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及其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3893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及其运行方法,其氨气和烟气混合均匀、流场合理、局部阻力小、配置简单。加氨管系列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加氨管系列设置有加氨孔;弯头段烟道的外拐弯处由外削角板构成;弯头段烟道的内拐弯处由内圆弧板构成;前导流板固定在弯头段烟道内;后导流板固定在反应器的进口内;整流单元模块固定在反应器内。氨气从加氨管系列的加氨孔中迅速射出,对冲扩散后被烟气带走;在混流板组件的混流板阻挡下,氨分子进一步被打散,向混流板两侧加速分流,再经过充分混合后的平缓导流,氨分子均匀分散于烟气中;整流单元模块将烟气整定分布均匀后到达第一层催化剂。

A SCR denitration ammonia and uniform flow field 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CR denitrification and ammonia flow uniform 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the mixture of ammonia and flue gas flow uniformity, reasonable and simple configuration, low local resistance. Ammonia pipe series is fixed on the line in the flu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series of ammonia; ammonia hole; outer corner bend flue section from the outside corner plate; in the corner section by the inner arc bend flue plate; leading flow plate fixed on the elbow section of the flue; after the guide plate is fixed on the imported reactor the internal; rectifier unit module is fixed on the reactor. Ammonia from ammonia ammonia injection hole pipe rapidly in the series after the gas diffusion away; in mixed plate plate assembly Francis barrier, ammonia molecules are further broken up, to accelerate the diversion of flow plate on both sides, after fully mixed gentle diversion, ammonia molecules ar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flue gas; the rectifier unit module of flue gas setting uniform distribution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first catalyst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SCR烟气脱硝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最成熟有效的一种烟气脱硝治理技术,如申请号为201420182708.9的中国专利所示;SCR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反应步骤为:烟气中的NOx和NH3自由扩散至催化剂的表面,从而进入微孔内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烟气中的NOx和NH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N2和H2O从催化剂微孔内脱附下来,扩散至催化剂表面,随烟气排放。其中影响SCR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氨氮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当SCR脱硝系统内存在氨气和烟气混合不均匀、流场混乱等问题时,将直接反馈到脱硝效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长时间病态工作,将会导致系统阻力增加、催化剂磨损加剧、加氨量提高、氨逃逸变多等一连串的运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氨气和烟气混合均匀、流场合理、局部阻力小、配置简单的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及其运行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包括烟道、加氨及混合系统、导流系统、整流系统和反应器;烟道分为直线段烟道和弯头段烟道,直线段烟道、弯头段烟道、反应器的进口依次连通,弯头段烟道为弯头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氨及混合系统、导流系统和整流系统;加氨及混合系统安装在直线段烟道内,其包括加氨管系列和混流板组件;加氨管系列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加氨管系列设置有加氨孔;混流板组件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且设置于加氨孔上方;混流板组件由混流板组成;导流系统包括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和反应器入口导流系统;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包括前导流板、外削角板和内圆弧板;弯头段烟道的外拐弯处由外削角板构成,外削角板为平面形;弯头段烟道的内拐弯处由内圆弧板构成,内圆弧板为弧面形;前导流板固定在弯头段烟道内,前导流板为弧面形;反应器入口导流系统包括后导流板,后导流板固定在反应器的进口内,且为弧面形;整流系统包括整流单元模块;整流单元模块固定在反应器内,位于反应器的第一层催化剂的上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氨管系列为两个,分别为加氨管a系列和加氨管b系列,加氨管b系列位于加氨管a系列上方;加氨管a系列直接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所述的加氨及混合系统还包括支撑角钢和U型卡箍;支撑角钢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U型卡箍固定在支撑角钢上;加氨管b系列一端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另一端通过U型卡箍固定;加氨管a系列和加氨管b系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的加氨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混流板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层混流板组件和第二层混流板组件;第一层混流板组件位于第二层混流板组件下方;第一层混流板组件中的混流板和第二层混流板组件中的混流板呈互相错位布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圆弧板中心到外削角板的垂直距离与直线段烟道的宽度保持一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导流板为两块,为前导流板a和前导流板b,前导流板a和前导流板b呈内外设置;前导流板和内圆弧板的弧度一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后导流板为两块,呈上下设置,两块后导流板将反应器的进口在高度方向上平均分成三等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整流单元模块由横平竖直的钢板拼接而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氨孔的总面积与加氨管系列的截面积比值为0.5。本专利技术前导流板a的半径=内圆弧板半径+1/3弯头段烟道宽度,其弧度为90°;前导流板b的半径=内圆弧板半径+2/3弯头段烟道宽度,其弧度为90°。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在直线段烟道中自下而上,氨气从加氨管系列的加氨孔中迅速射出,对冲扩散后被烟气带走;在混流板组件的混流板阻挡下,氨分子进一步被打散,向混流板两侧加速分流,再经过充分混合后的平缓导流,氨分子均匀分散于烟气中;反应器中的烟气自上而下流动,整流单元模块将烟气整定分布均匀后到达第一层催化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加入的氨气与烟气有效混合,在优化流场的同时降低系统局部阻力,保证第一层催化剂进口氨气的合理分布、烟气流速的均衡化,最终达到设计最佳的脱硝效率。(2)加氨管a系列和加氨管b系列制作及排序简单,相邻加氨管的加氨孔内氨气形成对冲,加剧扰动,促进混合。(3)分两层错位布置的混流板,在达到混合效果的同时,降低了阻力。(4)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的结构,减缓了烟气对弯头的冲击,增加了均布性,促性烟气平缓的过渡。(5)外削角板制作简单,只需三块钢板按尺寸焊接即可。(6)通过对后导流板的空间等距离布置,保证烟气进入整流系统的均衡分布,进一步优化烟气流速,起到实时的引导作用。(7)模块化整流单元安装方便,简单的组合叠加即可切割整定烟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流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速整体分布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氨浓度整体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包括烟道、加氨及混合系统1、导流系统、整流系统6和反应器7。烟道分为直线段烟道2a和弯头段烟道2b。直线段烟道2a、弯头段烟道2b、反应器7的进口依次连通。直线段烟道2a竖直设置。弯头段烟道2b为弯头状。弯头段烟道2b和反应器7的进口通过膨胀节4连接。加氨及混合系统1安装在直线段烟道2a内,其包括加氨管系列、加氨孔1-3、支撑角钢1-4、U型卡箍1-5、混流板组件和支撑圆钢1-7。加氨管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加氨孔1-3。本实施例中,加氨管系列为两个,分别为加氨管a系列1-1和加氨管b系列1-2,加氨管b系列1-2位于加氨管a系列1-1上方。加氨管a系列1-1直接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烟道2a的壁板上。支撑角钢1-4固定在直线段烟道2a的壁板上,U型卡箍1-5固定在支撑角钢1-4上。加氨管b系列1-2一端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烟道2a的壁板上,另一端通过U型卡箍1-5固定。加氨管a系列1-1和加氨管b系列1-2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加氨孔1-3,加氨孔1-3的总面积与加氨管系列的截面积比值为0.5。加氨孔1-3朝向侧方。混流板组件固定在直线段烟道2a内,且设置于加氨孔1-3正上方。混流板组件由混流板1-6组成。本实施例中,混流板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层混流板组件1-8和第二层混流板组件1-9。第一层混流板组件1-8和第二层混流板组件1-9通过支撑圆钢1-7固定在直线段烟道2a的壁板上,两者通过支撑圆钢1-7形成整体。第一层混流板组件1-8位于第二层混流板组件1-9下方。第一层混流板组件1-8中的混流板1-6和第二层混流板组件1-9中的混流板1-6呈互相错位布置。加氨管a系列1-1和加氨管b系列1-2之间的间距为200mm,第一层混流板组件1-8和第二层混流板组件1-9之间的间距为500mm,加氨管a系列1-1和加氨管b系列1-2之间、第一层混流板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包括烟道、加氨及混合系统、导流系统、整流系统和反应器;烟道分为直线段烟道和弯头段烟道,直线段烟道、弯头段烟道、反应器的进口依次连通,弯头段烟道为弯头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氨及混合系统、导流系统和整流系统;加氨及混合系统安装在直线段烟道内,其包括加氨管系列和混流板组件;加氨管系列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加氨管系列设置有加氨孔;混流板组件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且设置于加氨孔上方;混流板组件由混流板组成;导流系统包括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和反应器入口导流系统;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包括前导流板、外削角板和内圆弧板;弯头段烟道的外拐弯处由外削角板构成,外削角板为平面形;弯头段烟道的内拐弯处由内圆弧板构成,内圆弧板为弧面形;前导流板固定在弯头段烟道内,前导流板为弧面形;反应器入口导流系统包括后导流板,后导流板固定在反应器的进口内,且为弧面形;整流系统包括整流单元模块;整流单元模块固定在反应器内,位于反应器的第一层催化剂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包括烟道、加氨及混合系统、导流系统、整流系统和反应器;烟道分为直线段烟道和弯头段烟道,直线段烟道、弯头段烟道、反应器的进口依次连通,弯头段烟道为弯头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氨及混合系统、导流系统和整流系统;加氨及混合系统安装在直线段烟道内,其包括加氨管系列和混流板组件;加氨管系列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加氨管系列设置有加氨孔;混流板组件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且设置于加氨孔上方;混流板组件由混流板组成;导流系统包括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和反应器入口导流系统;外削角弯头导流系统包括前导流板、外削角板和内圆弧板;弯头段烟道的外拐弯处由外削角板构成,外削角板为平面形;弯头段烟道的内拐弯处由内圆弧板构成,内圆弧板为弧面形;前导流板固定在弯头段烟道内,前导流板为弧面形;反应器入口导流系统包括后导流板,后导流板固定在反应器的进口内,且为弧面形;整流系统包括整流单元模块;整流单元模块固定在反应器内,位于反应器的第一层催化剂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氨管系列为两个,分别为加氨管a系列和加氨管b系列,加氨管b系列位于加氨管a系列上方;加氨管a系列直接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所述的加氨及混合系统还包括支撑角钢和U型卡箍;支撑角钢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U型卡箍固定在支撑角钢上;加氨管b系列一端焊接固定在直线段烟道内,另一端通过U型卡箍固定;加氨管a系列和加氨管b系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的加氨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CR脱硝加氨及流场均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流板组件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层混流板组件和第二层混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威华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