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292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包括:具有腔体的耳贴,所述耳贴适于移入和移出耳部;其中耳贴在移入耳部时至少有部分接触耳缘皮肤;设置在腔体内的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生成刺激耳缘迷走神经且参数为刺激频率范围从0.02到85Hz,场强从0.025到8特斯拉的电磁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采用无创刺激,临床实用性较高,效果显著。

Ear edge vagus nerve magnetic stimul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ricular vagus nerve magnetic stimulation device, including: having a cavity ear, the ear is moved in and out of the ear; the ear has contact at least a part of the ear into the ear in the skin; set in the cavity electromagnetic wave generating device,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generating stimulation of auricular vagus nerve and the parameters for the stimulus frequency range from 0.02 to 85Hz, the field from 0.025 to 8 Tesla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 ear edge vagus nerve magnetic stimula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non-invasive stimulation,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linical practicability and remarkabl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
本技术涉及神经刺激器件,尤其涉及一种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
技术介绍
心血管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在临床极为常见,心肌梗死发生率不断增加,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常可加重疾病,甚至引起猝死。目前临床上虽有PCI手术、射频消融手术以及各种治疗心律失常、延缓心室重构药物,但均各有局限性。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在维持心脏正常电生理状态中起重要作用,在心肌梗死等各种病理状态下均可见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张力的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亢奋,以及迷走神经系统的相对抑制。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通过干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恢复自主神经系统的再平衡可明显改善各种心脏疾病的预后,因此寻求不同靶点、途径的自主神经干预措施成为热点,而多数刺激途径均为有创刺激,临床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创且实用高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包括:具有腔体的耳贴,所述耳贴适于移入和移出耳部;其中耳贴在移入耳部时至少有部分接触耳缘皮肤;设置在腔体内的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生成刺激耳缘迷走神经且参数为刺激频率范围从0.02到85Hz,场强从0.025到8特斯拉的电磁波。可选的,所述耳贴包括若干凸起部。可选的,所述凸起部接触耳甲。可选的,还包括,能量供给单元,所述能量供给单元为电磁波发生装置提供能量。可选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电磁波发生装置连通,从而控制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控制器控制是否生成电磁波,以及控制生成的电磁波的强度、频率和/或模式。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手机通信,所述手机通过内置的APP控制所述控制器。可选的,所述凸起部具有腔体,每个凸起部的腔体放置有电磁波发生装置。可选的,所述凸起部表面具有电极,所述电极适于输出脉冲电流。可选的,还包括脉冲发生器。本技术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采用无创刺激,临床实用性较高,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插入耳塞式耳贴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插入耳塞式耳贴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插入耳塞式耳贴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插入耳塞式耳贴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头戴耳塞式耳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
技术介绍
可知,寻求不同靶点、途径的自主神经干预措施成为热点,而多数刺激途径均为有创刺激,临床实用性较低。首先,专利技术人做了大量的调研,了解心梗、心衰、心律失常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关系:心率变异性(HRV)是反应自主神经张力的一个较好的无创性指标,HRV增大代表迷走神经张力升高,HRV降低代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常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以10个急性心梗病人和11个健康病人对比,发现急性心梗患者具有更高的交感神经张力和较低的迷走神经张力。心衰患者伴有心室重构,而心室重构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心衰早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以提高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衰症状,但是长期过度的兴奋对心脏是有害的,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可以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室重构,加快心衰进展。因此,β受体阻断剂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另外,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激活在房颤的放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致命的室速、室颤等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具有密切的联系,星状神经节是支配心脏的重要交感神经节。通过刺激肾交感神经,可以记录到明显的左侧星状神经节神经活性升高,并且明显增高了心肌缺血诱导的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的发生常常是预后不良的表现,有室速、室颤发生病史的患者与无室速、室颤病史的类似患者相比,在正常心肌组织和瘢痕组织的交界边缘存在大量的交感神经“发芽”现象,而这种交感神经的“发芽”以及再生现象一起导致了心脏的结构和电重构,非常容易导致室速、室颤的发生。为此,专利技术人采用如下调节自主神经的策略:考虑到自主神经失衡和诸多心脏疾病有关,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来治疗这些疾病的策略也应运而生,总体来说,一般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和刺激迷走神经,比如去肾交感神经术,左侧星状神经节消融术,颈迷走神经干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以及经皮耳缘迷走神经刺激。多项研究证实上述刺激方式具有抑制心律失常等作用,例如,有数据证实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减少梗死面积,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炎症细胞浸润、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等。但是这些也都有各自局限性,比如大部分都是有创方式,一方面难以在临床推广,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并发症,而经皮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的优势就得以凸显,耳缘迷走神经是迷走神经分布于皮肤的唯一分支,专利技术人近年来的大量实验证明刺低强度激耳缘迷走神经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而其无创、方便的特点为临床推广提供了极大地可能性。具体地,专利技术人发现,耳缘迷走神经是迷走神经系统唯一一个分布于周围皮肤的分支,近年来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刺激该处迷走神经可抑制房颤、窦速、减少心梗面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此将其作为治疗靶点,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为此,专利技术人通过电磁波刺激,提出一种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包括:具有腔体的耳贴,所述耳贴适于移入和移出耳部;其中耳贴在移入耳部时至少有部分接触耳缘皮肤;设置在腔体内的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生成刺激耳缘迷走神经的电磁波。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包括耳贴,所述耳贴可以是插入耳塞式或者头戴耳塞式。请参见图1,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插入耳塞式耳贴100的示意图。所述插入耳塞式耳贴100具有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可以为塑料材质、橡胶材质或者高分子材料材质等等。所述壳体101的形状为圆形、方形、多边形、或者为不规则形状。所述壳体101的形状较佳为与耳甲形状相匹配的圆形,以便于放置于耳甲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1适于移入和移出耳部,其中,壳体101在移入耳部时,壳体的外表面至少部分接触耳缘皮肤。请参考图2,图2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插入耳塞式耳贴100的示意图,所述壳体101限定有空腔(未示出)。所述空腔用于容纳电磁波发生装置。请依旧参考图2,本申请的耳贴100还包括电磁波发生装置102。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102用于生成电磁波,所述电磁波用于刺激耳缘迷走神经,从而抑制房颤、窦速、减少心梗面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为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采用能量供给单元(未示出)提供能量。所述能量供给单元可以是电池或者是其他的供电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波发生装置102包括线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波发生装置102包括线圈和被线圈缠绕的铁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1限定有多个空腔,每个空腔都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磁波发生装置102,其中每个电磁波发生装置102被绝缘隔膜隔离。在一些实例中,线圈为锥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线圈具有小于3mm的外径和至少大于1mm的内径。在一些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体的耳贴,所述耳贴适于移入和移出耳部;其中耳贴在移入耳部时至少有部分接触耳缘皮肤;设置在腔体内的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生成刺激耳缘迷走神经且参数为刺激频率范围从0.02到85Hz,场强从0.025到8特斯拉的电磁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体的耳贴,所述耳贴适于移入和移出耳部;其中耳贴在移入耳部时至少有部分接触耳缘皮肤;设置在腔体内的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电磁波发生装置生成刺激耳缘迷走神经且参数为刺激频率范围从0.02到85Hz,场强从0.025到8特斯拉的电磁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贴包括若干凸起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接触耳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激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量供给单元,所述能量供给单元为电磁波发生装置提供能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缘迷走神经磁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洪余锂镭江梦南周晓亚黄兵王卓王松云王梦龙周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