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挂线装置及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3834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针灸电极线的一种防挂线装置及采用该防挂线装置的夹持装置。防挂线装置包括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其彼此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第一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一手柄、引导线构件;第二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二手柄和导线构件;夹持装置包括上述防挂线装置和一对相对的第一钳口构件和第二钳口构件;该装置实现最有力度最可靠的夹持,大大提高了构件夹持尤其是圆柱体形状构件夹持的可靠性和稳定度。

Anti thread hanging device and cl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 thread hanging device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lin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a clamping device adopting the anti thread hanging device. The anti hanging wire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omponent and a second anti anti hanging wire line components, their each other with more than 0 degrees less than 90 degrees angle setting to prevent the hanging line; the first anti hanging wire member includes a first handle and guide line members; second anti hanging wire member includes second handle and wire clamp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component; the anti hanging wire device and a pair of opposing the first jaw member and second jaw member; the device to achieve the most reliable clamping force, greatly improving the clamping member especially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shape of a cylinder clamping me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挂线装置及夹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挂线装置及采用该防挂线装置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针灸针夹持装置的结构,如图4,包括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5,第一夹持件16上设置有手柄17,第一夹持件16和第二夹持件15处于闭合状态时,其外部形成倒钩形空隙18,在多个夹持装置一起使用时,导线容易进入倒钩形的空隙中,导致挂线,影响使用效果。同时,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夹持部分设置波浪形齿,仅适用于夹持薄片状物件,对于夹持圆柱体形状构件的针灸针,夹持点小、少,夹持不稳定,不对称,不可靠,夹持容易松动,晃动,容易脱落,影响针灸诊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挂线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针灸针夹持装置使用时容易挂线以及夹持不可靠、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挂线装置,包括: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手柄相连接的引导线构件;所述第二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二手柄和与所述第二手柄相连接的导线构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6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进一步,所述第二手柄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贴合的垫块。进一步,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块。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还包括与所述引导线构件连接的导线穿孔;所述导线构件穿过所述导线穿孔以实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的连接。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夹持装置,包括:一对相对的第一钳口构件和第二钳口构件,所述第一钳口构件和第二钳口构件通过枢轴相连接;以及所述防挂线装置;所述防挂线装置从其第一位置至其第二位置的移动致使至少一个钳口构件相对于另一个从第一打开位置移动到第二闭合位置以及对导线进行导向以防止挂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钳口构件和第二钳口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所述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的交点与两弧线所在的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60度小于180度;所述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的圆心均分布在以枢轴为圆心的圆弧上使得夹持部件的每个面均与夹持部贴合,夹持更可靠。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夹持部和第二弧形夹持部交点与两弧线所在的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30度。进一步,所述第一钳口构件还包括与所述夹持部依次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防挂线装置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为压线端子或焊接构件。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并且第一防挂线构件中设置引导线构件,当出现多根导线时,在引导线构件的引导作用下,有效避免了挂线现象的发生。2)夹持装置在设置有防挂线装置的同时,还在钳口构件上设置由弧度不同的夹持部组成的夹持构件,不同弧度的夹持部的圆心均分布在以枢轴为圆心的圆弧上,使得在夹持构件尤其是圆柱体形状构件时,构件的每个面都能够与夹持部的弧面相切贴合,实现最有力度最可靠的夹持,大大提高了夹持的可靠性和稳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挂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钳口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手柄;2、引导线构件;3、导线穿孔;4、导线构件;5、防滑块;6、第二手柄;7、垫块;8、防挂线装置;9、第一钳口构件;10、第二钳口构件;11、枢轴;12、第一弧形夹持部;13、第二弧形夹持部;14、压线端子;15、第二夹持件;16、第一夹持件;17、手柄;18、倒钩形空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挂线装置,该防挂线装置主要与夹持装置配合使用,用于对夹持装置的夹持状态的调整以及当出现多根导线时,有效防止导线挂线的功能;该防挂线装置包括: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优选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60度的夹角设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一手柄1、与第一手柄1相连接的引导线构件2以及设置在引导线构件末端的导线穿孔3;第二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二手柄6和与第二手柄6相连接的导线构件4;导线构件4穿过导线穿孔3实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的连接。本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第一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一手柄1、与第一手柄1相连接的引导线构件2;导线构件4和引导线构件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穿孔或焊接的方式连接以实现实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的连接。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第一防挂线构件中的引导线构件2的设置,使得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连接时呈现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使用时,在上述结构的阻挡作用以及引导线构件2的导向作用下,即使出现多根导线,也不会产生挂线的现象,有效提高使用效率以及方便性。当第一防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之间的夹角较小时,为了防止两者相贴合,在第二手柄上设置有垫块7,起到间隔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手柄对夹持装置进行操作时,为了防止滑动从而不能够进行精确方便的操作,在手柄上设置有防滑块5,根据手柄的尺寸大小,可以设置1个、2个或2个以上的防滑块5;其中,设置多个防滑块5时,防滑块的大小可以不同,从夹持装置的方向,从内到外,防滑块5的大小依次递增。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可以用于夹持针灸针,尤其是圆柱体形状的针灸针;该夹持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挂线装置8、第一钳口构件9和第二钳口构件10;第一钳口构件9和第二钳口构件10通过枢轴11相连接;防挂线装置8的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6分别压接于第一钳口构件9和第二钳口钩件10上;防挂线装置8中第一手柄1或第二手柄6从其第一位置至其第二位置的移动使至少一个钳口构件相对于另一个从第一个打开位置移动到第二个闭合位置;其中,在第一个打开位置中,钳口构件相对彼此以间隔开的关系设置,在第二个闭合位置中,钳口构件与彼此相邻的物件表面贴合,以将物件抓在钳口构件之间;上述夹持装置由于设置有防挂线装置8,在使用过程中,尤其在夹持电极针灸针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出现多根导线,容易出现挂线的问题,通过设置上述防夹线装置,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同时,夹持装置的夹持部的第一钳口构件和第二钳口构件均包括夹持部和连接部;夹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夹持部12和第二弧形夹持部13,第一弧形夹持部12和第二弧形夹持部13交点与两弧线所在的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60度小于180度;优选为130度;第一弧形夹持部12和第二弧形夹持部13的圆心均分布在以枢轴11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挂线装置及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挂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手柄相连接的引导线构件;所述第二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二手柄和与所述第二手柄相连接的导线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挂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手柄相连接的引导线构件;所述第二防挂线构件包括第二手柄和与所述第二手柄相连接的导线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挂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彼此以60度的夹角设置以防止挂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挂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手柄上设有用于防止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贴合的垫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挂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挂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防挂线构件还包括与所述引导线构件连接的导线穿孔;所述导线构件穿过所述导线穿孔以实现第一防挂线构件和第二防挂线构件的连接。6.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对相对的第一钳口构件和第二钳口构件,所述第一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兵陈新云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信高科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