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以及肾病治疗剂和肝病治疗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84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胆汁酸的存在环境下,仍可大量吸附吲哚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前述课题将可通过提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而获得解决,该口服给药用吸附剂的特征在于包括球形活性碳,前述球形活性碳为,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BET法所求出的比表面积为80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以及肾病治疗剂和肝病治疗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服给药用吸附剂。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前述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作为有效成分的肾病治疗或预防剂、以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在高浓度胆汁酸存在环境下,对于体内的有毒的毒性物质(Toxin)的硫酸吲哚酚的前驱物的吲哚,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利用本专利技术,即使在胆汁中大量含有的胆酸存在环境下,仍可有效率地吸附吲哚。
技术介绍
肾机能或肝机能受损的患者们,由于会因其脏器机能的障碍,造成在血液里等体内积存、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因而并发尿毒症或意识障碍等脑部病变。此类患者人数由于显现出有年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代替此类受损脏器而具有将毒性物质去除至体外的机能的脏器代用机器、或是治疗药品的开发成为相当重要的课题。目前,作为人工肾脏,以利用血液透析来去除有毒物质的方式最为普及。然而,像这种血液透析型人工肾脏,由于需要使用特殊的装置,因此基于安全管理的考虑,需要由专门技术者来操作,此外,还存在须将血液取出至体外这种给患者在肉体上、精神上及经济上带来极高负担的缺点,而无法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解决此类缺点的方法,开发、利用有一种可口服、且可治疗肾脏或肝脏的机能障碍的口服吸附剂(专利文献1)。该口服吸附剂由具特定官能团的多孔性的球形碳质物质(即,球形活性碳)所形成,对活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或稳定性,且有毒物质(即,β-胺基异丁酸、γ-胺-n-酪酸、二甲胺、以及羟苯乙醇胺)的吸附性还佳,更含有益的选择吸附性,如少吸附消化酵素等肠内有益成分,此外,作为如便秘等副作用较少的口服治疗药,临床上为广泛利用于例如肝肾机能障碍患者身上。此外,前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吸附剂是将石油沥青等沥青(pitch)类作为碳源,在调制球形活性碳后,通过进行氧化处理及还原处理而制得。另一方面,已知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血清中的硫酸吲哚酚浓度,有较正常者增加约60倍的情况,通过投予前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口服吸附剂,而使得前述血清中硫酸吲哚酚浓度降低、推迟肾功能衰竭的进行(非专利文献1及2)。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公昭62-116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737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45775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日肾志,第XXXII卷第6号(1990)第65-71页【非专利文献2】临床透析,第14卷,第4号(1998),第433-438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含球形活性碳的口服吸附剂中,虽然吸附毒性物质为其极为重要的特性之一,但特别在肠内环境中,更显重要的是,吸附、去除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的硫酸吲哚酚的前驱物的吲哚。在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有细孔半径为1.0nm以下的细孔容积为0.2~2.5mL/g的活性碳,具有较高的吲哚的吸附性能。然而,在人体的肠内存在有大量的胆汁酸(15mm)。本专利技术者们在作为胆汁酸的主要成分的胆酸存在环境下,探讨过去的球形活性碳的吲哚吸附能力时,得知在胆酸存在环境下,含以往的球形活性碳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将有吲哚吸附能力降低的情况出现。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胆汁酸的存在环境下,仍可大量吸附吲哚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对在胆汁酸的存在环境下,对可大量吸附吲哚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惊奇地发现相对于微孔的细孔容积,减少了中孔的细孔容积的球形活性碳,即使在胆汁酸的存在环境下,仍显示出了优越的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即,本专利技术者发现的前述球形活性碳,即使在高浓度胆汁酸存在环境下,仍可吸附大量有害物质,特别是硫酸吲哚酚的前驱物的吲哚,从而可减少服用量。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观察得知的内容。从而,本专利技术涉及:[1]一种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球形活性碳:以BET法所求出的比表面积为800m2/g以上、容积密度为0.3~0.8g/mL、细孔直径不到3nm的细孔容积为0.3mL/g以上,并且,Vm=Vmic/Vme(1)〔式中,Vmic是指细孔直径不到3nm的细孔容积,Vmet是指细孔直径3~50nm的细孔容积〕所求出的微孔/中孔比(Vm)为3.0以上。[2]根据[1]所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中前述球形活性碳的平均粒径为50~200μm。[3]根据[1]或[2]所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中前述球形活性碳为将交联乙烯树脂作为碳源使用、进而调制而得的球形活性碳。[4]一种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将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作为有效成分。[5]一种肝病治疗或预防剂,将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作为有效成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容积密度为0.3~0.8g/mL,通过使用比表面积(specificsurfacearea)大、且细孔直径3~50nm的中孔细孔容积少于细孔直径不到3nm的微孔细孔容积的球形活性碳,由于在胆汁酸存在环境下的毒性物质的吸附能力高,因此在肠管内,可吸附有毒的毒性物质。从而,作为肾病治疗或预防剂,或者肝病治疗或有效的预防剂。此外,相对于以往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还可减少服用量。尤其因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中孔的细孔容积较小,故而朝胆酸的球形活性碳的吸附较少,因而将不至于阻碍吲哚等有害物质的吸附。其结果,显示出即使在胆汁酸的存在环境下,仍具有吸附吲哚等有害物质的优越的吸附能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按时间测定由实施例2、实施例4、以及比较例2所取得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在胆酸存在环境下的吲哚吸附能力的图表。图2所示为示意地表示了在胆酸存在环境下,本专利技术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与以往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在吲哚吸附方面的不同的图。具体实施方式[1]口服给药用吸附剂本专利技术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所含的球形活性碳为,以BET法所求出的比表面积为800m2/g以上、容积密度为0.3~0.8g/mL、细孔直径不到3nm的细孔容积为0.3mL/g以上,并且,以式(1)Vm=Vmic/Vmet(1)〔式中,Vmic是指细孔直径不到3nm的细孔容积,Vmet是指细孔直径3~50nm的细孔容积〕所求出的微孔/中孔比(Vm)为3.0以上。《比表面积》球形活性碳的比表面积可通过BET法或朗缪尔(Langmuir)法求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所用的球形活性碳的比表面积为,以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以下,略称为“SSA”)为800m2/g以上。当SSA为不到800m2/g的球形活性碳时,将造成在胆汁酸存在环境下的吸附吲哚的吸附性能降低,故而不佳。虽未特别限定SSA的上限,但由容积密度及量值的观点来看,SSA是以3000m2/g以下为佳。《容积密度》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球形活性碳的容积密度为0.3~0.8g/mL。容积密度的上限,以0.75g/mL以下为佳,以0.70g/mL以下为优选。此外,容积密度的下限为0.30g/mL以上,以0.40g/mL以上为佳,以0.45g/mL以上为优选,以0.48g/mL以上为更优选,以0.50g/mL以上为最佳。在前述容积密度的范围内,特别是在胆汁酸共存环境下具有优越的吲哚的吸附能力。另外,容积密度小的球形活性碳虽具有优越的有害物质吸附能力,但另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以及肾病治疗剂和肝病治疗剂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球形活性碳:以BET法所求出的比表面积为800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8.27 JP 2014-1731571.一种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球形活性碳:以BET法所求出的比表面积为800m2/g以上、容积密度为0.3~0.8g/mL、细孔直径不到3nm的细孔容积为0.3mL/g以上,并且,以式(1):Vm=Vmic/Vmet(1)〔式中,Vmic是指细孔直径不到3nm的细孔容积,Vmet是指细孔直径3~50nm的细孔容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郁东山幸弘若穗囲尚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吴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