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ological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ong Chi Gallery in L segment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larification of aeration zone zone and anaerobic zone automatic energy proportion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improve the oxygen transfer efficiency by low ventilation aeration technology, reduce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optimization of built-in tank partit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tank conditions the device, the effluent can reach the grade A stand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化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生化脱氮技术为了解决总氮问题、对工艺段进行了厌氧、缺氧、好氧段的划分,并通过泵的循环来实现厌氧、缺氧、好氧段的联系,消耗了大量的电能。现有生化的曝气技术为急速曝气系统,导致所用的橡胶及PVC材质曝气器所用材料厚度大,材料厚度大,曝气阻力损失大;通气量大,曝气阻力损失大。现有生化内置沉淀池,一般深度较大,浪费池容较多,且现有生化出水SS及TP很难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增加混凝沉淀及过滤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为长方形的水池,在池的底部具有曝气软管,曝气软管上开有小孔,硬管和软管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池外,在池内具有L型廊道,池的短边做为L型廊道的短边,L型廊道的下部为曝气区,L型廊道的上部为澄清区或者厌缺氧区,在L区短边上口开一个长条孔,长条孔上顶与池顶持平,下底位于液下1米位置,在澄清区内置沉淀池且该沉淀池分双层,在一层进行生化泥水分离后进入下层的生化沉淀池泥水分离区,生化污泥通过污泥循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长方形的水池,在池的底部具有曝气软管,曝气软管上开有小孔,硬管和软管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池外,在池内具有L型廊道,池的短边作为L型廊道的短边,L型廊道的下部为曝气区,L型廊道的上部为澄清区或者厌缺氧区,在L区短边上口开一个竖直向下的长条孔,长条孔上顶与池顶持平,下底位于液下1米位置,在澄清区的一端内置沉淀池且该沉淀池分双层,在一层进行生化泥水分离后进入下层的生化沉淀池泥水分离区,生化污泥通过污泥循环系统回流到曝气区,清液自流进入二层,通过投加混凝药剂进行二级混凝除磷沉淀,在二层混凝沉淀池,内置纤维转盘滤池,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长方形的水池,在池的底部具有曝气软管,曝气软管上开有小孔,硬管和软管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池外,在池内具有L型廊道,池的短边作为L型廊道的短边,L型廊道的下部为曝气区,L型廊道的上部为澄清区或者厌缺氧区,在L区短边上口开一个竖直向下的长条孔,长条孔上顶与池顶持平,下底位于液下1米位置,在澄清区的一端内置沉淀池且该沉淀池分双层,在一层进行生化泥水分离后进入下层的生化沉淀池泥水分离区,生化污泥通过污泥循环系统回流到曝气区,清液自流进入二层,通过投加混凝药剂进行二级混凝除磷沉淀,在二层混凝沉淀池,内置纤维转盘滤池,确保出水达标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装置采用DN65PU薄壁软管,壁厚0.5mm,单位通气量0.7m3/h.m,曝气装置通过双主管供气,沉淀池内置纤维转盘滤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亮,张扬,傅燎原,姜中生,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清水源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