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分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587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提取前的茶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分散机,包括“X”型的外壳、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和用于吸气的气泵,外壳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位于外壳上部,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位于外壳的下部,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二出料通道与第二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与气泵连接;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支脚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三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二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四支脚连通。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对茶叶破坏大,不能保证茶叶品质的问题。

Tea disperse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ea processing before extraction, in particular discloses a tea dispersion machine, including the \X\ type of housing, the whereabouts of the vertical channel, a discharge passage for suction and the pump housing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ing feet, second feet, third feet and fourth feet, and second feet first the foot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third feet and fourth feet at the bottom of the housing, a discharge channel includes a first discharge passage and a discharge passage second, second out of second feet and the upper material channel connectivity, the first discharge passage and second discharging channel and pump connected; falling channel includes a first channel. And a drop of second channels, one end of the first falling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leg,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drop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ird legs, one end of the second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hereabouts of the second leg, second falling channel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fourth leg.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rior art destroys the tea leaves and can not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分散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提取前的茶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茶坯在揉捻、打包等做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结块,通常采用人工搓散等方式进行解块,费工费力,效力很低,而且搓散效果不佳。也有采用机械设备对茶叶结块进行打散的,但是现有设备在打散茶叶结块的同时很容易将茶叶打成很小的碎末,并且也存在对茶叶打散不够充分的情况,需要人工二次搓散,使用不方便。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947883U,公告日为:2011年8月31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打散机,包括设于机架上方的进料斗,进料斗下方设置有转杆,转杆周侧沿径向方向分布有用于打散茶叶的径向短杆,转杆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可以将团状茶叶均匀打散。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转杆和短杆容易磨损,同时在打散茶叶结块的同时很容易将茶叶打成很小的碎末,破坏了茶叶的完整性,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分散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对茶叶破坏大,不能保证茶叶品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分散机,包括“X”型的外壳、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和用于吸气的气泵,外壳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位于外壳上部,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位于外壳的下部,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一出料通道与第一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二出料通道与第二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与气泵连接;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支脚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三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二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四支脚连通;第一支脚内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支脚内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第一支脚为与第一活塞配合的气缸,第二支脚为与第二活塞配合的气缸,第一活塞下部和第二活塞下部设有筛网,第一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一支脚与第一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第一支脚顶部的距离,第二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二支脚与第二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第二支脚顶部的距离,第一支脚的上部设有控制气泵关闭的第一压力开关,第二支脚的上部设有第二压力开关;第三支脚下部设有第一通气孔,第四支脚下部设有第二通气孔。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在吸气泵的作用下,两股气流由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分别进入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两股气流进入外壳内后在“X”型的交叉位置汇合,然后再次分成两股气流分别通过第一活塞上的筛网和第二活塞上的筛网进入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再分别进入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最后进入气泵的吸气端。在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的底部分别放置茶叶块,启动气泵,两茶叶块顺着气流分别沿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上升,并获得了速度,在外壳“X”型的交叉位置放生碰撞,碰撞之后分散出来的茶叶通过筛网的筛孔进入出料通道,而未被分散的茶叶块分别被吸附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筛网上,将撒网堵住,同时未被分散的茶叶块也分成两部分。此时,因为筛网的网孔被堵住,茶叶块两侧形成压力差,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与两部分茶叶块一起在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内滑动,将未分散的茶叶块进一步分开。当活塞继续运动碰到压力开关,气泵停止工作。此时,外壳内压力平衡,未被分散的茶叶块从第一活塞或第二活塞上脱落,因为第一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一支脚与第一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第一支脚顶部的距离,第二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二支脚与第二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第二支脚顶部的距离,所以茶叶脱落后正好分别从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掉进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即未被幢散的茶叶块又回到了起始位置。随着茶叶块的掉落,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也开始下落,第一压力开关和第二压力开关没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触碰,气泵重新开始运作,因为筛网没有茶叶堵塞,气流从筛网通过,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下落不会受气流影响,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也因为重力重新回到初始位置,未分散的茶叶块在气流的作用下再次发生碰撞。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利用气流使两茶叶块发生碰撞,气流为茶叶提供动力对茶叶损伤小,另外,茶叶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碰撞时发生形变,将碰撞的能量转变成茶叶块中的若干茶叶之间的细小拉力,依靠这种细小拉力茶叶从茶叶块上分离,因此茶叶不会受到多余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了茶叶在解块过程中受到的损伤,解决了现有技术对茶叶破坏大,不能保证茶叶品质的问题。本装置通过筛网将分离出的茶叶与未被撞散的茶叶块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将未被撞散的茶叶因为用筛网的阻挡,分别被吸附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吸附之后未被撞散的茶叶块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堵住,使茶叶块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使活塞运动,进而将分离的两部分未被撞散的茶叶块运送到起始位置,然后再次发生碰撞。上述方案为基础方案,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一:所述出料通道的气泵端设有收料口。收料口的设置方便收集分散的茶叶。基于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二:所述收料口处铰接有收料门。收料门的设置使不收集茶叶时装置内保持足够的压力。基于优化方案二的优化方案三:还包括拉线,所述出料通道的气泵端内设有吸环,吸环与出料通道间隙配合,拉线一端与吸环连接,拉线另一端与收料门连接。吸环与收料门连接,气泵工作时将吸环吸住,吸环通过拉线将收料门关闭。气泵因活塞触碰压力开关关闭时,没有吸环限制,收料门因为重力自动打开,分散的茶叶自动从收料口排出,实现了收料自动化。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四:还包括机架,外壳竖直固定在机架上。机架的设置方便外壳竖直放置。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五:所述第一活塞的筛网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第二活塞的筛网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活塞末端呈内凹的弧形便于不规则的茶叶块堆积在晒网上将筛网堵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茶叶分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茶叶分散机中收料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出料通道1、第一支脚2、第一活塞3、第二出料通道4、第二支脚5、第二活塞6、第一下落通道7、筛网8、第二下落通道9、第三支脚10、第四支脚11、茶叶块12、机架13、收料门14、拉线15、吸环16、气泵17、第一压力开关18、第二压力开关19。实施例:本方案中的茶叶分散机,包括“X”型的外壳、机架13、竖直的下落通道、拉线15、出料通道和用于吸气的气泵17,外壳竖直固定在机架13上。外壳包括第一支脚2、第二支脚5、第三支脚10和第四支脚11,第一支脚2和第二支脚5位于外壳上部,第三支脚10和第四支脚11位于外壳的下部,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1和第二出料通道4,第一出料通道1与第一支脚2的上部连通,第二出料通道4与第二支脚5的上部连通,第一出料通道1和第二出料通道4与气泵17连接。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7和第二下落通道9,第一下落通道7的一端与第一支脚2连通,第一下落通道7的另一端与第三支脚10连通,第二下落通道9的一端与第二支脚5连通,第二下落通道9的另一端与第四支脚11连通。第一支脚2内安装有中空的第一活塞3,第二支脚5内安装有中空的第二活塞6,第一支脚2为与第一活塞3配合的气缸,第二支脚5为与第二活塞6配合的气缸,第一活塞3下部和第二活塞6下部安装有筛网8。第一活塞3的筛网8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第二活塞6的筛网8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第一活塞3的长度等于第一支脚2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茶叶分散机

【技术保护点】
茶叶分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X”型的外壳、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和用于吸气的气泵,外壳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位于外壳上部,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位于外壳的下部,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一出料通道与第一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二出料通道与第二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与气泵连接;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支脚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三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二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四支脚连通;第一支脚内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支脚内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第一支脚为与第一活塞配合的气缸,第二支脚为与第二活塞配合的气缸,第一活塞下部和第二活塞下部设有筛网,第一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一支脚与第一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第一支脚顶部的距离,第二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二支脚与第二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第二支脚顶部的距离,第一支脚的上部设有控制气泵关闭的第一压力开关,第二支脚的上部设有第二压力开关;第三支脚下部设有第一通气孔,第四支脚下部设有第二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茶叶分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X”型的外壳、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和用于吸气的气泵,外壳包括第一支脚、第二支脚、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位于外壳上部,第三支脚和第四支脚位于外壳的下部,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一出料通道与第一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二出料通道与第二支脚的上部连通,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与气泵连接;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支脚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三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一端与第二支脚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另一端与第四支脚连通;第一支脚内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支脚内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第一支脚为与第一活塞配合的气缸,第二支脚为与第二活塞配合的气缸,第一活塞下部和第二活塞下部设有筛网,第一活塞的长度等于第一支脚与第一下落通道的连接点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毓堡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