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进强专利>正文

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25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组成包括:排桩,所述的排桩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加固膜袋桩,所述的排桩之间设置有桩间膜袋桩,所述的排桩顶部顶至开挖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膜袋桩,所述的锚固膜袋桩与垂直方向与桩间膜袋桩成70~90度角,所述的排桩侧面处在河堤标高与河底标高位置设置有护堤面层,所述的护堤面层厚度为200~600mm,使用条石、块石、混凝土砌块或石笼。该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解决河道治理河岸建设实施过程中施工场地狭小、临近周边建筑物存在的大型设备难进场实施,实施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大,特别是对一些建筑物浅基础的影响,同时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又降低工程造价。

Composite retaining structure of steel pipe concrete mold bag pi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l tube mould bag concrete pile composite retain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row of piles, pile on the left (or right) the film bag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pile, pile the pile membrane ba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of the pile, pile top to ground excavation a film ba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nchor pile and anchor pile membrane bag with the vertical pile pile membrane bag into 70 to 90 degree angle, the side of the pile in the embankment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 river bed elevation is a berm surface layer, the thickness of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berm is 200 ~ 600mm, the use of stone, stone, concrete brick or stone cage. The mold bag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pile composite retaining structure to solve the river rive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site is narrow and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exist difficult approach implement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great influence, 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some buildings on the shallow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
,具体为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河道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根据其刚度及位移方式不同,可分为刚性挡土墙、柔性挡土墙和临时支撑三类。按墙体材料可分为石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钢板挡土墙等。挡土墙工程实施过程中。常遇到周边场地狭小、建筑物多,不能采用开挖施工,也无法满足大型设备进场施工条件,工程实施处于两难,为此研发垂直钢管膜袋桩与斜拉锚固桩复合结构挡土墙,较圆满施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组成包括:排桩,所述的排桩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加固膜袋桩,所述的排桩之间设置有桩间膜袋桩,所述的排桩顶部顶至开挖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膜袋桩,所述的锚固膜袋桩与垂直方向与桩间膜袋桩成70~90度角,所述的排桩侧面处在河堤标高与河底标高位置设置有护堤面层,所述的护堤面层厚度为200~600mm,使用条石、块石、混凝土砌块或石笼.优选的,所述的排桩为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为Φ100~500mm,钢管为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模袋及模袋桩直径为Φ200~700mm;排桩桩间间距为0~2500mm,长度为3000~25000mm。优选的,所述的桩间模袋桩为钢管混凝土模袋之间设立模袋桩,作为挡土构体内置钢管直径≤Φ50mm,即是灌浆管,是受力构件:模袋桩直径Φ200~800mm,模袋桩桩间间距为200~2500mm,长度为3000~25000mm。优选的,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所述的锚固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Φ50mm,即是灌浆管,是受力构件,设置在桩顶至开挖地面之间与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70~90度角,设立数道,斜拉模袋桩直径Φ100~350mm,锚固模袋桩桩间间距为200~2500mm,长度为3000~15000mm。优选的,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锚固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Φ50mm,即是灌浆管,是受力构件,设置在桩顶至开挖地面之间与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70~90度角,设立数道,斜拉模袋桩直径Φ100~350mm,锚固模袋桩桩间间距为200~2500mm,长度为3000~150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解决河道治理河岸建设实施过程中施工场地狭小、临近周边建筑物存在的大型设备难进场实施,实施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影响大,特别是对一些建筑物浅基础的影响。同时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又降低工程造价;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钢管结构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缺点,在力学性能方面,不仅有较高承载力,还具有较高的塑性、韧性、延性及稳定性;桩身强度有较大富余,可以承受较多横向荷载等特点;具有结构简单、充分发挥锚杆抗拔能力强作用;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经济性较好,特别适合淤泥软土地层的挡土支护或河道岸墙;通过模袋灌注再生材料混凝土包裹钢管,形成满足规范要求的保护层,解决钢管混凝土在地基基础应用过程中钢管耐腐蚀问题;使用大量再生材料(石粉、粉煤灰),具有良好环境保护效益;发挥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具有支护及挡土稳定能力,同时解决河道治理河岸土体开挖支护问题;通过压力灌浆及高流动性的混凝土解决较长桩身及较小管径造成混凝土浇灌困难问题;通过高流动性的混凝土及水玻璃控制性注入桩端,提高桩端土壤固结能力,解决持力层深度及质量较难控制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中:1、排桩,2、加固膜袋桩,3、锚固膜袋桩,4、护堤面层,5、桩间膜袋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组成包括:排桩1,所述的排桩1左侧设置有加固膜袋桩2,所述的排桩1之间设置有桩间膜袋桩5,所述的排桩1顶部顶至开挖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膜袋桩3,所述的锚固膜袋桩3与垂直方向与桩间膜袋桩5成70~90度角,所述的排桩1侧面处在河堤标高与河底标高位置设置有护堤面层4,所述的护堤面层4厚度为200~400mm,使用条石或混凝土砌块,桩顶钢筋混凝土梁:截面为高H(300~600)*宽B(300~1000),按照结构配筋,斜拉梁:截面为高H(250~400)*宽B(250~400),按照结构配筋,桩顶梁(腰梁)与模袋桩的钢筋与钢管连接处两侧200mm区域范围内箍筋应个按50mm间距加密,钢管与钢筋连接处均应采用焊接。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所述的排桩为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为Φ100~500mm,钢管为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模袋及模袋桩直径为Φ200~700mm;排桩桩间间距为0~2500mm,长度为3000~25000mm。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或2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所述的桩间模袋桩为钢管混凝土模袋之间设立模袋桩,作为挡土构体内置钢管直径≤Φ50mm,即是灌浆管,是受力构件:模袋桩直径Φ200~800mm,模袋桩桩间间距为200~2500mm,长度为3000~25000mm。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所述的锚固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Φ50mm,即是灌浆管,是受力构件,设置在桩顶至开挖地面之间与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70~90度角,设立数道,斜拉模袋桩直径Φ100~350mm,锚固模袋桩桩间间距为200~2500mm,长度为3000~15000mm。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或4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所述的加固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Φ50mm,即是灌浆管,也是受力构件:设置于与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前模袋桩挡土墙底标高以下,模袋桩模袋桩直径Φ200~500mm,模袋桩桩间间距为0~2500mm,长度为3000~15000mm。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钢管钢筋混凝土模袋桩复合结构各构件作用:1、排桩(钢管模袋桩),主要作用是在悬臂支护结构中起抵抗墙后的水、土压力、保证支护结构安全;2、桩间模袋桩,作为挡土构件,既有加强排桩(钢管模袋桩)之间挤土固淤,由保证桩间挡土土体不流失。对于河道而言避免挡土的土体被水流冲刷。3、锚固模袋桩:依靠锚固在土层所提供的拉力,承受结构物的挡土的土压力、水压力,保证挡土结构的安全。4、加固模袋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组成包括:排桩(1),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桩(1)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加固膜袋桩(2),所述的排桩(1)之间设置有桩间膜袋桩(5),所述的排桩(1)顶部顶至开挖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膜袋桩(3),所述的锚固膜袋桩(3)与垂直方向与桩间膜袋桩(5)成70~90度角,所述的排桩(1)侧面处在河堤标高与河底标高位置设置有护堤面层(4),所述的护堤面层(4)厚度为200~600mm,使用条石、块石、混凝土砌块或石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组成包括:排桩(1),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桩(1)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加固膜袋桩(2),所述的排桩(1)之间设置有桩间膜袋桩(5),所述的排桩(1)顶部顶至开挖地面之间设置有锚固膜袋桩(3),所述的锚固膜袋桩(3)与垂直方向与桩间膜袋桩(5)成70~90度角,所述的排桩(1)侧面处在河堤标高与河底标高位置设置有护堤面层(4),所述的护堤面层(4)厚度为200~600mm,使用条石、块石、混凝土砌块或石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桩为垂直方向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内置钢管直径为Φ100~500mm,钢管为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模袋及模袋桩直径为Φ200~700mm;排桩桩间间距为0~2500mm,长度为3000~250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模袋桩复合挡土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桩间模袋桩为钢管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进强
申请(专利权)人:蔡进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