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59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包括:筒体,具有容纳腔;定子,设置于容纳腔中;转子,定子套设在转子的外周壁上并与转子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气隙通道,筒体的筒壁上开设有将冷却流体引入至气隙通道中的冷却流体通道;回气通道,开设于筒体的筒壁和定子上并与气隙通道相连通。将冷却流体引至转子的外周壁处以对转子进行降温,避免了电机的转子长期运行在高温环境中因永磁体退磁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整体运行效率高、功率因素高等特点,近年来常被应用于压缩机的驱动。与传动异步启动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电机转子中的永磁体励磁,可避免励磁电流产生磁场的同时引起励磁损耗,但也需要采用强制散热措施带走永磁同步电机内部的热量,避免转子内部永磁体因长期在高温工作环境下而引起的退磁现象。尤其是大功率电机,绕组电流大,整个环境发热量更是明显,散热措施必须得以保证。现有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冷却方式根据电机类型可分为两种,开式电机常采用风冷,利用风扇带动电机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为电机散热,但是该种结构会增加整个环境的温度,需额外增加设备对外界环境进行散热,这种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闭式电机采用氟利昂等已蒸发、不导电液态冷却介质来冷却,现有大部分压缩机结构均采用的均为该种冷却方式。关于闭式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方式常用的方法亦有多种,可以为定子两端绕组喷洒冷却介质,或者是在定子外表面增设螺旋流道来冷却绕组外表面温度,但这些措施均比较单一,冷却效果有限,仅适用于中小功率的电机,当电机功率升至800KW、1500KW甚至更大时,由于电机长度会增加很多,传统的冷却方式仅能冷却转子两端或者定子外表面,而很难冷却到转子中间部位,容易导致转子内部永磁体因长期在高温工作环境下而引起退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冷却不均匀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包括:筒体,具有容纳腔;定子,设置于容纳腔中;转子,定子套设在转子的外周壁上并与转子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气隙通道,筒体的筒壁上开设有将冷却流体引入至气隙通道中的冷却流体通道;回气通道,开设于筒体的筒壁和定子上并与气隙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定子将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位于气隙通道的两端,其中,冷却流体通道的进口设置在筒体的筒壁,冷却流体通道具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出口和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出口。进一步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中至少一个开设于筒体的上部的筒壁上。进一步地,冷却流体通道包括:冷却流体入口,开设于筒体的筒壁上;螺旋通道,开设于筒体的内周壁上并沿定子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延伸,螺旋通道的入口端与冷却流体入口相连通,螺旋通道的出口端与气隙通道相连通。进一步地,螺旋通道的入口端位于螺旋通道的沿其自身轴向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进一步地,螺旋通道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出口端,两个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以形成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进一步地,螺旋通道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设置于定子的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首端处和尾端处。进一步地,螺旋通道的通道间距沿定子的轴向方向均布。进一步地,螺旋通道的旋转方向与定子的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或相反。进一步地,回气通道包括:冷却流体出口,开设于筒体的外周壁上;冷却通道,开设于定子上,气隙通道通过冷却通道与冷却流体出口相连通。进一步地,冷却通道的轴线沿定子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永磁同步电机组件,永磁同步电机组件为上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永磁同步电机组件为上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冷却流体通道与冷凝器相连通,回气通道与蒸发器或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定子套设在转子的外周壁上并与转子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气隙通道,筒体的筒壁上开设有将冷却流体引入至气隙通道中的冷却流体通道。将冷却流体引至转子的外周壁处以对转子进行降温,避免了电机的转子长期运行在高温环境中因永磁体退磁而造成严重的损失。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筒体;11、冷却流体通道;11a、第一出口;11b、第二出口;12、冷却流体入口;13、螺旋通道;20、定子;30、转子;40、气隙通道;50、回气通道;51、冷却流体出口;52、冷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具体地,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包括筒体10、定子20、转子30、气隙通道40和回气通道50。其中,筒体10具有容纳腔。定子20设置于容纳腔中,电机的定子20套装固定在筒体10的内部。定子20套设于转子30的外周壁上并与转子3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气隙通道40,气隙通道40与容纳腔相连通。电机的转子30安装在定子20的内部,支撑筒体10在前后轴承上。筒体10的筒壁上开设有冷却流体通道11,冷却流体通道11能够将冷却流体引入至气隙通道40中。回气通道50开设于筒体10的筒壁和定子20上,回气通道50与气隙通道40相连通。将冷却流体引至转子30的外周壁处以对转子30进行降温,避免了电机的转子30长期运行在高温环境中因永磁体退磁而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结构改变了冷却流体的冷却途径,进而改善了冷却方式,提高了冷却的均匀性,保证和提高了电机运行的可靠性,特别适用于较大尺寸电机。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大功率电机的冷却问题,其中,大功率一般指的是大于100KW的电机,在本专利技术中尤其适用于500KW~1500KW电机。该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可用于离心压缩机、螺杆压缩机、鼓风机等多种类似机型。用于冷却的冷却介质可为氟利昂或者其他易蒸发产生相变吸热、不导电的物质。本实施例中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包括筒体10、定子20和转子30各一个。如图1所示,定子20将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位于气隙通道40的两端,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气隙通道40相连通。其中,冷却流体通道11的进口设置在筒体10的筒壁,冷却流体通道11具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出口11a,冷却流体通道11还具有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出口11b。冷却流体进入冷却流体通道11的进口,然后分别从第一出口11a和第二出口11b流出,第一出口11a流出的冷却流体进入气隙通道40,第二出口11b流出的冷却流体进入气隙通道40,冷却流体均从回气通道50流出筒体10。进而地,如图1所示,第一出口11a和第二出口11b中至少一个开设于筒体10的上部的筒壁上。第一出口11a和/或第二出口11b的位置可以位于筒体10的内周壁上的任意位置,可以视结构需要任意排布,以筒体10的上部的筒壁上开设为最佳。因为底部可能有液态冷媒,底部冷却得较好,在筒体10的上部的筒壁上开设出口有利于对筒体10的上部的冷却。冷却流体通道11包括冷却流体入口12和螺旋通道13。具体地,冷却流体入口12开设于筒体10的筒壁上。螺旋通道13开设于筒体10的内周壁上,螺旋通道13沿定子20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延伸,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具有容纳腔;定子(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转子(30),所述定子(20)套设在所述转子(30)的外周壁上并与所述转子(3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气隙通道(40),所述筒体(10)的筒壁上开设有将冷却流体引入至所述气隙通道(40)中的冷却流体通道(11);回气通道(50),开设于所述筒体(10)的筒壁和所述定子(20)上并与所述气隙通道(40)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具有容纳腔;定子(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转子(30),所述定子(20)套设在所述转子(30)的外周壁上并与所述转子(3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气隙通道(40),所述筒体(10)的筒壁上开设有将冷却流体引入至所述气隙通道(40)中的冷却流体通道(11);回气通道(50),开设于所述筒体(10)的筒壁和所述定子(20)上并与所述气隙通道(4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20)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位于所述气隙通道(40)的两端,其中,所述冷却流体通道(11)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筒体(10)的筒壁,所述冷却流体通道(11)具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出口(11a)和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出口(11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11a)和所述第二出口(11b)中至少一个开设于所述筒体(10)的上部的筒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体通道(11)包括:冷却流体入口(12),开设于所述筒体(10)的筒壁上;螺旋通道(13),开设于所述筒体(10)的内周壁上并沿所述定子(20)的周向和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螺旋通道(13)的入口端与所述冷却流体入口(12)相连通,所述螺旋通道(13)的出口端与所述气隙通道(40)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13)的入口端位于所述螺旋通道(13)的沿其自身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平钟瑞兴蒋彩云蒋楠刘建飞陈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