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45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为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将电子给体单元连接在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上,得到所述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于有机溶剂后,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印刷成膜,制备得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同时含有电子传输单元和空穴传输单元,有利于材料的器件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具有高效、低电压驱动,易于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OLED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采用三明治器件结构研制出了OLED器件在10V直流电压驱动下发光亮度可达到1000cdm-2,使OLED获得了划时代的发展。OLED器件由阴极、阳极和中间的有机层构成,有机层一般包括电子传输层、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首先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阳两极注入,并分别在功能层中进行迁移,然后电子和空穴在合适的位置形成激子,激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迁移,最后激子发光。为了早日实现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商业化,除了应满足能够实现全色显示、单色纯度高、热化学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等要求外,还希望器件具有高的发光效率。目前影响OLED器件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材料本身的电子和空穴传输注入的不平衡。因此,为了获得高效的OL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7/201710353723.html" title="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学结构式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化学结构式如下:式中,R1-R4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直链或者支链烷基;Ar1为电子给体单元;R5-R6为芳基、氢原子、三苯胺、碳原子数1-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为-(CH2)n-O-(CH2)m-X;其中,n=1-10,m=1-10,X为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给体单元Ar1的结构式为如下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萘并-2,7-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为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将电子给体单元Ar1连接在萘并-2,7-S,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磊赵森郭婷杨伟彭俊彪曹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