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7184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灸针储存盒,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存方便、储存过程中能自动消毒、储存空间大的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包括有底板、左侧板、右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铁块、酒精盒、卡块、第二拉手、铁纱网、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放置板、绒布套、棉花、电磁铁和第一拉手,底板上部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右上部铰接连接有第一挡板,右侧板左上部铰接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均设有第一拉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储存方便、储存过程中能自动消毒、储存空间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灸针储存盒,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
技术介绍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铁块(6)、酒精盒(8)、卡块(9)、第二拉手(10)、铁纱网(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5)、放置板(16)、绒布套(17)、棉花(18)、电磁铁(19)和第一拉手(20),底板(1)上部设有左侧板(2)和右侧板(3),左侧板(2)右上部铰接连接有第一挡板(4),右侧板(3)左上部铰接连接有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上均设有第一拉手(20),第一挡板(4)右端和第二挡板(5)左端都安装有铁块(6),第一挡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用针灸针储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铁块(6)、酒精盒(8)、卡块(9)、第二拉手(10)、铁纱网(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5)、放置板(16)、绒布套(17)、棉花(18)、电磁铁(19)和第一拉手(20),底板(1)上部设有左侧板(2)和右侧板(3),左侧板(2)右上部铰接连接有第一挡板(4),右侧板(3)左上部铰接连接有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上均设有第一拉手(20),第一挡板(4)右端和第二挡板(5)左端都安装有铁块(6),第一挡板(4)内设有电磁铁(19),电磁铁(19)与第一挡板(4)右端的铁块(6)左部接触,电磁铁(19)与铁块(6)之间有电路连接,右侧板(3)下部开有通孔(7),底板(1)上方设有酒精盒(8),酒精盒(8)右侧设有卡块(9),卡块(9)穿过通孔(7)并且卡块(9)体积与通孔(7)体积相同,卡块(9)右侧设有第二拉手(10),左侧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光王伟罗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