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炉出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5038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石炉出炉机,包括行走小车、立柱和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箱体、横梁、上支承辊、下支承辊、滑道和弹性结构,所述横梁从所述箱体的中部穿过,所述弹性结构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上支承辊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位置能够弹性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且弹性抵顶所述横梁的上部,所述下支承辊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且抵顶所述横梁的下部,所述横梁在所述上支承辊和所述下支承辊的共同作用下移动来完成出炉机的出炉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石炉出炉机可以实现横梁在移动时与上下支承辊之间没有噪音,磨损小,运动灵活,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石炉出炉机
本技术涉及工业电石炉出炉机的新型横梁支撑结构,新型支撑结构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
技术介绍
电石炉出炉通常由开炉眼、引导流出、堵炉眼等三个主要工序组成,在每个工序中使用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在执行开炉眼工序时,所采用的末端执行器为导电的石墨棒。将石墨棒穿至炉口的开口部,通过电弧放电产生高温,炉口开口处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打开。然后进行引导流出工序,将末端执行器刺入炉内,导出炉内的熔融物质,其经流炉舌导入浇包。在堵炉眼工序中,将圆柱形的黏土经由执行器末端塞进炉眼处,使炉眼内的物质冷却凝固,完成堵炉眼工序。完成以上工序主要靠控制电石炉出炉机横梁实现的,出炉机横梁是出炉机的重要部件,通常由上下两对固定辊支撑,由于间隙的存在容易发生卡死故障,并且操作时噪音大,设备可靠性差,因此提高出炉机工作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业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应用于现代电石炉出炉机械设备上的一种无间隙浮动支撑结构,对应用于机械式出炉机的便利使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石炉出炉机,包括行走小车、立柱和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箱体、横梁、上支承辊、下支承辊、滑道和弹性结构,所述横梁从所述箱体的中部穿过,所述弹性结构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上支承辊通过所述弹性结构位置能够弹性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且弹性抵顶所述横梁的上部,所述下支承辊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且抵顶所述横梁的下部,所述横梁在所述上支承辊和所述下支承辊的共同作用下移动来完成出炉机的出炉作业。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承辊的两端直接安装在所述滑道内,可以在所述滑道内做微小的上下运动,所述上支承辊还可以沿着自身轴线回转。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承辊包括第一上支承辊、第二上支承棍、第三上支承棍和第四上支承辊,所述第一上支承辊和所述第二上支承辊构成一组,所述第三上支承辊和第四上支承棍构成一组。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承辊可以沿着自身轴线回转。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支承辊包括第一下支承辊和第二下支承辊,所述第一下支承辊位于所述第一上支承辊的正下方,所述第二下支承棍位于所述第四上支承棍的正下方。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由所述上支承辊和所述下支承辊共同支撑,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箱体可以在水平面上做前后移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立柱回转限位机构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针对现有产品中的上下两对固定辊支撑,由于间隙的存在容易发生卡死故障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技术将支撑横梁的上支承辊从固定辊改成了浮动辊,取消了横梁和上下支承辊之间的间隙,从而克服了固定支撑结构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支撑结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结构简图;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中滑道支撑结构;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中上支承辊的结构主视图;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电石炉出炉机包括行走小车、立柱和操作装置,操作装置安装于立柱上,立柱安装于行走小车上,操作装置参见图1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的剖面图,操作装置包括箱体5、横梁2、上支承辊3、下支承辊1、滑道6和弹性结构4,横梁2从箱体5的中部穿过,弹性结构4位于滑道6内,上支承辊3通过弹性结构4位置能够弹性调节地安装在箱体5的上部,且弹性抵顶横梁2的上部,下支承辊1位置固定地安装在箱体5的下部,且抵顶横梁2的下部,横梁2在上支承辊3和下支承辊1的共同作用下移动来完成出炉机的出炉作业。其中,如图2所示,是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中滑道支撑结构简图。图中箱体仅为局部图。上支承辊3通过轴承304安装在箱体5上,辊轮301位于滑道6底部,辊轮301上面设有弹性结构4,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碟形弹簧,箱体5两个侧板7上的滑道6和上支承辊3的支撑轴302之间设有支撑垫8,支撑垫8可以消除箱体5的磨损,并且支撑垫8本身磨损后可以很方便的更换,从而方便设备维护,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图3为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本技术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中上支承辊的结构主视图,上支承辊3主要包括辊轮301、支撑轴302、注油杆303、轴承304、卡簧305、注油口306和滑块307。卡簧305用于固定轴,防止轴发生轴向运动,注油杆303穿过碟形弹簧4中部,注油杆303也为碟形弹簧4起到导向作用。注油口306位于注油杆303端口,润滑脂通过注油口306进入到注油杆303中为滑块307和轴承304提供润滑作用。上支承辊3为八字形结构可以使横梁2始终位于辊轮301的中心。上支承辊3通过轴和轴承304安装在箱体上,可以在滑道6内做微小的上下运动,上支承辊3还可以沿着自身轴线回转。上支承辊3共包括第一上支承辊311、第二上支承辊312、第三上支承辊313和第四上支承辊314,每一上支承辊3的安装方式都一样,第一上支承辊311和第二上支承辊312一组,第三上支承辊313和第四上支承辊314一组。下支承辊1是固定安装在箱体5上的,下支承辊1可以沿着自身轴线回转,下支承辊1包括第一下支承辊101和第二下支承辊102,第一下支承辊101和第一上支承辊311位置对称的位于横梁2的上下方,第二下支承辊102和第四上支承辊314位置对称的位于横梁2的上下方,横梁2是通过四支上支承辊3和两支下支承辊1的共同支撑,可以在水平面上做前后移动。图4所示为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石炉出炉机的操作装置的主视图,主要有侧板7、下支承辊1、螺栓9和推杆10,操作装置上的两侧板7通过螺栓9连接,上支承辊3的支撑轴302被上面的弹性结构4往下压,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4采用多片碟形弹簧,具有缓冲的作用,从而使上支承辊3紧紧的压在横梁2上,推杆10连接俯仰油缸,为横梁2在上支撑辊3和下支承辊1的约束下实现平稳的左右移动提供动力源。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所述:横梁2在上支承辊3和下支承辊1的共同约束下,由俯仰油缸提供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石炉出炉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石炉出炉机,包括行走小车、立柱和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箱体、横梁、上支承辊、下支承辊、滑道和弹性结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横梁从所述箱体的中部穿过,所述上支承辊通过所述弹簧位置能够弹性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且弹性抵顶所述横梁的上部,所述下支承辊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且抵顶所述横梁的下部,所述横梁在所述上支承辊和所述下支承辊的共同作用下移动来完成出炉机的出炉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石炉出炉机,包括行走小车、立柱和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包括箱体、横梁、上支承辊、下支承辊、滑道和弹性结构,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横梁从所述箱体的中部穿过,所述上支承辊通过所述弹簧位置能够弹性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上部,且弹性抵顶所述横梁的上部,所述下支承辊位置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部,且抵顶所述横梁的下部,所述横梁在所述上支承辊和所述下支承辊的共同作用下移动来完成出炉机的出炉作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出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由所述上支承辊和所述下支承辊固定,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箱体可以在水平面上做前后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出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顺魁李晓亮杨忠义钟海胜齐志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朗信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