个磁体也为异极磁体。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螺塞的螺纹段长度为容纳通孔总长度的5%、10%、15%或20%中的一种。再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容纳通孔内填充的颗粒阻尼物的总容积为每个容纳通孔体积的30~85%,所有容纳通孔的总容积为隔振块体积的50~75%。更进一步地,所述颗粒阻尼物均为体积相同的球体,球体的平均直径为0.2~5mm,球体为刚性球体、铅制球体、铜制球体或铝制球体中的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振块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开有n排m列容纳通孔,其中,n和m满足如下数学关系式:n≤m,n和m均为1~10之间的自然数。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上层基板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隔振块的上端面;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隔振块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下层基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与第二减震弹簧沿隔振块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均为4~16根,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为隔振块高度的60~80%。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基板与隔振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下层基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上层基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板的数量为a,磁体的个数为b,a和b满足如下数学关系式:b=a+1,a为1~10之间的自然数。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板的长度为隔振块长度的50%~100%,所述导板的宽度为隔振块宽度的5%~35%,所述导板的高度为隔振块高度的100%,所述导板为铜制导板、铝制导板或铝合金导板中的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磁体的长度为隔振块长度的20%~65%,所述磁体的宽度为隔振块宽度的5%~35%,所述磁体的高度为隔振块高度的180%~300%。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包括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和电磁阻尼隔振装置,隔振效果好;2、本专利技术隔振装置的容纳通孔内的颗粒阻尼物的粒径及填充率可调,导板的数量,导板的大小,导板之间的间距也可调,因此本专利技术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容易调控,可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机械装置中;3、本专利技术的隔振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实现工业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隔振块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图5均为实施例的效果测试图;上述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所示:上层基板1、下层基板2、隔振体3(其中:隔振块3.1、容纳通孔3.2、螺塞3.21、颗粒阻尼物3.22、导板3.3、磁体3.4)、第一减震弹簧4.1、第二减震弹簧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该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在所述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之间设有隔振体3,所述隔振体3优选电磁颗粒隔振体,所述电磁颗粒隔振体包括方形隔振块3.1,且隔振块3.1的材质由优选为金属材质,所述隔振块3.1与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结合图3可知,所述上层基板1与隔振块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下层基板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上层基板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所述隔振块3.1与上层基板1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一减震弹簧4.1,所述隔振块3.1与下层基板2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二减震弹簧4.2,每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的一端连接上层基板1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的另一端连接隔振块3.1的上端面;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的一端连接隔振块3.1的下端面,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的另一端连接下层基板2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与第二减震弹簧4.2沿隔振块3.1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第二减震弹簧4.2均为4~16根,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第二减震弹簧4.2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为隔振块3.1高度的60~80%,且第一减震弹簧4.1和第二减震弹簧4.2均优选焊接的固定方式。再次结合图2可知,所述隔振块3.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匀开有n排m列个孔径相同的容纳通孔3.2,其中,n和m满足如下数学关系式:n≤m,n和m均为1~10之间的自然数;在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内填充有颗粒阻尼物3.22,所述颗粒阻尼物3.22均为体积相同的球体,球体的平均直径为0.2~5mm,球体为刚性球体、铅制球体、铜制球体或铝制球体中的一种,在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的两端均与螺塞3.21通过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螺塞3.21的螺纹段长度为容纳通孔3.2总长度的5%、10%、15%或20%中的一种,其中,每个容纳通孔3.2内部均开有螺纹段,螺纹段的长度为容纳通孔3.2总长度的20%,同时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内填充的颗粒阻尼物3.22的总容积为每个容纳通孔3.2体积的30~8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所述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之间设有隔振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体(3)包括方形隔振块(3.1),所述隔振块(3.1)与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所述隔振块(3.1)与上层基板(1)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一减震弹簧(4.1),所述隔振块(3.1)与下层基板(2)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二减震弹簧(4.2),所述隔振块(3.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孔径相同的容纳通孔(3.2),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内均填充有颗粒阻尼物(3.22),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的两端均与螺塞(3.2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隔振块(3.1)的两端侧面上分别对称连接有若干个导板(3.3),隔振块(3.1)的同一端侧面上的每相邻两个导板(3.3)之间设有一个磁体(3.4),每个所述磁体(3.4)的一端竖直连接下层基板(2)的一端,每相邻的两个磁体(3.4)为异极磁体,沿隔振块(3.1)对称的每两个磁体(3.4)也为异极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所述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之间设有隔振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体(3)包括方形隔振块(3.1),所述隔振块(3.1)与上层基板(1)和下层基板(2)在竖直方向保持平行,所述隔振块(3.1)与上层基板(1)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一减震弹簧(4.1),所述隔振块(3.1)与下层基板(2)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二减震弹簧(4.2),所述隔振块(3.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孔径相同的容纳通孔(3.2),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内均填充有颗粒阻尼物(3.22),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的两端均与螺塞(3.2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隔振块(3.1)的两端侧面上分别对称连接有若干个导板(3.3),隔振块(3.1)的同一端侧面上的每相邻两个导板(3.3)之间设有一个磁体(3.4),每个所述磁体(3.4)的一端竖直连接下层基板(2)的一端,每相邻的两个磁体(3.4)为异极磁体,沿隔振块(3.1)对称的每两个磁体(3.4)也为异极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螺塞(3.21)的螺纹段长度为容纳通孔(3.2)总长度的5%、10%、15%或20%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纳通孔(3.2)内填充的颗粒阻尼物(3.22)的总容积为每个容纳通孔(3.2)体积的30~85%,所有容纳通孔(3.2)的总容积为隔振块(3.1)体积的50~7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阻尼物(3.22)均为体积相同的球体,球体的平均直径为0.2~5mm,球体为刚性球体、铅制球体、铜制球体或铝制球体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颗粒阻尼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块(3.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玉勇程亦婷胡溧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