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92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盖机,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架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支架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支架的外部,所述第一滑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上放置有送料盒,所述送料盒的一侧设有L型推杆,所述L型推杆远离送料盒的一端连接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的手动上盖带来的品质不稳定,又提供全自动送料、自动感应压合,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品质、安全,设备采用触摸屏电脑控制,简单、明朗且现代化。

Automatic top cover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app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racket, the first bracke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slide, one end of the first slide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bracket and extends to the outside, the other end through the outer side wall of the first bracket relative and extends to the first frame of the first slide and the first slide connecting piece and a first bracket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a feeding box placed in the first slide, one side of the feed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L type push rod, the push rod type L away from the end feeding box is connected with a pushing cylinder, the pushing cylinder is fix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olves the traditional manual cap to bring quality is not stable, and provide a full automatic feeding, automatic induction pressure, reduce the impact of human factors, greatly enhance the work efficiency, quality, safety, equipment with a touch screen and computer control, simple, clear and mode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盖机
本技术涉及上盖机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盖机。
技术介绍
现如今,工厂在对物品上盖的时候,通常都是采用人工上盖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很多工厂开始逐渐使用自动上盖机,但是这种上盖机技术在国内不太先进,从而国内技术生产出来的上盖机经常会出现上盖不稳定、上盖体积大、维护成本高等弊端,大部分上盖机还需要工人在机器旁边盯着,定时操控,人为影响上盖速度以及质量的外界因素大,不利于工厂的效率,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自动上盖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上盖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上盖机,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内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架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支架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支架的外部,所述第一滑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上放置有送料盒,所述送料盒的一侧设有L型推杆,所述L型推杆远离送料盒的一端连接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内壁上,所述送料盒上等间距设有多组矩形凹槽,每个所述矩形凹槽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放置框,所述送料盒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上盖盒,所述上盖盒固定在第一滑轨上,所述上盖盒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内部,所述上盖盒内设有第四滑轨,所述第四滑轨位于第一滑轨的上方,所述第四滑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滑轨,所述第四滑轨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放置在第一支架的内侧壁上,所述上盖盒内设有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设置在第四滑轨的上方,所述下压气缸的上端与上盖盒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轨远离上盖盒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远离第三滑轨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上方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推盖装置。优选地,所述推盖装置包括推盖气缸,所述推盖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推盖气缸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盖气缸的下侧固定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远离推盖气缸的一侧与第二支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推盖气缸远离第一滑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远离推盖气缸的一侧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远离推板的一侧水平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设置在第二支架的内壁,所述推板的下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推板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板的下方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上设有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的大小、位置与振动盘的外圈相对应,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贯穿弧形滑槽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第二滑块的下端设有第二推杆。优选地,所述第三滑轨与第四滑轨之间连通有软轨,所述第三滑轨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第四滑轨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第四滑轨上设有与矩形凹槽大小对应的出盖孔,所述出盖孔的底部设有环形海绵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外壁上设有电脑操控系统,所述上盖盒内分别设有第一红外线感应器、第二红外线感应器,第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第一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第四滑轨与第一滑轨的连接处且第一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靠近推料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一红外线感应器的输出端与电脑操控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脑操控系统输出端与推料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第二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第三滑轨与软轨的连接处且第二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靠近第三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二红外线感应器的输出端与电脑操控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脑操控系统输出端与推盖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所述第三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软轨与第四滑轨的连接处且第三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靠近软轨的一侧,所述第三红外线感应器的输出端与电脑操控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脑操控系统输出端与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本技术中,通过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第四滑轨、下压气缸、推料气缸、推盖气缸等结构的互相配合可以使得进料、上盖一体化,无需人工操作;通过推盖装置可以使得振动盘自动对后续的未推送的盖子进行自动化推送,使得整个工作流程不会出现停滞,本技术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的手动上盖带来的品质不稳定,又提供全自动送料、自动感应压合,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品质、安全,设备采用触摸屏电脑控制,简单、明朗且现代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上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上盖机的上盖盒、第四滑轨、第三滑轨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上盖机的推盖装置的侧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上盖机的推盖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第一支架、2上盖盒、3第三滑轨、4第二滑轨、5振动盘、6下压气缸、7送料盒、8矩形凹槽、9第一滑轨、10推料气缸、11电脑操控系统、12第二支架、13推盖气缸、14第一滑块、15第一推杆、16推板、17第二滑块、18第二推杆、19弧形块、20电动推杆、21第三滑块、22第四滑轨、23软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自动上盖机,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内放置有第一滑轨9,第一滑轨9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第一滑轨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支架1的外部,第一滑轨9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滑轨9上放置有送料盒7,送料盒7的一侧设有L型推杆,L型推杆远离送料盒7的一端连接有推料气缸10,推料气缸10固定在第一支架1的内壁上,送料盒7上等间距设有多组矩形凹槽8,每个矩形凹槽8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放置框,送料盒7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上盖盒2,上盖盒2固定在第一滑轨9上,上盖盒2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部,上盖盒2内设有第四滑轨22,第四滑轨22位于第一滑轨9的上方,第四滑轨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滑轨3,第四滑轨2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推杆,第四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气缸,气缸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壁上,上盖盒2内设有下压气缸6,下压气缸6设置在第四滑轨22的上方,下压气缸6的上端与上盖盒2内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滑轨3远离上盖盒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轨4,第二滑轨4远离第三滑轨3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盘5,振动盘5的上方设有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固定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壁上,第二支架12内设有推盖装置。本技术中,推盖装置包括推盖气缸13,推盖气缸13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14,第二支架12上设有第一滑槽,推盖气缸13通过第一滑块14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推盖气缸13的下侧固定有电动推杆20,电动推杆20远离推盖气缸13的一侧与第二支架12的侧壁固定连接,推盖气缸13远离第一滑块14的一侧设有第一推杆15,第一推杆15远离推盖气缸13的一侧固定有推板16,推板16的一侧设有第三滑块21,第三滑块21远离推板16的一侧水平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设置在第二支架12的内壁,推板16的下侧设有第二滑槽,推板16通过第二滑块17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推板16的下方设有弧形块19,弧形块19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上盖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上盖机,包括第一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内放置有第一滑轨(9),所述第一滑轨(9)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滑轨(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支架(1)的外部,所述第一滑轨(9)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9)上放置有送料盒(7),所述送料盒(7)的一侧设有L型推杆,所述L型推杆远离送料盒(7)的一端连接有推料气缸(10),所述推料气缸(10)固定在第一支架(1)的内壁上,所述送料盒(7)上等间距设有多组矩形凹槽(8),每个所述矩形凹槽(8)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放置框,所述送料盒(7)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上盖盒(2),所述上盖盒(2)固定在第一滑轨(9)上,所述上盖盒(2)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部,所述上盖盒(2)内设有第四滑轨(22),所述第四滑轨(22)位于第一滑轨(9)的上方,所述第四滑轨(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滑轨(3),所述第四滑轨(2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壁上,所述上盖盒(2)内设有下压气缸(6),所述下压气缸(6)设置在第四滑轨(22)的上方,所述下压气缸(6)的上端与上盖盒(2)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轨(3)远离上盖盒(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轨(4),所述第二滑轨(4)远离第三滑轨(3)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盘(5),所述振动盘(5)的上方设有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架(12)内设有推盖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盖机,包括第一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内放置有第一滑轨(9),所述第一滑轨(9)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第一滑轨(9)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支架(1)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第一支架(1)的外部,所述第一滑轨(9)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9)上放置有送料盒(7),所述送料盒(7)的一侧设有L型推杆,所述L型推杆远离送料盒(7)的一端连接有推料气缸(10),所述推料气缸(10)固定在第一支架(1)的内壁上,所述送料盒(7)上等间距设有多组矩形凹槽(8),每个所述矩形凹槽(8)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放置框,所述送料盒(7)远离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上盖盒(2),所述上盖盒(2)固定在第一滑轨(9)上,所述上盖盒(2)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部,所述上盖盒(2)内设有第四滑轨(22),所述第四滑轨(22)位于第一滑轨(9)的上方,所述第四滑轨(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三滑轨(3),所述第四滑轨(2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的一端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壁上,所述上盖盒(2)内设有下压气缸(6),所述下压气缸(6)设置在第四滑轨(22)的上方,所述下压气缸(6)的上端与上盖盒(2)内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轨(3)远离上盖盒(2)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滑轨(4),所述第二滑轨(4)远离第三滑轨(3)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盘(5),所述振动盘(5)的上方设有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固定在第一支架(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架(12)内设有推盖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盖装置包括推盖气缸(13),所述推盖气缸(13)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14),所述第二支架(12)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推盖气缸(13)通过第一滑块(14)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盖气缸(13)的下侧固定有电动推杆(20),所述电动推杆(20)远离推盖气缸(13)的一侧与第二支架(1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推盖气缸(13)远离第一滑块(14)的一侧设有第一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一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宇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