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93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所述模具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与横截面具有至少部分呈弧形的第一交线;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温度调节水路包括匹配所述第一区段的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型腔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二交线,所述第二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一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与型腔的形状相匹配的随形水路,可使在注塑成型产品时能够达到快速冷却/加热的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温度均匀,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且成形方式简单,而且可成形出复杂造型。

A temperature regulating channel for a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mperature regulating waterway for a die. The die comprises a main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body cavity; the cavity includes a first sectio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cavity surface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irst intersection with at least part of an arc;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water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the 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including road the first section with the form of water, the water with the shape including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cavity surface, the first surface and cross section with second intersection, the intersection of second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any two to the first line of the sam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by matching the setting and the shape of the cavity with the shape of water, can make to achieve rapid cooling / heating in 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ensure the stabl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the forming way is simple, but also forming a complex sh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直接影响到工件的质量,因此,必须采用温度调节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调节系统分为冷却、加热两种,对于大多数要求较低模温的工件,只需设置模具的冷却系统即可,通过通入冷却水达到降低模具温度的目的;而对于要求较高模温的工件,需要设置模具的加热系统,通过通入热油达到升高模具温度的目的。现有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如冷却水路、加热油路,通常采用枪钻加工成形,一般横向或者纵向设置于模具中。参图1~图2示意的一种现有技术的模具温度调节水路结构,模具100具有本体101、型腔10、及冷却水路,冷却水路的三段111、112、113均加工成直线延伸且依次相交;参图3示意的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模具温度调节水路结构,模具200具有本体201、杯状型腔20、及冷却水路21、22。对于形状复杂的型腔,例如型腔为柱形、锥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由于这种温度调节水路的走向与型腔的形状不匹配,导致型腔各处的温度不一致,使得工件的冷却/加热不均匀,影响了工件的质量;且生产速率低、效果差,例如,图3示意的较深的杯状工件的模具的冷却水路22,其在冷却过程中存在无法达到深处的缺点,使得局部注塑温度偏高,长期易导致模具形变而减小其工作寿命,增大了注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其能解决现有注塑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受成形工艺限制而造成的结构简单、温度调节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所述模具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与横截面具有至少部分呈弧形的第一交线;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温度调节水路包括匹配所述第一区段的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型腔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二交线,所述第二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一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交线呈圆形,所述第二交线呈与所述第一交线共心的圆形或弧形。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相对远离所述型腔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三交线,所述第三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一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腔面与纵剖面具有第四交线,所述第一表面与纵剖面具有第五交线,所述第五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四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表面与纵剖面具有第六交线,所述第六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四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包括模仁,所述随形水路设置于所述模仁内。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腔为杯形型腔,所述本体包括分割部,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由所述分割部分隔形成的多个单元、及多个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单元的连通单元。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设置为浇口套,所述型腔设置为所述浇口套内的热流道,所述随形水路设置于所述浇口套内。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包括焊接连接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随形水路的一部分成形于所述第一工件上,且所述随形水路的另一部分成形于所述第二工件上。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所述模具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区段;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温度调节水路包括匹配所述第一区段的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跟随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的形状分布;所述本体包括焊接连接的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随形水路的一部分成形于所述第一工件上,且所述随形水路的另一部分成形于所述第二工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与所述型腔的形状相匹配的所述随形水路,可使在注塑成型产品时能够达到快速冷却/加热的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温度均匀,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并能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且通过所述随形水路的不同部分分别加工后焊接再成形,不仅成形方式简单,而且可成形出复杂造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实例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的纵剖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另一实例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的纵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例1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例1的模具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例1的模具的多段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例1的模具的多段分解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例1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和型腔的多段分解的结构透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例2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例2的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例2的模具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2是沿图11中B-B线的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实例2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成形前的分解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实例2的一工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具,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以利用熔融材料生产注塑产品。所述模具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型腔、及温度调节水路。具体的,所述型腔可设置为用于形成注塑产品的模具型腔、还可设置为供熔融材料通过的热流道。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定义熔融材料于所述型腔内的流动方向为纵向,与所述纵向相垂直的平面为横截面,经过所述型腔的中轴线的平面为纵剖面。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区段。根据需求,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区段处的所述本体需被冷却降温或被加热升温,以使所述第一区段内的熔融材料被冷却或被加热。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并用于形成冷却水或热油等温度调节介质的流通路径。当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区段处的所述本体需被冷却降温时,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为冷却水路;当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区段处的所述本体需被加热升温时,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为加热油路。具体的,所述温度调节水路包括进水水路、出水水路、及设置于所述进水水路和所述出水水路之间的随形水路。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随形水路与所述第一区段相匹配,且所述随形水路跟随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的形状分布。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一交线,所述第一交线的至少部分呈弧形。也即,所述第一交线可呈具有弧形的圆形、扇形、弓形、多段弧形等。当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与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所述模具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与横截面具有至少部分呈弧形的第一交线;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水路包括匹配所述第一区段的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型腔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二交线,所述第二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一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所述模具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内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型腔面与横截面具有至少部分呈弧形的第一交线;所述温度调节水路设置于所述本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水路包括匹配所述第一区段的随形水路,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相对靠近所述型腔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二交线,所述第二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一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线呈圆形,所述第二交线呈与所述第一交线共心的圆形或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形水路包括相对远离所述型腔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横截面具有第三交线,所述第三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一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面与纵剖面具有第四交线,所述第一表面与纵剖面具有第五交线,所述第五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四交线的最小距离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的温度调节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与纵剖面具有第六交线,所述第六交线的任意两处至所述第四交线的最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