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7127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遮阳篷装置,包括上基体、下基体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基体顶部的遮阳篷,遮阳篷底端面的外周绕设有向下延伸的遮阳帘,上基体内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顶部中部处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内螺状纹腔,下基体由向上伸长并进入第一容腔内的第二套筒以及设置在第二套筒底部的基座凑成,第二套筒左右两侧外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第二套筒内设有用来与第一套筒滑接配合连接的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两侧内壁底部相应设有进入第一滑接槽内且滑接配合连接的导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升降以及稳固支撑,便于安装,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Novel sunshade aw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sunshade device, including the matrix, matrix and fixed on the substrate at the top of the awning awning,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peripheral wound with a downwardly extending shade on the bas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extended downwards, the first chamber of the top of the middl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eeve extended downwards, a first spiral pattern within the first sleeve cavity, matrix from the base extension and into the second chamber of the first sleeve and arranged in the sleev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together, the second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leeve wall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connection groove second inside the sleeve to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on of the second cavity with the first sliding sleeve, the first cav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wall corresponding with the first sliding connection into the groov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lide guide block is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can be sel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dynamic control, lifting and stabilizing support, easy installation and improved safety when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遮阳篷
,特别是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
技术介绍
遮阳篷的使用日益广泛,其主要作用是遮蔽阳光,降低温度,然而遮阳篷在设置时需具有一定高度,现有中对于遮阳篷的设置,一般都是通过两节或多节支撑杆件拼接到理想支撑高度后,在通过螺丝紧固连接,其安装拆卸过程较为繁琐,安装拆卸效率低下,同时,现有中遮阳篷的支撑座在支撑时稳定性较差,在遇到大风天气时极易出现摇晃甚至吹翻现象,在给人们经济造成损失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包括上基体、下基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基体顶部的遮阳蓬,所述遮阳蓬底端面的外周绕设有向下延伸的遮阳帘,所述上基体内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内顶部中部处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内螺状纹腔,所述下基体由向上伸长并进入所述第一容腔内的第二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底部的基座凑成,所述第二套筒左右两侧外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用来与所述第一套筒滑接配合连接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两侧内壁底部相应设有进入所述第一滑接槽内且滑接配合连接的导位块,所述第二容腔内设有进入所述第一内螺状纹腔内且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所述基座内部设有传动仓,所述传动仓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传动仓下方的所述基座内设有滑腔,所述第一螺柱底部穿透所述基座顶壁且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底端面进入所述传动仓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二滑接槽内设有第二螺柱,所述第二螺柱与第一马达连接,所述第二螺柱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滑接块,所述滑接块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左侧连接有进入所述传动仓内的主齿盘,所述传动仓底部设有第二齿盘,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指示器件,所述指示器件包括上感应器和下感应器、与所述上感应器电性连接的左指示灯、与所述下感应器电性连接的右指示灯。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上感应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槽的槽顶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马达的左端处,所述下感应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槽的槽底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柱的左端处,所述左指示灯和所述右指示灯分别互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前端表面上。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滑腔内设有向下伸长并穿透所述基座壁体的推送杆,所述滑腔内的所述推送杆顶部边侧处设有凸缘块,所述推送杆内顶部设有第二内螺状纹腔,所述第二内螺状纹腔内设有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柱,所述第三螺柱顶部穿透所述滑腔上方的所述基座壁体且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柱顶端面进入所述传动仓内且与所述第二齿盘底端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底部设有滚动轮,所述基座底端面中部处设有槽部,所述槽部内设有平板块,所述推送杆底端面进入所述槽部内且与所述平板块顶端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槽部与所述平板块大小等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上基体内设向下伸长的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顶部中部处设向下伸长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第一内螺状纹腔,下基体由向上伸长并进入第一容腔内的第二套筒以及设置在第二套筒底部的基座凑成,第二套筒左右两侧外壁相应设第一滑接槽,第二套筒内设用来与第一套筒滑接配合连接的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两侧内壁底部相应设进入第一滑接槽内且滑接配合连接的导位块,第二容腔内设进入第一内螺状纹腔内且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从而实现滑动升降配合,提高安装速度,减少搬运和运输时占用的空间且便于移动,通过自动控制升降调节,从而实现不同高度的调节,使得操作更加省力简便。2.通过传动仓右侧内壁上设第二滑接槽,传动仓下方的基座内设滑腔,第一螺柱底部穿透基座顶壁且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柱底端面进入传动仓内且固定设第一齿盘,第二滑接槽内设第二螺柱,第二螺柱与第一马达连接,第二螺柱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滑接块,滑接块左侧端面内嵌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左侧连接进入传动仓内的主齿盘,传动仓底部设第二齿盘,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切换,减少劳动力。3.通过滑腔内设向下伸长并穿透基座壁体的推送杆,滑腔内的所述推送杆顶部边侧处设凸缘块,推送杆内顶部设第二内螺状纹腔,所述第二内螺状纹腔内设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柱,第三螺柱顶部穿透滑腔上方的基座壁体且运转配合连接,第三螺柱顶端面进入传动仓内且与第二齿盘底端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稳固支撑,提高整体稳固性,防止本装置受外力导致偏移,提高使用安全性。4.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自动控制升降以及稳固支撑,便于安装,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齿盘与第二齿盘啮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齿盘与第一齿盘啮合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遮阳蓬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包括上基体7、下基体8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基体7顶部的遮阳蓬9,所述遮阳蓬9底端面的外周绕设有向下延伸的遮阳帘91,所述遮阳帘91用于方便更好的遮挡阳光,所述上基体7内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容腔711,所述第一容腔711内顶部中部处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套筒712,所述第一套筒712内设有第一内螺状纹腔713,所述下基体8由向上伸长并进入所述第一容腔711内的第二套筒8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筒81底部的基座83凑成,所述第二套筒81左右两侧外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812,所述第二套筒81内设有用来与所述第一套筒712滑接配合连接的第二容腔811,所述第一容腔711两侧内壁底部相应设有进入所述第一滑接槽812内且滑接配合连接的导位块714,所述第二容腔811内设有进入所述第一内螺状纹腔713内且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82,所述基座83内部设有传动仓84,所述传动仓84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接槽86,所述传动仓84下方的所述基座83内设有滑腔85,所述第一螺柱82底部穿透所述基座83顶壁且运转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82底端面进入所述传动仓84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齿盘841,所述第二滑接槽86内设有第二螺柱862,所述第二螺柱862与第一马达863连接,所述第二螺柱862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滑接块861,所述滑接块861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二马达864,所述第二马达864左侧连接有进入所述传动仓84内的主齿盘842,所述传动仓84底部设有第二齿盘843,所述基座83上还设置有指示器件,所述指示器件包括上感应器501和下感应器502、与所述上感应器501电性连接的左指示灯601、与所述下感应器502电性连接的右指示灯602。其中,所述上感应器50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槽86的槽顶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马达863的左端处,所述下感应器5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槽86的槽底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螺柱862的左端处,所述左指示灯601和所述右指示灯602分别互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83的前端表面上。其中,所述滑腔85内设有向下伸长并穿透所述基座83壁体的推送杆851,所述滑腔85内的所述推送杆851顶部边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遮阳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包括上基体、下基体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基体顶部的遮阳蓬,其特征在于:遮阳蓬底端面的外周绕设有向下延伸的遮阳帘,上基体内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顶部中部处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内螺状纹腔,下基体由向上伸长并进入第一容腔内的第二套筒以及设置在第二套筒底部的基座凑成,第二套筒左右两侧外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第二套筒内设有用来与第一套筒滑接配合连接的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两侧内壁底部相应设有进入第一滑接槽内且滑接配合连接的导位块,第二容腔内设有进入第一内螺状纹腔内且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基座内部设有传动仓,传动仓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接槽,传动仓下方的基座内设有滑腔,第一螺柱底部穿透基座顶壁且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柱底端面进入传动仓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齿盘,第二滑接槽内设有第二螺柱,第二螺柱与第一马达连接,第二螺柱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滑接块,滑接块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左侧连接有进入传动仓内的主齿盘,传动仓底部设有第二齿盘,基座上还设置有指示器件,指示器件包括上感应器和下感应器、与上感应器电性连接的左指示灯、与下感应器电性连接的右指示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遮阳篷装置,包括上基体、下基体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基体顶部的遮阳蓬,其特征在于:遮阳蓬底端面的外周绕设有向下延伸的遮阳帘,上基体内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容腔,第一容腔内顶部中部处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第一内螺状纹腔,下基体由向上伸长并进入第一容腔内的第二套筒以及设置在第二套筒底部的基座凑成,第二套筒左右两侧外壁相应设有第一滑接槽,第二套筒内设有用来与第一套筒滑接配合连接的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两侧内壁底部相应设有进入第一滑接槽内且滑接配合连接的导位块,第二容腔内设有进入第一内螺状纹腔内且螺状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柱,基座内部设有传动仓,传动仓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接槽,传动仓下方的基座内设有滑腔,第一螺柱底部穿透基座顶壁且运转配合连接,第一螺柱底端面进入传动仓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齿盘,第二滑接槽内设有第二螺柱,第二螺柱与第一马达连接,第二螺柱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滑接块,滑接块左侧端面内设有第二马达,第二马达左侧连接有进入传动仓内的主齿盘,传动仓底部设有第二齿盘,基座上还设置有指示器件,指示器件包括上感应器和下感应器、与上感应器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全有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川朗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