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2351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诱导缝结构包括:固设于墙体模板内表面的第一防护结构,第一防护结构与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固设于墙体模板内表面且与第一防护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护结构,第二防护结构与第一防护结构间留设有间隙,第二防护结构与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以及部分伸入间隙内的防堵板,防堵板的两侧面贴设于对应的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且防堵板与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防堵板的端部与墙体模板间留设有设定距离,从而在墙体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时通过防堵板、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于间隙内形成诱导缝,防止诱导缝两侧墙角的混凝土面破损,影响质量。

Induced joint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nducing joint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ing: the induced joint structur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irst protective wall template structure, reinforced the first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the wall tem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structure; second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wall template and the first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arranged relatively, and the first second door structure a gap is kept between the door structure, second door structure and reinforced wall template in fixed connection; and the part into the anti blocking plate gap in the two sides of anti blocking plate is mounted on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second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anti blocking plate and a first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second door structur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end part with the wall template anti blocking plate is left between the set distance, resulting in the wall template pouring concrete to form a wall through the blocking plate, the first door The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m an inductive joint in the gap to prevent the concrete surface of the two corners of the induced joint from being damaged and influence the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不断地涌现出大体量的建筑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超长结构。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例如超长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双重作用容易产生开裂,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会给使用者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较长,尤其是地下室外墙,常常在外墙的室内一面间隔设置诱导缝,让裂缝集中在诱导缝处发生,有效释放内部变形,避免裂缝随意开展,以解决建筑物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的不均,从而来避免地下室外墙大面积开裂,缩短补偿裂缝的施工时间。但是诱导缝两侧的墙角在其他工序施工时容易受损,影响墙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诱导缝两侧的墙角容易受损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诱导缝结构,包括:固设于墙体模板内表面的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固设于所述墙体模板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间留设有间隙,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以及部分伸入所述间隙内的防堵板,所述防堵板的两侧面贴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且所述防堵板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防堵板的端部与所述墙体模板间留设有设定距离,从而在所述墙体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时通过所述防堵板、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于所述间隙内形成诱导缝。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填充于所述诱导缝内的密封膏层。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上固设有第一夹持筋,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筋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筋,所述第一夹持筋和所述第二夹持筋夹紧固定所述防堵板位于所述间隙外的部分。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挡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一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锚固筋,所述第一锚固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相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包括第二挡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锚固筋,所述第二锚固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相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留设所述间隙。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锚固筋呈倾斜状设置且端部弯折形成有第一锚固端头;所述第二锚固筋呈倾斜状设置且端部弯折形成有第二锚固端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诱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在支设墙体模板时,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将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相对设置且之间留设有间隙;将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提供防堵板,将所述防堵板部分伸入所述间隙内,且在所述防堵板的端部与所述墙体模板间留设有设定距离;将所述防堵板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且所述防堵板的两侧面贴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以及于所述墙体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时,通过所述防堵板、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阻挡浇筑的混凝土进入所述间隙内并于所述间隙内形成诱导缝。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在拆除所述墙体模板后,于所述诱导缝内满填密封膏。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防堵板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包括:提供第一夹持筋,将所述第一夹持筋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提供第二夹持筋,将所述第二夹持筋固定于所述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夹持筋与所述第一夹持筋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筋和所述第二夹持筋夹紧固定所述防堵板位于所述间隙外的部分,从而实现了所述防堵板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挡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包括第二挡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盖板;在固定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时包括:将所述第一盖板贴设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墙体模板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盖板贴设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墙体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留设所述间隙;提供第一锚固筋,将所述第一锚固筋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一盖板上,并将所述第一锚固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提供第二锚固筋,将所述第二锚固筋固定于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并将所述第二锚固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锚固筋呈倾斜状设置并将端部弯折形成第一锚固端头;将所述第二锚固筋呈倾斜状设置并将端部弯折形成第二锚固端头。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将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相对设置固定于墙体模板的内表面,且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之间留设有间隙,将防堵板部分伸入间隙内,在模板内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从而将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锚固于墙体,且防堵板、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于间隙内形成诱导缝,这样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包住诱导缝结构两侧的墙角,从而可以防止诱导缝两侧墙角的混凝土面因其他部位施工而破损,影响质量。采用防堵板设于预留的诱导缝中且不拆除,防止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的过程中,混凝土进入预留的诱导缝的空间中堵住预留的间隙,影响诱导缝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安装于待浇筑的墙体的诱导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安装于待浇筑的墙体的诱导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诱导缝结构包括:第一防护结构10、第二防护结构20以及防堵板30,其中,第一防护结构10固设于墙体模板50的内表面,第一防护结构10与墙体模板50内的钢筋固定连接;第二防护结构20固设于墙体模板50的内表面且与第一防护结构10相对设置,第二防护结构20与第一防护结构10间留设有间隙,第二防护结构20与墙体模板50内的钢筋固定连接;防堵板30部分伸入间隙内,防堵板30的两侧面贴设于对应的第一防护结构10和第二防护结构20,且防堵板30与第一防护结构10和第二防护结构20固定连接,防堵板30的端部与墙体模板50间留设有设定距离,从而在墙体模板50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时通过防堵板30、第一防护结构10和第二防护结构20于间隙内形成诱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诱导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诱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墙体模板内表面的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固设于所述墙体模板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间留设有间隙,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以及部分伸入所述间隙内的防堵板,所述防堵板的两侧面贴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且所述防堵板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防堵板的端部与所述墙体模板间留设有设定距离,从而在所述墙体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时通过所述防堵板、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于所述间隙内形成诱导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于墙体模板内表面的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固设于所述墙体模板内表面且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间留设有间隙,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以及部分伸入所述间隙内的防堵板,所述防堵板的两侧面贴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且所述防堵板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防堵板的端部与所述墙体模板间留设有设定距离,从而在所述墙体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墙体时通过所述防堵板、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于所述间隙内形成诱导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于所述诱导缝内的密封膏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上固设有第一夹持筋,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筋相对设置的第二夹持筋,所述第一夹持筋和所述第二夹持筋夹紧固定所述防堵板位于所述间隙外的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挡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一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锚固筋,所述第一锚固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相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包括第二挡板和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锚固筋,所述第二锚固筋与所述墙体模板内的钢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相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留设所述间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诱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固筋呈倾斜状设置且端部弯折形成有第一锚固端头;所述第二锚固筋呈倾斜状设置且端部弯折形成有第二锚固端头。6.一种诱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在支设墙体模板时,于所述墙体模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将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相对设置且之间留设有间隙;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轩李波张志威张宇翔王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