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系统的疏散概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785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多个轿厢(10,12,14)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其特征在于,轿厢设置有疏散装置,该疏散装置允许乘客从待疏散轿厢进入竖直地布置在待疏散轿厢的上方或下方的相邻轿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梯系统的疏散概念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系统,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多个轿舱或轿厢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此外,本专利技术描述了用于这种电梯系统的疏散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电梯系统,其中,竖直地布置为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多个轿厢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每一个轿厢具有其自身的驱动单元。通常,下方轿厢由沿着上方轿厢在侧面处运行的曳引绳带动。通过提供使轿厢之间保持一定最小距离的合适的电梯控制系统,可以确保这种电梯系统的安全运行,特别是可以防止轿厢之间的碰撞。这种电梯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地布置并且能够在电梯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的两个以上的轿厢。需要为每一个电梯系统提供疏散装置,该疏散装置确保在一个电梯轿厢在由运行故障造成的意外停止而停滞在两个楼层之间,该电梯轿厢中的乘客能够被带到合适的楼层,特别是最近的楼层。这种停滞的一个可能原因可能是例如相应驱动单元发生了故障。欧洲标准EN81-1/2和EN81-20/50规定了各种选择,其用于当轿厢被阻挡在或不期望的停靠在两个楼层之间时,使乘客从在停靠点之间具有较大距离的电梯疏散:首先,可以通过在井道壁中设置的紧急出口进行疏散。在该情形中,紧急出口必须设置最大竖直距离为11m的位置处,受困的人能够通过该紧急出口疏散。此外,在轿厢能够(水平地)彼此相邻地在共同的井道中行进的情形中,可以通过设置在轿厢的侧壁中的紧急跨越出口,从受阻或停止的轿厢疏散到被移动到其侧面的可运行轿厢。北美标准的ASME规定了通过轿厢的顶部到这种相邻电梯的轿厢顶部的疏散。为此,在轿厢顶部中设置相应的窗口。由于众多原因,认为基于井道中的紧急出口的传统疏散概念具有缺点。例如,按照上述距离设置用于每一个井道的紧急出口是非常昂贵的,特别是在相当高的建筑物中的情形中。此外,这种紧急出口必须从外部(即,从建筑物侧)可进入。这导致限制建筑师的设计自由。而且,这种紧急出口构成建筑物的静态强度中的缺口。目前已知的通过紧急跨越出口的疏散概念还具有各种缺陷。一般地,这种疏散仅仅在具有成组的井道时才可行,轿厢在该成组井道中能够彼此并排地移动。而且,这些疏散概念导致例如限制对重的布置。例如,当受阻轿厢的紧急跨越出口发现自已邻近井道横梁时,通过紧急跨越出口进行疏散是困难的。此外,在这种疏散概念中乘客必须跨过两个相邻轿厢之间的“深渊”,这可能对很多乘客构成心理障碍。还证明的缺陷是,紧急跨越出口所需的结构空间需要相对较大的轿厢深度。经由彼此水平并排布置的轿厢的顶部进行跨越也具有各种缺陷。首先,乘客需要到达受阻轿厢的顶部。第二步,又是必须跨过“深渊”到达相邻轿厢的顶部。而且,由于布置有各种电梯部件,所以轿厢顶部上的可用空间非常有限。此外,在跨过之前必须移除设置在轿厢顶部上的侧面栏杆,经过证明这是不现实的。从EP0212147E1获知用于电梯的疏散装置,该电梯具有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水平并排地移动。在所谓的多轿厢系统中(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至少两个轿厢在共同的井道中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无法有效地实现上述疏散概念。例如,由于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地竖直布置的多个轿厢在相同的井道(即,相同的轨道)中运行,所以这种系统具有比传统电梯系统明显更大的输送能力。如果一个轿厢在这种井道中受困,则首先该轨道的输送能力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形中,如果用于疏散到被移动到一侧的轿厢的相邻轨道也受到堵塞,则电梯系统的输送能力灾难性地整体瘫痪。而且,这种电梯系统具有使用悬挂绳索和补偿绳索的昂贵的缆绳导向装置。例如,在具有两个轿厢(其能够彼此独立地行进)的多轿厢系统中,传统的曳引装置(例如,悬挂绳索)的两个部段和补偿绳索的两个部段在上方轿厢的旁边运行。此外,导向轨道也在轿厢的侧面运行。在疏散到水平地相邻定位的轿厢的情形中,这种绳索和导向轨道表现为乘客难以克服的障碍。在从轿厢的顶部到定位在待疏散轿厢侧面的轿厢的疏散期间,也会产生相同的困难。描述的疏散概念均不能有利地在具有线性驱动单元的多轿厢电梯中使用。例如,在这些情形中,除了轿厢,用于一个或多个定子的许多结构空间也需要沿着整个输送高度。布置在轿厢上的线性电动机的转子也减少可用空间。总体上,实现例如到平行移动的轿厢的疏散所需的空间将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用于电梯系统的易于实现的疏散概念,其中在该电梯系统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多个轿厢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电梯系统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能够在单个轨道上进行疏散而不影响相邻轨道的运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多个轿厢能够通过电梯控制系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其中,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为使得在第一运行模式中在各个轿厢之间保持第一最小距离,在第二运行模式中在各个轿厢之间保持第二最小距离,并且第二最小距离小于第一最小距离。此处,第一运行模式与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应。此处,第一最小距离被选择为使得电梯系统可以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安全的运行。此处,第二运行模式与突发事件或疏散运行模式对应,其中,乘客必须从受阻轿厢疏散,其中竖直地位于待疏散轿厢上方或下方的另一个轿厢移动到被疏散轿厢。为此仅仅需要保持非常小的最小距离,例如1m、1.5m或2m。在该情形下,特别是以与正常运行相比较低的速度使另一个轿舱移动到待疏散轿厢的情况下,可以确保碰撞安全。有意地,最上方轿厢具有能够打开的地板窗口,以及最下方轿厢具有能够打开的顶部窗口。当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的两个轿厢一上一下地布置在井道中时,可以通过打开相应的窗口实现从最上方轿厢到下轿厢的疏散,反之亦然。在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的两个以上的轿厢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地布置在井道中的情形中,有意地,布置在最上方轿厢和最下方轿厢之间的轿厢的疏散装置包括顶部窗口和地板窗口,使得可以进行到相邻的下轿厢和上轿厢的疏散。根据这些实施例,被疏散乘客不必离开轿厢的投影表面。特别地,不需要跨越能够彼此平行地移动(即,水平地间隔开)的两个轿厢之间的深渊。以该方式,与传统方案相比,大幅地减小参与疏散的乘客的心理压力。在该情形下,与具有水平跨越深渊的传统系统相比,更容易地完成对乘客的安全保障和引导。根据另外的实施例,每一个轿厢的疏散装置包括在其至少一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打开的门。具体地,这些门是布置在轿厢上的除惯常轿厢门之外的专用疏散门。因此,疏散门设置为与电梯系统的井道门分开并且不能够在正常运行中用于进出。特别优选地,在所有实施例的情形中,轿厢中的至少一些的疏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跨越装置。具体地,此处可以考虑伸缩式延伸跨越装置,其可以在疏散时桥接在两个相邻的轿厢之间的不同距离。能够想到将这种跨越装置设置或放置为在疏散时自动地操作。可以将每一个轿厢设计为具有这种跨越装置。然而,特别是在用于通过侧面门进行疏散的跨越元件的情形中,还可以想到将这些跨越装置设计为在井道中竖直地移动。例如,一个或两个这种跨越装置可以被安装在井道口处和/或井道的凹坑中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在井道内竖直地移动。在轿厢的侧壁中设置门以用于疏散的情形中,被疏散乘客可以从这种门踏上设置在轿厢外部的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电梯系统的疏散概念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多个轿厢(10,12,14)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设置有疏散装置,所述疏散装置允许乘客从待疏散轿厢进入竖直地布置在所述待疏散轿厢的上方或下方的相邻轿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10 DE 102014220633.21.一种电梯系统,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多个轿厢(10,12,14)能够在共同的井道中彼此独立地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设置有疏散装置,所述疏散装置允许乘客从待疏散轿厢进入竖直地布置在所述待疏散轿厢的上方或下方的相邻轿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竖直布置的所述多个轿厢(10,12,14)能够通过电梯控制系统(22)在共同的井道(20)中彼此独立地移动,其中,所述电梯控制系统(22)被设计成使得在第一运行模式中在各个所述轿厢(10,12,14)之间保持第一最小距离,并且在第二运行模式中在各个所述轿厢(10,12,14)之间保持第二最小距离,并且所述第二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最小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最上方轿厢(10)的所述疏散装置具有能够打开的地板窗口(24),并且最下方轿厢(14)的所述疏散装置具有能够打开的顶部窗口(26)。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在设置有两个以上轿厢的情形中,布置在所述最上方轿厢(10)和所述最下方轿厢(14)之间的所有轿厢(12)的所述疏散装置包括顶部窗口(26)和地板窗口(2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轿厢(10,12,14)的所述疏散装置包括在至少一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打开的门。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轿厢(10,12,14)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疏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跨越装置(2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君特·鲁伊特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