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1260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溢油回收船附属设备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基座、旋转中轴、旋转臂、深沟球轴承、推力圆锥轴承和双旋转油缸,其中旋转基座的前端分别设有具有上下止动盖的上下盖板,旋转中轴安装在上下止动盖之间,并且该旋转中轴的上轴套固定于旋转臂,它的下轴套与轴承座固连在一起然后固定于旋转臂的下板;深沟球轴承、推力圆锥轴承分别被设置为其内圈和轴圈与轴承座之间执行过盈配合安装;两个油缸则采用并联方式实现驱对旋转臂的驱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有效减小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的同时,还进一步保证轴心垂直度,并充分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同时具备平稳运行、承载能力强、易于操控等优点。

Rotating arm rotating device for built-in brush belt type oil spill recovery ship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oil spill recovery ship accessory equipment, a rotating arm rotating device for built-in brush belt type oil spill recovery vessel is also disclosed, including rotating base, rotation axis, rotating arm,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s, thrust bearings and double cone rotating cylinder, wherein the front end of the rotary bas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upper and lower stop cover on the lower cover plate, rotating axis mounted on the stop cover, and on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rotary shaft sleeve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arm, a shaft and the bearing seat is fixed on the lower plate it together and then fixed on the rotating arm;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s, thrust bearing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e the inner ring and the shaft ring and the bearing to perform interference fit installation; two cylinder is used to achieve parallel driving of the rotating arm.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i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otation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to ensure the axis perpendicularity, and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stable operation, easy to control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溢油回收船附属设备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海上石油运输的迅速发展,船舶溢油事故也明显增多。海上溢油事故的频发,不仅对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更会对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及时回收海面溢油关系到海洋环境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目前,大型内置刷带式收油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主要功能是完成围油栏在海面的布放,在旋转臂旋转过程中,牵引支撑臂拉出船舱内部的围油栏并使其在海面形成扇形的围油区,借助船的航行速度将油水混合物引至船舱内部进行溢油回收。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目前所用的旋转装置多为齿轮传动或者摆动油缸,不仅需要很大的安装空间,而且摩擦面很难实现润滑;(2)尤其是,在收油船长时间不工作时,旋转磨合面极易受到海水海风的腐蚀,且控制操作较为困难,承载能力有限。相应地,本领域亟需寻找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其中通过对作为关键组件的推力圆锥滚子、深沟球轴承和双油缸等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同时对与其他元件之间的工作配合方式作出改进,相应能够显著改善控制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同时具备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运动平稳性好、承载能力强和防磨损性能好等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应用场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基座、旋转中轴、旋转臂、深沟球轴承、推力圆锥轴承和旋转油缸,其中:所述旋转基座作为整个旋转装置的支撑部件,其后端固定设置有油缸安装座,其前端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该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中轴上止动盖和中轴下止动盖;所述旋转中轴沿着竖直方向以键槽形式安装在所述中轴上止动盖与中轴下止动盖之间,并且该旋转中轴的上轴套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的上板,该旋转中轴的下轴套与轴承座固连在一起,然后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的下板;所述深沟球轴承被设置为其内圈与所述轴承座的外缘过盈配合安装,而所述推力圆锥轴承被设置为其轴圈与所述轴承座的内缘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旋转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并且采用并联方式实现驱动,这两个旋转油缸的缸尾分别与所述油缸安装座相连,并且其活塞杆各自与所述旋转臂铰接在一起。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旋转中轴的轴心及两端部位均开设有油槽且注入有润滑油,所述中轴上止动盖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油槽下端相对齐的旋盖式油杯。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旋转中轴为实心圆柱体的形式,并且在其上、下端面均开设有凹型方槽,这些凹槽方槽的宽度优选被设计为与所述中轴上止动盖、中轴下止动盖的凸出部位相吻合。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深沟球轴承的规格尺寸优选设计如下:内径为Φ360mm,外径为Φ540mm,轴承厚度为57mm。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推力圆锥轴承的规格尺寸优选设计如下:轴圈为Φ200mm,座圈为Φ340mm,轴承厚度为85mm。作为进一步优选地,两个所述旋转油缸优选由单个液压阀来执行运动控制,并采用一推一拉的方式配合使用。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1、通过旋转臂下端采用推力圆锥滚子与深沟球轴承相互配合使用,在工作时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可以承受旋转臂在旋转过程中的载荷,深沟球轴承用来抵消轴向间隙,保证旋转臂的垂直度,并防止旋转中轴卡死;以此方式,既满足了旋转臂基座的承载能力,又可以有效地消除配合间隙,保证了旋转臂运动时的低速平稳性;2、本专利技术中还专门采用两个油缸以并联形式实现驱动,这样单个液压阀即可实现两个油缸的运动控制,同时两个油缸一推一拉,作用力矩更大,能够更好地配合上述旋转臂与旋转中轴等部件之间的传动过程;3、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旋转装置内部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在有效减小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的同时,还进一步保证轴心垂直度,并充分满足力学性能要求;此外,测试表明其磨合面润滑良好,同时具备旋转臂运动过程中可平稳运行、承载能力强、易于操控等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应用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构建的用于内置刷带式收油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构建的用于内置刷带式收油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的俯视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旋转臂,2旋转中轴,3中轴上止动盖,4中轴下止动盖,5旋转基座,6中轴上轴套,7中轴下轴套,8轴承座,9深沟球轴承,10推力圆锥轴承,11旋盖式油杯,12第一水平旋转油缸,13第二水平旋转油缸,14油缸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构建的用于内置刷带式收油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所构建的用于内置刷带式收油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旋转装置主要包括旋转基座5、旋转中轴2、旋转臂1、深沟球轴承9、推力圆锥轴承10和旋转油缸12、13等组件,下面将对这些组件逐一给出具体解释说明。旋转基座5作为整个旋转装置的支撑部件,其譬如可采用焊接件。它的后端譬如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油缸安装座14,它的前端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该上盖板和下盖板上譬如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安装有中轴上止动盖3和中轴下止动盖4。旋转中轴2优选为实心圆柱体的形式,并可在上下两端上均开设有凹型的方槽,并且这些方槽的宽度被设计为与中轴上止动盖3、中轴下止动盖4的凸起部位相吻合。更具体地,该旋转中轴2沿着竖直方向以键槽形式安装在中轴上止动盖3与中轴下止动盖4之间,并且该旋转中轴的上轴套6可通过螺栓固定于旋转臂1的上板,该旋转中轴的下轴套7则与轴承座8固连在一起,然后可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1的下板。此外,该旋转中轴的轴心及两端部位优选开设有譬如为Φ5mm、材料优选为45钢的油槽,并且该油槽的下端与设置在所述中轴上止动盖3的旋盖式油杯11保持相对齐。旋转臂1作为重载工作台,其前端连接有支撑臂等部件,并通过上、下轴套与旋转中轴相互配合。换而言之,所述中轴上轴套和中轴下轴套可通过螺栓分别与旋转臂的上、下盖板连接在一起,并且整体结构优选为圆法兰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改进之一,本申请综合考虑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实际运用需求和工作特点,专门设置了球轴承和推力轴承来改善前面分析指出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具体而言,球轴承优选可采用深沟球轴承9的形式,并且它被设置为其内圈与所述轴承座8的外缘过盈配合安装,由此用来抵消轴向间隙,保证旋转臂1的垂直度,同时防止旋转中轴2卡死;与此同时,推力轴承优选可采用推力圆锥轴承10的形式,并且它被设置为其轴圈与所述轴承座8的内缘过盈配合安装,由此以承受旋转臂1在旋转过程中的载荷。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对上述关键部件的工作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基座(5)、旋转中轴(2)、旋转臂(1)、深沟球轴承(9)、推力圆锥轴承(10)和旋转油缸(12,13),其中:所述旋转基座(5)作为整个旋转装置的支撑部件,其后端固定设置有油缸安装座(14),其前端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该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中轴上止动盖(3)和中轴下止动盖(4);所述旋转中轴(2)沿着竖直方向以键槽形式安装在所述中轴上止动盖(3)与中轴下止动盖(4)之间,并且该旋转中轴的上轴套(6)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1)的上板,该旋转中轴的下轴套(7)与轴承座(8)固连在一起,然后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1)的下板;所述深沟球轴承(9)被设置为其内圈与所述轴承座(8)的外缘过盈配合安装,而所述推力圆锥轴承(10)被设置为其轴圈与所述轴承座(8)的内缘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旋转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并且采用并联方式实现驱动,这两个旋转油缸的缸尾分别与所述油缸安装座(14)相连,并且其活塞杆各自与所述旋转臂(1)铰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置刷带式溢油回收船的旋转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装置包括旋转基座(5)、旋转中轴(2)、旋转臂(1)、深沟球轴承(9)、推力圆锥轴承(10)和旋转油缸(12,13),其中:所述旋转基座(5)作为整个旋转装置的支撑部件,其后端固定设置有油缸安装座(14),其前端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该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中轴上止动盖(3)和中轴下止动盖(4);所述旋转中轴(2)沿着竖直方向以键槽形式安装在所述中轴上止动盖(3)与中轴下止动盖(4)之间,并且该旋转中轴的上轴套(6)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1)的上板,该旋转中轴的下轴套(7)与轴承座(8)固连在一起,然后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旋转臂(1)的下板;所述深沟球轴承(9)被设置为其内圈与所述轴承座(8)的外缘过盈配合安装,而所述推力圆锥轴承(10)被设置为其轴圈与所述轴承座(8)的内缘过盈配合安装;所述旋转油缸的数量为两个并且采用并联方式实现驱动,这两个旋转油缸的缸尾分别与所述油缸安装座(14)相连,并且其活塞杆各自与所述旋转臂(1)铰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陈良洲宋永锋宋畅张广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武船机电模块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