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29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其具有优良的防水、阻水性能,该电缆同时具备径向(由外至内)防水、纵向(电缆长度方向)阻水特性。包括多芯绝缘线芯;多芯绝缘线芯成缆再包覆防护外层。防护外层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阻水带、防水层及外套层。防水层由铝带纵包氩弧焊焊接后轧纹制成。外套层包括圆管状的第一外套层及环绕于第一外套层外的圆管状第二外套层,且第一外套层和第二外套层的轴线位置重合。第一外套层与第二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圆形突起,第二外套层与第一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锯齿状突起,圆形突起位于锯齿状突起的间隙中,且与左右两侧的锯齿状突起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电力电缆
本技术属于电力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中压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负荷日渐攀升。尤其,工矿企业和能源部门对电力需求的连续性要求较高。同时,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美化市容的要求,地面架设的明线进行入地安装。因此,电缆的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容易遭到外界物体挤压或碰撞等。若因外界压力导致电缆中断或变形,将会影响电力传输,给工业部门运行和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局大损失。而且,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地理纬度跨度较大,每年在南北方都会有明显的雨季,有些地区土壤水层较浅,近年来我国的国家建设发展较快,很多重要工程都在多水、多雨的地区,对具有防水性能的电缆需求也越来越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其具有优良的防水、阻水性能,该电缆同时具备径向(由外至内)防水、纵向(电缆长度方向)阻水特性,具有可靠的机械阻水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多芯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每芯绝缘线芯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每芯绝缘线芯的最外侧绕包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外还包覆一层外屏蔽阻水带。在多个绝缘线芯之间设置有阻水填充料;所述多芯绝缘线芯成缆再包覆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阻水带、防水层及外套层。所述防水层由铝带纵包氩弧焊焊接后轧纹制成。所述外套层包括圆管状的第一外套层及环绕于第一外套层外的圆管状第二外套层,且第一外套层和第二外套层的轴线位置重合。所述第一外套层与所述第二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圆形突起,所述第二外套层与所述第一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锯齿状突起,所述圆形突起的个数与所述锯齿状突起的个数相同,所述圆形突起位于所述锯齿状突起的间隙中,且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锯齿状突起相接触。所述第二外套层的外部还设有高温陶瓷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的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的厚度为50~250纳米,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的过渡层的厚度为25~250纳米。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的电阻率小于500Ω·m。有利于绝缘屏蔽与铜带之间的电气接触,确保了铜带的等电位作用不下降。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体屏蔽层及绝缘屏蔽层由半导电屏蔽材料加工而成;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由三层共挤的方式加工而成。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锯齿状突起和所述圆形突起的材质是聚氯乙烯。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形突起为半球形突起。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水填充料为隔断式阻水填充料;该隔断式阻水填充料沿电缆轴向方向等间距式间隔填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断式阻水填充料采用防水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电缆具有优良的防水、阻水性能,电缆同时具备径向(由外至内)防水、纵向(电缆长度方向)阻水特性,具有绝对可靠的机械阻水性,高绝缘电阻低泄漏电流中压电力电缆。本技术采用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对电缆的制造成本几乎没有影响,但解决了普通电缆因屏蔽铜带氧化而使得其屏蔽作用下降的问题,降低电缆在运行中的电耗,使电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从电缆本身的角度改善电缆的散热性能、降低导体的温度、进而降低电缆的电损耗的优点。本技术所述外套层的外部设有高温陶瓷涂层;通过高温陶瓷涂层,提高金属底材的耐温、耐磨、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从而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扩大使用范围,使得不锈钢护套层的使用温度相对提高。本技术外套层包括两层,在外界压力作用于第二外套层时,第二外套层及锯齿状突起就会向内部电缆线侧挤压。同时,由于锯齿状突起位于圆形突起的间隙中,两侧存在圆形突起,并且和圆形突起相接触,圆形突起就会阻止第二外套层及锯齿状突起向内部的运动,产生挤压锯齿状突起的作用力。即指向电缆线内部的压力就会分解,由锯齿状突起分解为指向其两侧的圆形突起,从而将外部的压力分解为第一外套层的圆形突起与第二外套层的锯齿状突起之间的挤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内部的电缆线上。在相同外界压力和护套材质的情况下,本技术的所需的外套层数少,包括两层护套结构,能够降低材料成本。本技术所述阻水填充料为隔断式阻水填充料,其可节省填充料,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每芯绝缘线芯及其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隔断式阻水填充料的横向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每芯绝缘线芯、2为第二外套层、3为第一外套层、4为防水层、5为阻水带、6为锯齿状突起、7为圆形突起、8为绝缘屏蔽层、9为绝缘层、10为导体屏蔽层、11为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12为外屏蔽阻水带、13为隔断式阻水填充料。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多芯绝缘线芯;每芯绝缘线芯1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屏蔽层10、绝缘层9、绝缘屏蔽层8,每芯绝缘线芯1的最外侧绕包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11,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11外还包覆一层外屏蔽阻水带12。在多个绝缘线芯之间设置有阻水填充料;所述多芯绝缘线芯成缆再包覆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阻水带5、防水层4及外套层。所述防水层4由铝带纵包氩弧焊焊接后轧纹制成;使电缆具有径向和纵向防水性能、防腐蚀、抗干扰性能和抗水树等性能,使中压电缆达到长期安全运行的目的。所述外套层包括圆管状的第一外套层3及环绕于第一外套层3外的圆管状第二外套层2,且第一外套层3和第二外套层2的轴线位置重合;所述第一外套层3与所述第二外套层2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圆形突起7,所述第二外套层2与所述第一外套层3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锯齿状突起6,所述圆形突起7的个数与所述锯齿状突起6的个数相同,所述圆形突起7位于所述锯齿状突起6的间隙中,且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锯齿状突起6相接触;在外界压力作用于第二外套层2时,第二外套层2及锯齿状突起6就会向内部电缆线侧挤压。同时,由于锯齿状突起6位于圆形突起7的间隙中,两侧存在圆形突起7,并且和圆形突起7相接触,圆形突起7就会阻止第二外套层2及锯齿状突起6向内部的运动,产生挤压锯齿状突起6的作用力。即指向电缆线内部的压力就会分解,由锯齿状突起6分解为指向其两侧的圆形突起7,从而将外部的压力分解为第一外套层3的圆形突起7与第二外套层2的锯齿状突起6之间的挤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内部的电缆线上。在相同外界压力和护套材质的情况下,本技术的所需的外套层数少,包括两层护套结构,能够降低材料成本。所述第二外套层2的外部还设有高温陶瓷涂层。通过高温陶瓷涂层,提高金属底材的耐温、耐磨、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从而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扩大使用范围,使得不锈钢护套层的使用温度相对提高。优选地,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11的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的厚度为50~250纳米,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的过渡层的厚度为25~250纳米。其电阻率与电缆绝缘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压电力电缆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多芯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每芯绝缘线芯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每芯绝缘线芯的最外侧绕包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外还包覆一层外屏蔽阻水带;在多个绝缘线芯之间设置有阻水填充料;所述多芯绝缘线芯成缆再包覆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阻水带、防水层及外套层;所述防水层由铝带纵包氩弧焊焊接后轧纹制成;所述外套层包括圆管状的第一外套层及环绕于第一外套层外的圆管状第二外套层,且第一外套层和第二外套层的轴线位置重合;所述第一外套层与所述第二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圆形突起,所述第二外套层与所述第一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锯齿状突起,所述圆形突起的个数与所述锯齿状突起的个数相同,所述圆形突起位于所述锯齿状突起的间隙中,且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锯齿状突起相接触;所述第二外套层的外部还设有高温陶瓷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多芯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每芯绝缘线芯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每芯绝缘线芯的最外侧绕包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所述纳米级半导电类金刚石膜屏蔽铜带外还包覆一层外屏蔽阻水带;在多个绝缘线芯之间设置有阻水填充料;所述多芯绝缘线芯成缆再包覆防护外层;所述防护外层由里到外依次包括阻水带、防水层及外套层;所述防水层由铝带纵包氩弧焊焊接后轧纹制成;所述外套层包括圆管状的第一外套层及环绕于第一外套层外的圆管状第二外套层,且第一外套层和第二外套层的轴线位置重合;所述第一外套层与所述第二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圆形突起,所述第二外套层与所述第一外套层相邻的表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锯齿状突起,所述圆形突起的个数与所述锯齿状突起的个数相同,所述圆形突起位于所述锯齿状突起的间隙中,且与左右两侧的所述锯齿状突起相接触;所述第二外套层的外部还设有高温陶瓷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电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琳琳肖杨薛庆收陈占刚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锐洋集团东北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