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92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滤网位于外壳内,滤网的顶部开口与外壳顶部的内侧面相连接,外壳的侧面开设有与进油管相连通的进油口,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出油口,其中,滤网与外壳的顶部围成内腔体,滤网与外壳的侧面及底面围成外腔体,出油口位于内腔体的侧壁上,进油口位于外腔体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位于内腔体内,第二冷却管位于外腔体内,冷却水进口管穿过外壳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的一端及第二冷却管的一端相连通,冷却水出口管穿过外壳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冷却器具有过滤功能及冷却功能,并且节省空间,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流体冷却
,涉及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
技术介绍
火电厂辅机设备中包含大量转动机械,如风机、磨煤机、空压机等。这些设备中的齿轮轴承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且由于摩擦接触,会产生机械杂质,因此需要对齿轮箱、轴承面进行冷却和清洁。润滑油站是一种利用油泵驱动润滑油在转动部件和油池之间循环流动的设备。温度较低的润滑油进入到齿轮轴承间,吸收转动部件的热量,然后流出设备,进入油冷却器,将带出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如此循环往复。润滑油中往往含有颗粒状杂质,会造成元件相对运动表面的磨损、滑阀卡滞、节流孔口堵塞,使系统工作可靠性大为降低。因此需要对进入齿轮轴承的油品进行过滤,以保证系统的清洁度。目前润滑油站的冷却器与滤油器分别设置,网式滤油器滤网内部的较大空间未实现充分利用,冷却器单独布置又增加了制造成本,若能够实现两者的功能集成,将极大降低制造成本、节省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该冷却器具有过滤功能及冷却功能,并且节省空间,成本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管、外壳、滤网、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进油管、出油管、冷却水进口管及冷却水出口管;滤网位于外壳内,滤网的顶部开口与外壳顶部的内侧面相连接,外壳的侧面开设有与进油管相连通的进油口,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油管相连通的出油口,其中,滤网与外壳的顶部围成内腔体,滤网与外壳的侧面及底面围成外腔体,出油口位于内腔体的侧壁上,进油口位于外腔体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位于内腔体内,第二冷却管位于外腔体内,冷却水进口管穿过外壳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的一端及第二冷却管的一端相连通,冷却水出口管穿过外壳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排气阀。外壳的底部开设有排油口,排油口处设有排油阀。第一冷却管为U形结构。第二冷却管为U形结构,且第二冷却管的底部与外壳的底部相连接。滤网的底部固定于外壳的底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在具体工作时,油在齿轮轴承系统中油泵的驱动下经进油管进入到外腔体中,并穿过滤网进入到内腔体中,然后经出油管排出,油穿过滤网时,油中含有的机械杂质被过滤到外腔体中,实现油的过滤,同时冷却水经冷却水进口管进入到第一冷却管及第二冷却管中,并与油进行热交换,然后再经冷却水出口管排出,实现油的冷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极强,并且将油的过滤与冷却结合在一起,体积较小,并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进油管、2为外壳、3为外腔体、4为滤网、5为排油阀、61为第一冷却管、62为第二冷却管、7为内腔体、8为出油管、9为冷却水进口管、10为排气阀、11为冷却水出口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技术所述的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包括进油管1、外壳2、滤网4、第一冷却管61、第二冷却管62、进油管1、出油管8、冷却水进口管9及冷却水出口管11;滤网4位于外壳2内,滤网4的顶部开口与外壳2顶部的内侧面相连接,外壳2的侧面开设有与进油管1相连通的进油口,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油管8相连通的出油口,其中,滤网4与外壳2的顶部围成内腔体7,滤网4与外壳2的侧面及底面围成外腔体3,出油口位于内腔体7的侧壁上,进油口位于外腔体3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61位于内腔体7内,第二冷却管62位于外腔体3内,冷却水进口管9穿过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61的一端及第二冷却管62的一端相连通,冷却水出口管11穿过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61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却管62的另一端相连通。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排气阀10;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排油口,排油口处设有排油阀5。第一冷却管61为U形结构;第二冷却管62为U形结构,且第二冷却管62的底部与外壳2的底部相连接;滤网4的底部固定于外壳2的底部。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从齿轮轴承系统出来的油经进油管1进入到外腔体3中,由于齿轮轴承系统中转动零件之间存在接触摩擦,因此油中含有机械杂质,在齿轮轴承系统中油泵的驱动下,具有一定压力的油从外腔体3穿过滤网4进入到内腔体7中,油中的杂质被滤网4隔阻在外腔体3中,完成过滤的油继续流动,并在内腔体7中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却管61,冷却后的油经出油管8排出,在冷却过程中,冷却水经冷却水进口管9进入到第一冷却管61及第二冷却管62中,并通过与油进行热交换,完成油的冷却,当油中混有气体时,会造成滤网4内外差压增大,此时打开排气阀10释放气体。本技术在长时间使用时,外腔体3中集中了杂质含量较高的污油,需要定期打开排油阀5进行排污。本技术在过滤-冷却过程中,通过滤网4增大油流动的阻力,延长油的冷却时间,利于增强油与第一冷却管61及第二冷却管62之间的热量交换,提高油的冷却效果,并且本技术将过滤与冷却二合一,降低设计的成本,节约安装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管(1)、外壳(2)、滤网(4)、第一冷却管(61)、第二冷却管(62)、出油管(8)、冷却水进口管(9)及冷却水出口管(11);滤网(4)位于外壳(2)内,滤网(4)的顶部开口与外壳(2)顶部的内侧面相连接,外壳(2)的侧面开设有与进油管(1)相连通的进油口,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油管(8)相连通的出油口,其中,滤网(4)与外壳(2)的顶部围成内腔体(7),滤网(4)与外壳(2)的侧面及底面围成外腔体(3),出油口位于内腔体(7)的侧壁上,进油口位于外腔体(3)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61)位于内腔体(7)内,第二冷却管(62)位于外腔体(3)内,冷却水进口管(9)穿过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61)的一端及第二冷却管(62)的一端相连通,冷却水出口管(11)穿过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61)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却管(62)的另一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润滑油站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管(1)、外壳(2)、滤网(4)、第一冷却管(61)、第二冷却管(62)、出油管(8)、冷却水进口管(9)及冷却水出口管(11);滤网(4)位于外壳(2)内,滤网(4)的顶部开口与外壳(2)顶部的内侧面相连接,外壳(2)的侧面开设有与进油管(1)相连通的进油口,外壳(2)的顶部开设有与出油管(8)相连通的出油口,其中,滤网(4)与外壳(2)的顶部围成内腔体(7),滤网(4)与外壳(2)的侧面及底面围成外腔体(3),出油口位于内腔体(7)的侧壁上,进油口位于外腔体(3)的侧壁上,第一冷却管(61)位于内腔体(7)内,第二冷却管(62)位于外腔体(3)内,冷却水进口管(9)穿过外壳(2)的顶部与第一冷却管(61)的一端及第二冷却管(62)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党小建刘超张亚夫高景辉王红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