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料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以及成形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75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浆料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其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粉末(B)为主体,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A)或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E),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A)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的单体(a02)的共聚物,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E)包含上述(a01)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具有一个以上乙烯基以及一个以上乙烯基以外的官能基的单体(a03)的共聚物。该微粒子粉末在浆料成形时可用作不会引起模具污染的粉体流动性增强剂,添加了该微粒子粉末的凝塑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不会引起模具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粉末为主体的浆料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其适于用作仪表板、门饰板等汽车内装零部件的成形用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仪表板、门饰板等汽车内装零部件的表皮材料,多使用氯乙烯系树脂粉浆成形品。氯乙烯系材料受使用环境的影响,长时间使用后,其中所包含的增塑剂会向表面转移,有损柔软感。此外,在汽车废弃后进行焚烧处理时,会由于焚烧温度而产生氯化氢气体,有可能腐蚀焚烧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粉末为主体的粉浆成形材料。粉浆成形法是在加热到200~300℃的模具内填充粉末,使之旋转,让粉末附着在模具内面,排出没有附着在模具上的粉末进行回收,从而成形表皮材料的方法。然而,浆料成形用的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粉末如果长期放置,会引起结块,粉体流动性变差。为了改善这些现象,目前有尝试添加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微粒子粉末、在小于等于160℃时不会热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粉末等作为粉体流动性增强剂(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774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170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但是,上述粉体流动性增强剂会导致模具受到污染,并伴随有脱模阻力增大、所获得的表皮表面光泽上升或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外观恶化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便在于寻找一种不会引起模具污染的粉体流动性增强剂。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如果在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粉末组合物中添加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就不会引起模具污染,并且可以防止结块,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浆料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其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粉末(B)为主体,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A),该粉末包含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和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的单体(a02)的共聚物(第1专利技术);一种浆料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其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粉末(B)为主体,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E),该粉末包含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和具有一个以上乙烯基以及一个以上乙烯基以外的官能基的单体(a03)的共聚物(第2专利技术);以及包含该树脂粉末组合物的氨基甲酸酯树脂成形品。专利技术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粉末组合物是通过添加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而成,具有以下效果粉体流动性良好,储藏稳定性优异,如果用于浆料成形,则成形时不会损坏组合物的熔融性,并可以防止模具污染,连续成形时可以避免成形性的恶化以及成形表皮的品质降低。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A)的树脂(a0)中,作为必须构造成分,包含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和可以与上述(a01)共聚合的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的单体(a02)。本专利技术中,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是指在分子内具有一个碳-碳双键的单体,此种单体也可称为2官能性乙烯系单体。此外,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的单体(a02)是指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碳-碳双键的单体,此种单体也可称为4官能性以上的乙烯系单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第1专利技术以及第2专利技术)中,官能性是指一个化合物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潜在结合键的数量。此外,乙烯基是指广义上的乙烯基,是具有一个碳-碳双键的基。从这一定义可以了解,例如乙烯基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时具有2根潜在结合键,因此是2官能性。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2官能性乙烯系单体),具体例子如下(a)乙烯系碳氢化合物(a1)脂肪族乙烯系碳氢化合物乙烯、丙烯、丁烯、异丁烯、戊烯、庚烯、二异丁烯、辛烯、十二烯、十八烯以及除上述以外的α-烯烃等;(a2)脂环族乙烯系碳氢化合物环己烷、蒎烯等;(a3)芳香族乙烯系碳氢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异丙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苯基苯乙烯、环己基苯乙烯、苄基苯乙烯、巴豆基苯、乙烯萘等。(b)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单体及其盐(甲基)丙烯酸、(无水)马来酸、马来酸单烷基酯、富马酸、富马酸单烷基酯、巴豆酸、衣康酸、衣康酸单烷基酯、衣康酸乙二醇单酯、柠康酸、柠康酸单烷基酯、肉桂酸等含有羧基的乙烯系单体;以及这些单体的碱金属盐(钠盐、钾盐等)、碱土类金属盐(钙盐、镁盐等)、胺盐或者铵盐等。(c)含有磺酸基的乙烯系单体、乙烯系硫酸单酯化物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盐乙烯基磺酸(盐)、(甲基)丙烯磺酸(盐)、甲基乙烯基磺酸酯、苯乙烯磺酸(盐)、α-甲基苯乙烯磺酸(盐)、磺酸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磺酸(盐)、2-(甲基)丙烯酰基氨基-2,2-二甲基乙磺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烷磺酸(盐)、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烷磺酸(盐)、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盐)、3-(甲基)丙烯酰胺-2-羟基丙烷磺酸(盐)、烷基(碳原子数3~18)烯丙基磺基琥珀酸(酯)、聚(n=2~30)氧化烯(乙烯、丙烯、丁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无规、嵌段物使用)单(甲基)丙烯酸酯的硫酸酯化物(盐)、聚氧乙烯多环苯基醚硫酸酯(盐)等。(d)含有磷酸基的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羟烷基磷酸单酯,例如2-羟乙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磷酸酯、苯基-2-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酸烷基膦酸酯类,例如2-丙烯酰乙氧基膦酸(酯)等。(e)含有羟基的乙烯系单体羟基苯乙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烯丙醇、巴豆醇、异丁烯醇、1-丁烯-3-醇、2-丁烯-1-醇、2-丁烯-1,4-二醇、炔丙醇、2-羟乙基丙烯基醚、蔗糖烯丙基醚等。(f)含氮乙烯系单体(f1)含有氨基的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N-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烯丙胺、吗啉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啶、巴豆胺、N,N-二甲氨基苯乙烯、甲基α-乙酰氨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硫代吡咯烷酮、N-烯丙基苯二胺、氨基咔唑、氨基噻唑、氨基吲哚、氨基吡咯、氨基咪唑、氨基巯基噻唑、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盐等;(f2)含有酰胺的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肉桂酸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苄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酰胺、N-甲基N-乙烯基双丙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f3)含有腈基的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腈、氰基苯乙烯等;(f4)含有季铵阳离子基的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烯丙基胺等含有三级氨基的乙烯系单体的季铵化物(使用氯甲烷、硫酸二甲酯、氯苄、碳酸二甲酯等季铵化剂进行季铵化的物质)等;(f5)含有硝基的乙烯系单体硝基苯乙烯等。(g)含有环氧基的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p-乙烯基苯基苯基氧化物等。(h)含有卤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料成形用树脂粉末组合物,其特征为:以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粉末(B)为主体,并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乙烯系共聚物微粒子粉末(A),该粉末包含具有一个乙烯基的单体(a01)和具有两个以上乙烯基的单体(a02)的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林慎也西冈尚吾丸山大地能村彰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