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采气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00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采气管柱,该排水采气管柱包括:套管、油管、单流阀、封隔器、气举阀和采气树;所述油管套设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单流阀安装在所述油管的末端,所述气举阀固定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设置有所述封隔器,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气举阀和所述单流阀之间;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水层,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二阀门连通。本实施例的排水采气管柱,在气田开采初期就可以实现气田的主动排水,提高了气田的气体采收率。

Drainage pipe st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covery pipe drainage, the drainage pipe comprises a casing, tubing, single flow valve, packer, gas lift valve and gas tree; the oil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casing, the check valve installed in the pipe, the position of the gas lift valve is fixed on the tubing in gas reservoir, the annular space between the casing and the oil pipe in the packer, and the packer in the gas lift valve and the one-way valve; one end of the casing is fixed on the water, the first valve on the other one end of the casing and the gas valve second connected tree,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ing and the gas tree connected. The drainage pipe string of the embodiment can realize active drainage of gas field at the early stage of gas field exploitation and improve gas recovery rate of gas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采气管柱
本技术涉及油气开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排水采气管柱。
技术介绍
在油气开采领域,目前国内外的油气田大部分是边、底水气田。开发作业人员通过向钻至气层的井筒内下入套管和油管,并进行套管射孔完井,以使气层的气体经射孔进入套管和油管形成的通道,从而被开采出地面。随着气田的开发,尤其是到了开发中后期,地层水的大量侵入会造成井筒内的油管积液甚至水淹,影响气井的开采效率。同时地层水大量侵入气层,造成气体渗流通道被干扰、截断,气体无法进入井筒生产,严重影响气田整体的采收率。目前国内外有水气田开发过程中主要采取电潜泵、射流泵等排水技术,协助出水严重井排出井筒积液恢复生产,或作为排水井持续排水。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方案仅适用于排出开发中后期井筒内的积液,当在开发初期,井筒的油管内具有气液混合物时,利用现有技术的方案无法协助油管内的液体排出,导致气体产出效率不高,并且无法达到气田早期治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采气管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气田开发初期,无法协助油管内的液体排出,导致气体产出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采气管柱,包括:套管、油管、单流阀、封隔器、气举阀和采气树;所述油管套设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单流阀安装在所述油管的末端,所述气举阀固定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设置有所述封隔器,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气举阀和所述单流阀之间;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水层,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二阀门连通,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和所述第一阀门形成第一生产通道,所述单流阀、所述油管和所述第二阀门形成第二生产通道,所述套管、所述气举阀、所述油管和所述第二阀门形成第三生产通道。进一步地,所述采气树还包括加注剂阀门,所述加注剂阀门与所述油管连通;所述加注剂阀门用于提供发泡剂注入口,所述发泡剂经所述加注剂阀门进入所述油管中。可选的,所述气举阀为多个,自上而下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且最后一级气举阀位于所述封隔器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采气管柱还包括:液控柜,所述液控柜通过线路与所述第一阀门电连接;所述液控柜,用于监测经所述第一阀门排出的气体的排气量、以及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合度以调节所述第一阀门的排气速度。可选的,所述液控柜,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合度以调节所述第二阀门的排水速度。可选的,所述第一阀门还用于提供外部气体注入口,所述外部气体包括氮气、惰性气体或天然气。可选的,所述液控柜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合度以控制所述外部气体的注入量。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柜包括控制面板,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合度。可选的,所述排水采气管柱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第二阀门连接,用于分离经所述第二阀门流出的气液混合物。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油管套设在套管中,在油管的末端设置单流阀,在且油管和套管的环形空间中设置封隔器,并在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安装气举阀,并保证该气举阀位于封隔器之上,这样使得水层侵入的水不会进入到套管和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只能经由单流阀进入油管,当气层气体在压力作用下经射孔进入上述环形空间后,一部分气体通过压差打开油管上的气举阀从而进入油管并携带油管中的液体从第二阀门排出,另一部分气体进入套管后经环形空间从第一阀门排出。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在气田开采初期就可以实现气田的主动排水,提高了气田的气体采收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套管;2:油管;3:单流阀;4:封隔器;5:气举阀;6:环形空间;7:气层;8:水层;9:采气树;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加注剂阀门24:液控柜;241:控制面板;25:气液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主要是针对有水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防、治水”工艺,其目的在于能够实现气田主动排水生产,且根据需求能够监测和控制排水量大小,减缓有水气田开发过程中水侵速度,达到提高气田采收率目的。由于目前国内外有水气田开发过程中主要采取电潜泵、射流泵等排水技术,主要应用于开发中后期井筒积液严重的气井,但是其错过了气田的最佳排水期,使得生产井最终转变为排水井,对整个气田保护意义不大。另外,现有技术的这种方案仅适用于排出开发中后期井筒内的积液,当在有水气田开发初期,井筒的油管内具有气液混合物时,利用现有技术的方案无法将油管内的液体排出,导致气体产出效率不高。故,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考虑了气田开发初期气、水协同开发的需求,能够实现气田主动排水生产,从而提高气田的气体采收率。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排水采气管柱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排水采气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单流阀3、封隔器4、气举阀5和采气树9;所述油管2套设在所述套管1中,所述单流阀3安装在所述油管2的末端,所述气举阀5固定在所述油管2位于气层7的位置处,所述套管1和所述油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6中设置有所述封隔器4,且所述封隔器4位于所述气举阀5和所述单流阀3之间;所述套管1的一端固定在水层8,所述套管1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9的第一阀门21连通,所述油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9的第二阀门22连通,所述套管1和所述油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6和所述第一阀门21形成第一生产通道,所述单流阀3、所述油管2和所述第二阀门22形成第二生产通道,所述套管1、所述气举阀5、所述油管2和所述第二阀门22形成第三生产通道。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油管2和套管1,其可以为气田边部直井、斜井、水平井的完井管柱,还可以是气田生产过程中出水井转排水井中的管柱,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定。参见图1所示,上述套管1的一端固定在水层8,套管1的另一端位于井口处且与井口处的采气树9连通,油管2套设在套管1中,且该油管2和套管1之间具有环形间隙,封隔器4设置在该环形间隙中,以防止水层8侵入的水进入环形空间6中。油管2的末端位于该封隔器4的之下,且该油管2的末端设置有一个单流阀3,该单流阀3即单向阀,确保水层8侵入的水只能流向油管2,而不能回流。另外,在油管2位于气层7的位置上设置有气举阀5(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所示),该气举阀5的安装深度位于封隔器4之上,也就是说,自上而下,气举阀5位于最上面,其次是封隔器4,然后是油管2末端的单流阀3。由于上述套管1与油管2均与采气树9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采气树9可以包括第一阀门21和第二阀门22,上述套管1与第一阀门21连通,油管2与第二阀门22连通,因此,本实施例涉及的排水采气管柱,可以包括三条生产通道,分别是经套管1和油管2之间的环形空间6、上述第一阀门21构成的第一生产通道,经单流阀3、油管2和第二阀门22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水采气管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油管、单流阀、封隔器、气举阀和采气树;所述油管套设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单流阀安装在所述油管的末端,所述气举阀固定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设置有所述封隔器,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气举阀和所述单流阀之间;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水层,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二阀门连通,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和所述第一阀门形成第一生产通道,所述单流阀、所述油管和所述第二阀门形成第二生产通道,所述套管、所述气举阀、所述油管和所述第二阀门形成第三生产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油管、单流阀、封隔器、气举阀和采气树;所述油管套设在所述套管中,所述单流阀安装在所述油管的末端,所述气举阀固定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设置有所述封隔器,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气举阀和所述单流阀之间;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在水层,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采气树的第二阀门连通,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和所述第一阀门形成第一生产通道,所述单流阀、所述油管和所述第二阀门形成第二生产通道,所述套管、所述气举阀、所述油管和所述第二阀门形成第三生产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气树还包括加注剂阀门,所述加注剂阀门与所述油管连通;所述加注剂阀门用于提供发泡剂注入口,所述发泡剂经所述加注剂阀门进入所述油管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采气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举阀为多个,自上而下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油管位于气层的位置处,且最后一级气举阀位于所述封隔器的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崔陶峰赵力彬牟伟军王鹏程杨学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