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改性沥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31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路桥工程中路面材料所用的多功能改性沥青,其特征是产品原料及重量份数比例如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7、沥青90-96、乌洛托品3-6、胶粉8-12、苯乙烯4-7、异戊二烯0.1-0.3、连接剂0.1-0.5。其制备工艺是: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沥青、乌洛托品、胶粉、苯乙烯、异戊二烯、连接剂等材料按比例投入到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在高温下搅拌即可。该产品构思科学新颖、制备工艺合理,使沥青路面同时具有抗车辙、抗开裂、降噪音、破冰雪之功效,可利再生、灌缝隙、作冷补、筑跑道等多种用途。广泛适用于现代化交通路面等工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桥工程中的路面材料所用胶结料,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改性沥青
技术介绍
多年来改性沥青的研制主要是围绕解决路面沥青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单一问题进行的,而且还要以解决某项问题为目的应用某种改性剂。目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较普遍使用的SBS改性剂也只能兼顾改善高、低温两项性能。我国现行规范的改性沥青技术标准并未考虑重载和慢速交通的影响,更未按路面功能要求进行分类,有关方面现在也认识到指标偏低,需参照国外研究成果对材料技术指标作大的调整。如美国PG标准规定沥青高温指标在常用的64℃基础上,当设计累计交通量>1000万次(轴载82kN)时,需按设计交通量不同提高1~2个高温等级;慢速和停滞交通分别增加1~2个高温等级,因此高速公路至少应满足平均7d路面最高温度76℃的要求;日本规定了超重交通沥青软化点>75℃,高速公路高粘度改性沥青60℃粘度>40000Pa·s等技术指标,因此,现行规范中改性沥青软化点60℃的要求显然偏低。为了充分利用废弃轮胎,实现资源再生益于环保的目的,近年来国内也在积极地推广使用轮胎粉的橡胶沥青。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路的舒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改性沥青,其特征是:产品原料及重量份数比例如下: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4-7、沥青90-96、乌洛托品3-6、胶粉8-12、苯乙烯4-7、异戊二烯0.1-0.3、连接剂0.1-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城建路桥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