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唑酮的合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04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唑酮的合成工艺,所述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三氮唑的制备;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0~10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5h,得到中间体1;C、将氯源滴加入中间体1的有机溶液中,然后在50~60℃保温3小时;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00~120℃保温2~3小时,得到三唑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三唑酮的合成工艺简单,合成过程中副产物含量低,通过调节反应产物中无机物的含量,使反应朝正方向进行,提高了反应产率,适合工业化生产。

Synthesis process of three azole keto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three Triadimefon, the synthesis process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three azole preparation; B, parachlorophenol, potassium carbonate dissolved in organic solvent to obtain a mixed system, heated to 90~100 DEG C to the mixed system of adding chlorine Pinacolone 3~5h, insulation, intermediate 1; C, the organic solution of chlorine source dropped into the intermediate 1, then heat for 3 hours at 50~60 DEG C; D, the mixed system of three triazole added in step C, and then heated to 100~120 Deg. C for 2~3 hours, three triadimefon. Synthesis of three triadimefon in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the amount of by-products 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by adjusting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reaction product, the reaction toward the positive direction, increase the yield,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唑酮的合成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三唑酮的合成工艺。
技术介绍
三唑类杀菌剂即指含有三氮唑五元环的化合物。多数三唑类化合物具有强内吸性、广谱性、长效性和立体选择性等特性,其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近40年来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三唑类杀菌剂是内吸治疗型杀菌剂,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单一,长期频繁使用,病害会产生较严重的抗药性,不少品种由于抗性问题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高效性。同时三唑类杀菌剂只对真菌起作用,对细菌及病毒无活性,但植物病害往往是多种病害同时发生。鉴于此,为使其应用更有效,范围更广泛,对该类杀菌剂进行结构修饰势在必行。三唑酮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属于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三唑酮为高效、广谱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该品具有强内吸作用(能上、下传导)。对白粉病、锈病、黑穗病有特效。主要用于防治麦类、果树、蔬菜、瓜类、花卉等作物的病害。如防治麦类锈病、大麦云纹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全蚀病、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玉米丝黑穗病等。目前三唑酮的合成方法有很多,但是有工业价值的合成路线,都是以对氯苯酚、频呐酮和1,2,4三唑为主要原料合成,原料的毒性大,合成路线复杂、成本高,且副产物的含量较高,影响了产物的纯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三唑酮的合成工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唑酮的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三氮唑的制备;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0~10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5h,得到中间体1;C、将氯源滴加入中间体1的有机溶液中,然后在50~60℃保温3小时;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00~120℃保温2~3小时,得到三唑酮。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三氮唑的制备工艺为: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苯、硝基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氯仿、DCM、二氯甲烷、乙醚、EtOAc、丙酮、甲基乙基酮、MeOH、EtOH、丙醇、IPA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氯源为硫酰氯、氯化亚砜和亚硫酰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氯源与所述中间体1的摩尔比为(1~2):1。优选的,所述氯源与所述中间体1的摩尔比为(1.2~1.8):1。优选的,在步骤C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尾气利用碱性溶液吸收。优选的,在步骤D中,保温结束,降温到100℃以下,加水搅拌30分钟,静置后分去水层,放料抽滤,抽滤出的甲苯溶液进入蒸馏釜,产品先离心甩干,再干燥后包装入库。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三唑酮的合成工艺简单,合成过程中副产物含量低,通过调节反应产物中无机物的含量,使反应朝正方向进行,提高了反应产率,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A、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10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4h,得到中间体1;C、将硫酰氯滴加入中间体1的二氯甲烷溶液中(硫酰氯与中间体1的摩尔比为1.5:1),然后在50℃保温3小时,取样定性合格后,用水循环真空泵带负压,慢慢升温,抽尾气到三级水吸收,再进入三级碱吸收。减温到50℃,转料到缩合釜;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00℃保温3小时,保温结束,降温到100℃以下,加水搅拌30分钟,静置后分去水层,放料抽滤,抽滤出的甲苯溶液进入蒸馏釜,产品先离心甩干,再干燥得到三唑酮。实施例2:A、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氯仿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h,得到中间体1;C、将氯化亚砜滴加入中间体1的乙酸乙酯溶液中(氯化亚砜与中间体1的摩尔比为1.2:1),然后在60℃保温3小时,取样定性合格后,用水循环真空泵带负压,慢慢升温,抽尾气到三级水吸收,再进入三级碱吸收。减温到50℃,转料到缩合釜;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0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降温到100℃以下,加水搅拌30分钟,静置后分去水层,放料抽滤,抽滤出的甲苯溶液进入蒸馏釜,产品先离心甩干,再干燥得到三唑酮。实施例3:A、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硝基苯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5℃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5h,得到中间体1;C、将亚硫酰氯滴加入中间体1的甲基乙基酮溶液中(亚硫酰氯与中间体1的摩尔比为1.8:1),然后在60℃保温3小时,取样定性合格后,用水循环真空泵带负压,慢慢升温,抽尾气到三级水吸收,再进入三级碱吸收。减温到50℃,转料到缩合釜;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10℃保温2.5小时,保温结束,降温到100℃以下,加水搅拌30分钟,静置后分去水层,放料抽滤,抽滤出的甲苯溶液进入蒸馏釜,产品先离心甩干,再干燥得到三唑酮。实施例4:A、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10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h,得到中间体1;C、将氯化亚砜滴加入中间体1的DCM溶液中(氯化亚砜与中间体1的摩尔比为1:1),然后在55℃保温3小时,取样定性合格后,用水循环真空泵带负压,慢慢升温,抽尾气到三级水吸收,再进入三级碱吸收。减温到50℃,转料到缩合釜;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20℃保温3小时,保温结束,降温到100℃以下,加水搅拌30分钟,静置后分去水层,放料抽滤,抽滤出的甲苯溶液进入蒸馏釜,产品先离心甩干,再干燥得到三唑酮。实施例5:A、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氯仿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5℃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4h,得到中间体1;C、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唑酮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三氮唑的制备;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0~10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5h,得到中间体1;C、将氯源滴加入中间体1的有机溶液中,然后在50~60℃保温3小时;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00~120℃保温2~3小时,得到三唑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唑酮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三氮唑的制备;B、将对氯苯酚、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体系,升温至90~100℃向混合体系中滴加一氯频呐酮,保温3~5h,得到中间体1;C、将氯源滴加入中间体1的有机溶液中,然后在50~60℃保温3小时;D、将三氮唑加入步骤C的混合体系中,然后升温至100~120℃保温2~3小时,得到三唑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唑酮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三氮唑的制备工艺为:将甲酸铵和水合肼投入到缩合釜中,升温,当温度在140℃时,滴加水合肼,滴加结束后,升温至160℃,保温反应3小时,脱水1小时,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氨气通过三级水吸收,结晶离心,固体为三氮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唑酮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苯、硝基苯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唑酮的合成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