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028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进油管和出油管与火力发电机组的出油端和回油端连接,进油管和出油管设有进油阀和出油阀,进油管上设有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和加热器,进油管上设有再生分管,再生分管上设有再生过滤器,进油管上设有初滤器,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设有进油分管,进油分管位于加热器和初滤器之间,进油分管与出油阀之间设有精滤器,进油分管、再生分管和再生分管之间的进油管上设有油路切换阀,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和油路切换阀联有控制单元。方法包括S1:检测加热;S2:油路切换处理;S3:保持步骤S1至S2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可提高抗燃油再生效果和再生效率的优点。

Phosphoric acid oil resistant regeneration treatment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of the phosphate resistant oil regene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device comprises an oil inlet pipe and an oil outlet end and an oil return pipe and the thermal power generat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ipe and the oil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inlet valve and oil outlet valve, in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oil quality index detection unit and a heater the oil inlet pipe, a charge is in charge of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 inlet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primary filter, the inlet pipe and the oil inlet is provided with a charge of tubing between the oil inlet and a heater arranged in charge between the primary filter, and is in charge of the oil strainer oil valve, oil inlet charge, regeneration circuit switching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inlet pipe between the charge and regeneration in charge, oil quality index detection unit and the control unit is connected with circuit switching valve. The method includes S1: detecting heating; S2: oil path switching processing; S3: keeping step S1 to S2 cycl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an improve the regeneration effect and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fuel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油质净化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磷酸酯抗燃液压油因为其自燃点高,优良的润滑性和抗氧化性、抗水解性、空气释放性以及低挥发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大容量、高参数的汽轮机组的调速系统。磷酸酯抗燃油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接触到水分、空气(氧)和金属,同时,油在运行中还会从外界混入各种杂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因素均会使油品中部分稳定性差的成分劣化变质。当变质成分和杂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油质指标(指标包括体积电阻率、颗粒度和水分)满足不了使用要求,油品就不能使用的了。油品的劣化会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采用再生处理装置对抗燃油进行处理,以维持油质稳定。现有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可对抗燃油进行再生处理、脱水处理以及除去油中的颗粒杂质,但不能对抗燃油品质进行实时监测,需要取样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再根据实验室分析数据调整再生处理工艺,此过程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处理工艺针对性不强,对磷酸酯抗燃油再生效果差,但不能及时监测,做无用功;二、磷酸酯抗燃油已经处理合格,但处理装置仍然满负荷运行,造成资源浪费。以上两种情况均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增加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可提高抗燃油再生效果和再生效率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与火力发电机组的出油端以及回油端连接,进油管和出油管靠近端口处分别设有进油阀和出油阀,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和加热器,进油管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再生分管,所述再生分管上设有再生过滤器,进油管上还设有位于加热器与再生分管之间的初滤器,所述进油管与出油管之间设有进油分管,所述进油分管位于加热器和初滤器之间,进油分管与出油阀之间设有精滤器,所述进油分管、再生分管以及再生分管之间的进油管上均设有油路切换阀,所述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和油路切换阀联有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油路切换的控制单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质指标检测单元包括体积电阻率仪、水分传感器和颗粒度传感器,体积电阻率仪、水分传感器和颗粒度传感器均设置在进油管上并与控制单元联接。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位于指标检测单元与加热器之间并与控制单元联接。所述进油管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管路压力的控压部件。所述控压部件包括压力控制器、控压管和调压阀,所述控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油泵前后端的进油管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器和调压阀均设置在控压管上。所述加热器上设有高温保护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取样阀,所述取样阀位于再生分管后端。一种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方法,用上述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进行,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加热:开通进油阀和出油阀并启动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加热器和控制单元,使火力发电机组抗燃油流经进油管、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和加热器;S2:油路切换处理:控制单元根据油质指标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各油路切换阀,当检测结果为颗粒度不合格时,进油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开通,同时再生分管和进油管上的油路切换阀断开,抗燃油经精滤器除去其内的颗粒杂质后回流至火力发电机组;当检测结果为体积电阻率不合格时,进油管和进油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断开,再生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开通,抗燃油经初滤器吸附水分,再经再生过滤器除去其内含有的老化产物,最后经精滤器回流至火力发电机组;当检测结果为水分不合格时,再生分管和进油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断开,进油管上的油路切换阀开通,抗燃油经初滤器除水,再经精滤器回流至火力发电机组;S3:保持步骤S1至S2循环,直至火力发电机组所有磷酸酯抗燃油处理合格为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使用时,先开通进油阀和出油阀并启动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加热器和控制单元,使火力发电机组抗燃油流经进油管、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和加热器;控制单元根据油质指标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控制各油路切换阀,当检测结果为颗粒度不合格时,进油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开通,同时再生分管和进油管上的油路切换阀断开,抗燃油经精滤器除去其内的颗粒杂质后回流至火力发电机组;当检测结果为体积电阻率不合格时,进油管和进油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断开,再生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开通,抗燃油经初滤器吸附水分,再经再生过滤器除去其内含有的老化产物,最后经精滤器回流至火力发电机组;当检测结果为水分不合格时,再生分管和进油分管上的油路切换阀断开,进油管上的油路切换阀开通,抗燃油经初滤器除水,再经精滤器回流至火力发电机组;保持上述操作循环,直至火力发电机组所有磷酸酯抗燃油处理合格为止。较传统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通过油质指标检测单元、各油路切换阀和控制单元的配合,能实现对抗燃油品质的实时监测,不需要取样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再根据实验室分析数据调整再生处理工艺,其工艺针对性强,能大大提高抗燃油再生效果和再生效率;并且各油路切换阀能实现油路切换,以适应于不同油质指标不合格的选择性再生处理,不会造成装置持续满负荷运行,减少了能耗、降低了成本。专利技术的本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方法,用上述本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进行,因此具备上述本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中指标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进油管;11、进油阀;2、出油管;21、出油阀;3、指标检测单元;31、体积电阻率仪;32、水分传感器;33、颗粒度传感器;4、加热器;41、高温保护器;5、再生分管;51、再生过滤器;6、初滤器;7、进油分管;8、精滤器;9、油路切换阀;10、控制单元;12、油泵;13、控压部件;131、压力控制器;132、控压管;133、调压阀;14、取样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油管1和出油管2,进油管1和出油管2分别与火力发电机组的出油端以及回油端连接,进油管1和出油管2靠近端口处分别设有进油阀11和出油阀21,进油管1上设有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加热器4,进油管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再生分管5,再生分管5上设有再生过滤器51,进油管1上还设有位于加热器4与再生分管5之间的初滤器6,进油管1与出油管2之间设有进油分管7,进油分管7位于加热器4和初滤器6之间,进油分管7与出油阀21之间设有精滤器8,进油分管7、再生分管5以及再生分管5之间的进油管1上均设有油路切换阀9,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油路切换阀9联有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油路切换的控制单元10。使用时,先开通进油阀11和出油阀21并启动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加热器4和控制单元10,使火力发电机组抗燃油流经进油管1、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加热器4;控制单元10根据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控制各油路切换阀9,当检测结果为颗粒度不合格时,进油分管7上的油路切换阀9开通,同时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油管(1)和出油管(2),所述进油管(1)和出油管(2)分别与火力发电机组的出油端以及回油端连接,进油管(1)和出油管(2)靠近端口处分别设有进油阀(11)和出油阀(21),所述进油管(1)上设有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加热器(4),进油管(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再生分管(5),所述再生分管(5)上设有再生过滤器(51),进油管(1)上还设有位于加热器(4)与再生分管(5)之间的初滤器(6),所述进油管(1)与出油管(2)之间设有进油分管(7),所述进油分管(7)位于加热器(4)和初滤器(6)之间,进油分管(7)与出油阀(21)之间设有精滤器(8),所述进油分管(7)、再生分管(5)以及再生分管(5)之间的进油管(1)上均设有油路切换阀(9),所述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油路切换阀(9)联有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油路切换的控制单元(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油管(1)和出油管(2),所述进油管(1)和出油管(2)分别与火力发电机组的出油端以及回油端连接,进油管(1)和出油管(2)靠近端口处分别设有进油阀(11)和出油阀(21),所述进油管(1)上设有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加热器(4),进油管(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再生分管(5),所述再生分管(5)上设有再生过滤器(51),进油管(1)上还设有位于加热器(4)与再生分管(5)之间的初滤器(6),所述进油管(1)与出油管(2)之间设有进油分管(7),所述进油分管(7)位于加热器(4)和初滤器(6)之间,进油分管(7)与出油阀(21)之间设有精滤器(8),所述进油分管(7)、再生分管(5)以及再生分管(5)之间的进油管(1)上均设有油路切换阀(9),所述油质指标检测单元(3)和油路切换阀(9)联有根据检测信号控制油路切换的控制单元(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质指标检测单元(3)包括体积电阻率仪(31)、水分传感器(32)和颗粒度传感器(33),体积电阻率仪(31)、水分传感器(32)和颗粒度传感器(33)均设置在进油管(1)上并与控制单元(10)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上设有油泵(12),所述油泵(12)位于指标检测单元(3)与加热器(4)之间并与控制单元(10)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管路压力的控压部件(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酸酯抗燃油再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压部件(13)包括压力控制器(131)、控压管(132)和调压阀(133),所述控压管(132)的两端分别与油泵(12)前后端的进油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尚昆万涛李臻周舟吴俊杰刘小玲常燕钱晖冯兵何铁祥徐大伟徐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