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92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0:25
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包括多个沿巷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超前支架单元,所述超前支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巷道两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可伸缩立柱底部设置有底座,两个可伸缩立柱的顶部通过顶梁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位于巷道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位于巷道同一侧的两个底座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护强度大大提高,稳定性能大大提高,使用过程中无需拆除锚杆锚索,并且移动时无需移动全部超前支架单元,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A horizontal layout of airway stable support of pre support group

A horizontal layout of airway stable support of pre support group,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pac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unnel pre support unit is provided, the pre support unit includ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wo telescopic column tunnel on both sides of the telescopic upright posts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two telescopic column through the top of the top beam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foresupport unit is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roadway two telescopic column through fourth connection board, the adjacent two base two forepole unit is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roadway between the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ed by fifth. The inven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ength greatly improved, stable performance is greatly improved, without dismantling the anchor during use, and moving without moving all pre support unit, saving time and labor, thereby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用超前支架组
,具体涉及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
技术介绍
超前支架组是综合机械化采煤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超前支架组是由若干个超前支架单元经排布连接组成,超前支架组在使用时对煤矿的巷道进行有效支撑。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超前支架组依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超前支架组的超前支架单元沿巷道方向竖直布置,超前支架单元顶梁与巷道的实际接触面积很小,从而导致支护强度小。二、超前支架组每次移动需要使全部的超前支架单元完成降架、移架和升架过程,移动十分不便,频繁撑顶造成巷道顶板破碎严重,从而需要经常对巷道顶板进行维修,费时费力,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三、超前支架单元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并且其底座受力不合理,容易变形,从而导致超前支架组稳定性能不高,容易发生倾倒,留下安全隐患。四、超前支架单元的布置方式以及超前支架单元的顶梁结构不合理,使得超前支架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与巷道中的锚杆锚索发生位置冲突,如果不拆除锚杆锚索,则超前支架单元接顶效果不好,使得支护性能大大降低,如果将除锚杆锚索拆除,则需要浪费大量时间,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支护强度大大提高,稳定性能大大提高,使用过程中无需拆除锚杆锚索,并且移动时无需移动全部超前支架单元,省时省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包括多个沿巷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超前支架单元,所述超前支架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巷道两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可伸缩立柱底部设置有底座,两个可伸缩立柱的顶部通过顶梁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位于巷道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可伸缩立柱上套设有柱套,柱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组,第一耳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之间,且第四连接板的端部通过第一对穿螺栓与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柱套包括两个扣盖,两个扣盖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对穿螺栓连接,且两个扣盖之间形成夹持可伸缩立柱的夹持腔,所述第一耳板组位于扣盖上,且第一耳板组设置在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位于巷道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之间。所述顶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通过顶板相连接的主筋,两个主筋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两个第一侧板通过两个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二侧板连接,所述顶板的宽度为300-600mm,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柱帽,所述柱帽包括上部与顶板固定连接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有两个沿顶板宽度方向设置的通孔,位于两个通孔之间的连接块块体底部向顶板方向内凹并形成凹槽,该凹槽下方设置有呈倒“U”字形的连接杆,且连接杆顶部嵌设在凹槽内,底部卡设在可伸缩立柱上,所述柱帽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撑板,另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撑件,其中,加强支撑板的上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下部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支撑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块下方的竖直支撑板以及与竖直支撑板呈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竖直支撑板的上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的上部与顶板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板的下部和第一连接板的下部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位于巷道同一侧的两个底座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板连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两个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三侧板,两个第三侧板呈平行设置且通过两个第四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三侧板和两个第四侧板围合成用于容纳可伸缩立柱底部的容纳腔,所述两个第三侧板上均设置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卡座、一端穿设在卡座上的卡杆以及用于固定卡杆的U形螺栓,卡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三侧板并顶紧可伸缩立柱,从而使两个卡紧机构紧紧卡住可伸缩立柱,所述卡座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卡杆上方和下方的通孔,且通孔的轴线与卡杆的轴线呈垂直设置,所述U形螺栓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后与螺帽螺纹连接,通过将U形螺栓的两端卡合在卡杆上从而使卡杆位置固定,所述两个第四侧板上均设置有第二耳板组,第二耳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耳板组的两个第二耳板之间,且第五连接板的端部通过第三对穿螺栓与第二耳板组的两个第二耳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加强板,加强板的一端与第三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加强支撑件通过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连接板相连接,第三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加强支撑件的第一连接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吊环座,吊环座上设置有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其多个超前支架单元沿巷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超前支架单元的顶梁与巷道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大,支护强度大大提高,移动时只需将位于最后方的超前支架单元拆卸下来,移动至最前方再其与其它超前支架单元相连接即可,每次移动时只需要使一个超前支架单元完成降架、移架和升架过程即可,移动迅速、方便,大大降低了对巷道顶板的损害,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超前支架单元之间在保证连接稳定的同时拆卸和安装均十分简单易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二、底座通过两个卡紧机构紧紧卡住可伸缩立柱,从而使底座与可伸缩立柱之间连接更加稳定,超前支架单元不容易发生倾倒,底座结构受力合理,不易变形,顶梁结构设计配合超前支架单元的横向布置,使得超前支架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与巷道中的锚杆锚索相冲突,生产过程中无需拆除锚杆锚索,省时省力,顶梁在保证支撑强度达标的基础上,重量大大降低,从而使超前支架单元重量降低,方便移动,顶梁的柱帽与可伸缩立柱连接,柱帽在加强支撑件与加强支撑板的承载下更加稳定,大大减少了超前支架单元出现倾倒的情况,并提高了超前支架单元的使用寿命;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支护性能大大提高,稳定性能高,不易发生倾倒,安全性能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示意图;图3是超前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相邻两个柱套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顶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顶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底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包括多个沿巷道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超前支架单元1,所述超前支架单元1包括分别设置在巷道2两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可伸缩立柱101底部设置有底座103,两个可伸缩立柱101的顶部通过顶梁102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1位于巷道2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3连接,所述可伸缩立柱101上套设有柱套4,柱套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组,第一耳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5,所述第四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5之间,且第四连接板3的端部通过第一对穿螺栓6与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5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超前支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巷道(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超前支架单元(1),所述超前支架单元(1)包括分别设置在巷道(2)两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可伸缩立柱(101)底部设置有底座(103),两个可伸缩立柱(101)的顶部通过顶梁(102)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1)位于巷道(2)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3)连接,所述可伸缩立柱(101)上套设有柱套(4),柱套(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组,第一耳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5),所述第四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5)之间,且第四连接板(3)的端部通过第一对穿螺栓(6)与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5)可拆卸连接,所述柱套(4)包括两个扣盖(401),两个扣盖(4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对穿螺栓(402)连接,且两个扣盖(401)之间形成夹持可伸缩立柱(101)的夹持腔,所述第一耳板组位于扣盖(401)上,且第一耳板组设置在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1)位于巷道(2)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之间;所述顶梁(10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通过顶板(1023)相连接的主筋(1021),两个主筋(1021)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1026),两个第一侧板(1026)通过两个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二侧板(1022)连接,所述顶板(1023)的宽度为300‑600mm,所述两个第二侧板(1022)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柱帽(1025),所述柱帽(1025)包括上部与顶板(1023)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0251),连接块(10251)上设置有两个沿顶板(1023)宽度方向设置的通孔(10252),位于两个通孔(10252)之间的连接块(10251)块体底部向顶板(1023)方向内凹并形成凹槽,该凹槽下方设置有呈倒“U”字形的连接杆(10253),且连接杆(10253)顶部嵌设在凹槽内,底部卡设在可伸缩立柱(101)上,所述柱帽(1025)靠近第二侧板(102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撑板(1024),另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撑件(1027),其中,加强支撑板(1024)的上部与连接块(10251)固定连接,下部与第二侧板(102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支撑件(1027)包括设置在连接块(10251)下方的竖直支撑板(10271)以及与竖直支撑板(10271)呈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273),竖直支撑板(10271)的上部与连接块(1025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0273)的上部与顶板(1023)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板(10271)的下部和第一连接板(10273)的下部通过第二连接板(1027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固支撑的横向布置风巷超前支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巷道(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超前支架单元(1),所述超前支架单元(1)包括分别设置在巷道(2)两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可伸缩立柱(101)底部设置有底座(103),两个可伸缩立柱(101)的顶部通过顶梁(102)连接,所述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1)位于巷道(2)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板(3)连接,所述可伸缩立柱(101)上套设有柱套(4),柱套(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耳板组,第一耳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耳板(5),所述第四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5)之间,且第四连接板(3)的端部通过第一对穿螺栓(6)与第一耳板组的两个第一耳板(5)可拆卸连接,所述柱套(4)包括两个扣盖(401),两个扣盖(4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对穿螺栓(402)连接,且两个扣盖(401)之间形成夹持可伸缩立柱(101)的夹持腔,所述第一耳板组位于扣盖(401)上,且第一耳板组设置在相邻两个超前支架单元(1)位于巷道(2)同一侧的两个可伸缩立柱(101)之间;所述顶梁(10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通过顶板(1023)相连接的主筋(1021),两个主筋(1021)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板(1026),两个第一侧板(1026)通过两个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二侧板(1022)连接,所述顶板(1023)的宽度为300-600mm,所述两个第二侧板(1022)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柱帽(1025),所述柱帽(1025)包括上部与顶板(1023)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0251),连接块(10251)上设置有两个沿顶板(1023)宽度方向设置的通孔(10252),位于两个通孔(10252)之间的连接块(10251)块体底部向顶板(1023)方向内凹并形成凹槽,该凹槽下方设置有呈倒“U”字形的连接杆(10253),且连接杆(10253)顶部嵌设在凹槽内,底部卡设在可伸缩立柱(101)上,所述柱帽(1025)靠近第二侧板(1022)的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撑板(1024),另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撑件(1027),其中,加强支撑板(1024)的上部与连接块(10251)固定连接,下部与第二侧板(102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支撑件(1027)包括设置在连接块(10251)下方的竖直支撑板(10271)以及与竖直支撑板(10271)呈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273),竖直支撑板(10271)的上部与连接块(1025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02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波郭红霞陈保国李恒乾张红杰胡相捧毛振营孟东兰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