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碰撞解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29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提取前的茶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碰撞解块机,包括碰撞通道、气缸、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连杆和气泵,出料通道与气泵的吸气端连接,气缸一端与碰撞通道连通,气缸另一端与出料通道的中部连通,碰撞通道两端设有通气孔;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一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二气缸的下部连通。本装置解决了现容易破坏茶叶完整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碰撞解块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提取前的茶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茶坯在揉捻、打包等做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结块,通常采用人工搓散等方式进行解块,费工费力,效力很低,而且搓散效果不佳。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947883U,公告日为:2011年8月31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打散机,包括设于机架上方的进料斗,进料斗下方设置有转杆,转杆周侧沿径向方向分布有用于打散茶叶的径向短杆,转杆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可以将团状茶叶均匀打散。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转杆和短杆容易磨损,同时在打散茶叶结块的同时很容易将茶叶打成很小的碎末,破坏了茶叶的完整性,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碰撞解块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破坏茶叶完整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碰撞解块机,包括碰撞通道、气缸、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连杆和气泵,出料通道与气泵的吸气端连接,气缸一端与碰撞通道连通,气缸另一端与出料通道的中部连通,碰撞通道两端设有通气孔;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一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二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均呈环状,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相切,碰撞通道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切线的垂线上;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气缸的圆心处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上,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下落通道上,第二气缸的圆心处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杆一端连接在第二活塞上,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固定杆的一端,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下落通道上;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一活塞的长度小于第一下落通道与第一气缸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一气缸与第一出料通道连接端的距离,第一气缸与第一出料通道连接端设有控制气泵关闭的压力开关,第一活塞靠近碰撞通道一端设有筛网;第二活塞的长度小于第二下落通道与第二气缸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二气缸与第二出料通道连接端的距离,第二气缸与第二出料通道连接端设有控制气泵关闭的压力开关,第二活塞靠近碰撞通道一端设有筛网。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碰撞通道、下落通道、气缸、出料通道连成气流通道,泵连在出料通道上,碰撞通道上设有通气孔。因气泵产生的气流从碰撞通道两端的通气孔进入碰撞通道,从碰撞通道进入的两股气流在碰撞通道与气缸连接处相遇,然后进入气缸,经过活塞的中部进入出料通道,最后进入泵的吸气端。在碰撞通道的两端分别放置茶叶块,茶叶块随气流在碰撞通道中碰撞通道与气缸相连通处发生碰撞,被撞散的茶叶通过筛网被筛分出来,并随气流进入出料通道。没有被撞散的茶叶块,被吸附在气缸靠近碰撞通道一端,并且慢慢将筛网堵住。此时,因为气流不能通过茶叶块进入活塞,在茶叶块两侧形成了压力差,茶叶块与活塞一起,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移动,直到活塞碰到压力开关,泵暂停工作,设备中气压平衡,未被撞散的茶叶块从活塞上落下。第一活塞的长度小于第一下落通道与第一气缸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一气缸与第一出料通道连接端的距离,第二活塞的长度小于第二下落通道与第二气缸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二气缸与第二出料通道连接端的距离,未被撞散的茶叶块正好落进下落通道中,因为下落通道是竖直的,并且下落通道连接在碰撞通道两端,所以未被撞散的茶叶块又回到了起始位置。因为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呈圆环状,且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切,碰撞通道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切线位置,所以未被撞散的茶叶块会分别被吸附在第一气缸中的第一活塞的筛网端和第二气缸中的第二活塞的筛网端,即将未被撞散的茶叶块分离开。分离开的茶叶块分别随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运动,最终分别回到碰撞通道的两端。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利用气流使两茶叶块发生碰撞,气流为茶叶提供动力对茶叶损伤小,另外,茶叶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碰撞时发生形变,将碰撞的能量转变成茶叶块中的若干茶叶之间的细小拉力,依靠这种细小拉力茶叶从茶叶块上分离,因此茶叶不会受到多余的作用力,进一步减小了茶叶在解块过程中受到的损伤,解决了现有技术容易破坏茶叶完整性的问题。本装置通过筛网将分离出的茶叶与未被撞散的茶叶块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将未被撞散的茶叶因为用筛网的阻挡,分别被吸附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吸附之后为被撞散的茶叶块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堵住,使茶叶块两侧形成压力差,从而使活塞运动,进而将分离的两部分未被撞散的茶叶块运送到碰撞通道的两端,等待再次碰撞。上述方案为基础方案,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一:所述第一活塞的筛网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第二活塞的筛网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活塞末端呈内凹的弧形便于不规则的茶叶块堆积在晒网上将筛网堵住。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二: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固定杆的铰接处和第二连杆与第二固定件的铰接处均设有扭簧。扭簧的设置在连杆与固定杆的铰接处使活塞在将茶叶块放入下落通道之后能够回到原来的位置进行下次动作。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三:所述出料通道的气泵端设有收料口。收料口的设置方便收集分散的茶叶。基于优化方案三的优化方案四:所述收料口处铰接有收料门。收料门的设置使不收集茶叶时装置内保持足够的压力。基于优化方案四的优化方案五:还包括拉线,所述出料通道的气泵端内设有吸环,吸环与出料通道间隙配合,拉线一端与吸环连接,拉线另一端与收料门连接。吸环与收料门连接,气泵工作时将吸环吸住,吸环通过拉线将收料门关闭。气泵因活塞触碰压力开关关闭时,没有吸环限制,收料门因为重力自动打开,分散的茶叶自动从收料口排出,实现了收料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茶叶碰撞解块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出料通道1、压力开关2、第一气缸3、第一连杆4、第一活塞5、第一下落通道6、筛网7、碰撞通道8、第二活塞9、第二气缸10、第二下落通道11、第二连杆12、茶叶块13、第二出料通道14、收料门15、拉线16、吸环17、气泵18。实施例:本方案中的茶叶碰撞解块机,如图1所示,包括碰撞通道8、气缸、拉线16、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连杆和气泵18,出料通道与气泵18的吸气端连接,气缸一端与碰撞通道8连通,气缸另一端与出料通道的中部连通,碰撞通道8两端一体成型有通气孔。气缸包括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10,第一气缸3中安装有中空的第一活塞5,第二气缸10中安装有中空的第二活塞9,第一活塞5的筛网7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第二活塞9的筛网7所在端呈内凹的弧形。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6和第二下落通道11,第一下落通道6的上端与第一气缸3的下部连通,第一下落通道6的下端与碰撞通道8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11的下端与碰撞通道8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11的上端与第二气缸10的下部连通。第一气缸3与第二气缸10均呈环状,第一气缸3与第二气缸10相切,碰撞通道8位于第一气缸3与第二气缸10的切线的垂线上。连杆包括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12,第一气缸3的圆心处安装有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茶叶碰撞解块机

【技术保护点】
茶叶碰撞解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通道、气缸、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连杆和气泵,出料通道与气泵的吸气端连接,气缸一端与碰撞通道连通,气缸另一端与出料通道的中部连通,碰撞通道两端设有通气孔;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一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二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均呈环状,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相切,碰撞通道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切线的垂线上;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气缸的圆心处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上,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下落通道上,第二气缸的圆心处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杆一端连接在第二活塞上,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固定杆的一端,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下落通道上;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一活塞的长度小于第一下落通道与第一气缸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一气缸与第一出料通道连接端的距离,第一气缸与第一出料通道连接端设有控制气泵关闭的压力开关,第一活塞靠近碰撞通道一端设有筛网;第二活塞的长度小于第二下落通道与第二气缸之间的连接点到第二气缸与第二出料通道连接端的距离,第二气缸与第二出料通道连接端设有控制气泵关闭的压力开关,第二活塞靠近碰撞通道一端设有筛网。...

【技术特征摘要】
1.茶叶碰撞解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碰撞通道、气缸、竖直的下落通道、出料通道、连杆和气泵,出料通道与气泵的吸气端连接,气缸一端与碰撞通道连通,气缸另一端与出料通道的中部连通,碰撞通道两端设有通气孔;气缸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中设有中空的第二活塞,下落通道包括第一下落通道和第二下落通道,第一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一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下端与碰撞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下落通道的上端与第二气缸的下部连通;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均呈环状,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相切,碰撞通道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切线的垂线上;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气缸的圆心处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连杆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上,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一固定杆的一端,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下落通道上,第二气缸的圆心处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连杆一端连接在第二活塞上,第二连杆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固定杆的一端,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下落通道上;出料通道包括第一出料通道和第二出料通道,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毓堡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