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用端子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37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7:04
中继用端子台(1)是由螺钉固定于固定部(20)的中继用端子台(1),其中,所述中继用端子台(1)具备主体(4),所述主体(4)具有:第1面(4a),所述第1面(4a)与固定部(20)相向;以及第2面(4b),所述第2面(4b)是第1面(4a)的背面侧,所述中继用端子台(1)在主体(4)形成:凹部(5),所述凹部(5)从第2面(4b)朝向第1面(4a)凹陷;贯穿孔(6),所述贯穿孔(6)从凹部(5)的底面(5a)贯穿到第1面(4a);以及突起(7),所述突起(7)设于凹部(5)的边缘,向离开第2面(4b)的方向突出,贯穿孔(6)以比螺钉的轴部的外径大且比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小的内径形成,凹部(5)以比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中继用端子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螺钉固定于空气调节机的中继用端子台。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机具备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和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在室内机以及室外机的每一个分别安装有中继用端子台,所述中继用端子台连接用于供给电力的电源线或者搭接线。将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能够连接电源线或者搭接线的端子台用作中继用端子台。中继用端子台由螺钉固定于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在中继用端子台的主体形成凹部和贯穿孔,所述凹部供螺钉的头部进入,所述贯穿孔从凹部的底面形成,供螺钉的轴部贯穿。通过使螺钉的轴部贯穿贯穿孔,将螺钉紧固于固定部,从而螺钉的头部与凹部的底面抵接,中继用端子台被固定于固定部。即,通过将螺钉拧紧直至螺钉的头部与凹部的底面抵接,从而螺钉的前端以足够的长度被拧入到固定部,可靠地固定中继用端子台。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222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作为向室内机以及室外机的电力的供给方式,有分开受电方式和外部受电方式,在所述分开受电方式下,对室内机以及室外机的每一个连接从电源延伸的电源线,供给电力,在所述外部受电方式下,仅对室外机连接电源线,通过将室外机和室内机进行连结的搭接线对室内机供给电力。在分开受电方式和外部受电方式中,一般使用不同的中继用端子台。在设置空气调节机时,存在更换中继用端子台来变更为所期望的电力的供给方式的情况。在中继用端子台的更换作业中,进行卸下固定已经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的螺钉并由螺钉固定新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的作业。此处,存在固定已经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的螺钉的头部的外径比新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所附带的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固定已经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的螺钉的头部的外径比新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的凹部的内径大,存在螺钉的头部进入不到凹部的情况。而且,在中继用端子台的更换作业中,当想要挪用从已经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卸下的螺钉来固定新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时,头部进入不到凹部,而螺钉的前端没有以足够的长度被拧入到固定部。因此,存在中继用端子台的固定不充分的情况。但是,即使在挪用螺钉的情况下,螺钉的头部的外周的整个区域与凹部的入口的边缘抵接,螺钉的轴部的前端以位于固定部的程度被拧入,所以作业者有可能会错误地理解为中继用端子台被正常地固定。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易于认识到由错误的螺钉固定的这一情况的中继用端子台。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中继用端子台由螺钉固定于固定部,所述中继用端子台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用端子台具备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1面,所述第1面与固定部相向;以及第2面,所述第2面是第1面的背面侧,所述中继用端子台在主体形成:凹部,所述凹部从第2面朝向第1面凹陷;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从凹部的底面贯穿到第1面;以及突起,所述突起设于凹部的边缘,向离开第2面的方向突出,贯穿孔以比螺钉的轴部的外径大且比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小的内径形成,凹部以比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中继用端子台发挥易于认识到由错误的螺钉固定的情况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空气调节机,且表示外部受电方式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固定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空气调节机,且表示分开受电方式的结构的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主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剖视图,且是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固定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螺钉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中继用端子台。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首先,对作为具备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电源供给方式的外部受电方式和分开受电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空气调节机,且表示外部受电方式的结构的图。空气调节机10具备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12、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13。在以外部受电方式供给电力的空气调节机10中,对室外机12连接从电源11延伸的电源线14。另外,室外机12与室内机13之间由搭接线15连接。在外部受电方式下,通过电源线14供给到室外机12的电力经由搭接线15还供给到室内机13。另外,在室内机12与室外机13之间进行经由通信线16的信息的发送接收。图2是表示固定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空气调节机,且表示分开受电方式的结构的图。空气调节机30具备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33、和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34。在以分开受电方式供给电源的空气调节机30中,对室外机33连接从电源31延伸的电源线35。另外,对室内机34连接从电源32延伸的电源线37。在分开受电方式下,从电源31、32对室外机33和室内机34的每一个供给电力。此外,在室外机33与室内机34之间不进行电力的供给,而进行经由通信线36的信息的发送接收。在外部受电方式的空气调节机10以及分开受电方式的空气调节机30所具备的室外机12、33以及室内机13、34设有中继用端子台,所述中继用端子台连接电源线14、35、37或者搭接线15。图3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主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的剖视图,且是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向视剖视图。中继用端子台1构成为具备主体4,所述主体4形成有多个端子连接部3。中继用端子台1的主体4由螺钉固定于设于室外机12、室外机33、室内机13、室内机34的作为固定对象的固定部20。主体4呈长方体形状。主体4具有:第1面4a,所述第1面4a与固定部20相向;以及第2面4b,所述第2面4b是第1面4a的背面侧。在主体4形成凹部5,所述凹部5从第1面4a朝向第2面4b凹陷。在凹部5的底面5a形成贯穿孔6,所述贯穿孔6贯穿到第1面4a。在第2面4b上且在凹部5的边缘形成突起7,所述突起7向离开第2面4b的方向突出。突起7并非在凹部5的边缘的整周形成,而在边缘的一部分形成。图7是表示固定实施方式1的中继用端子台1的螺钉的图。螺钉40具有:轴部41,所述轴部41在外周面形成有螺钉牙;以及头部42,所述头部42设于轴部41的一端侧,以比轴部41的直径大的外径形成。被形成于中继用端子台1的主体4的贯穿孔6的内径D比螺钉40的轴部41的外径B大,比螺钉40的头部42的外径C小。另外,凹部5的内径E以比螺钉40的头部42的外径C大的内径形成。在以上说明的空气调节机中,存在将安装假定了外部受电方式的中继用端子台而出货的空气调节机更换为分开受电方式的中继用端子台来设置的情况、或者将安装假定了分开受电方式的中继用端子台而出货的空气调节机更换为外部受电方式的中继用端子台来设置的情况。此处,假定新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1的贯穿孔6的内径D为4.2mm,贯穿孔6的长度F为12.7mm,凹部5的内径E为7.5mm,凹部5的深度G为4.3mm。另外,假定为了固定新安装的中继用端子台1而附带的螺钉40的轴部41的外径B为3mm,轴部41的长度L为20mm,头部42的外径C为7mm。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轴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中继用端子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继用端子台,由螺钉固定于固定部,所述中继用端子台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用端子台具备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1面,所述第1面与所述固定部相向;以及第2面,所述第2面是所述第1面的背面侧,所述中继用端子台在所述主体形成: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第1面凹陷;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从所述凹部的底面贯穿到所述第1面;以及突起,所述突起设于所述凹部的边缘,向离开所述第2面的方向突出,所述贯穿孔以比所述螺钉的轴部的外径大且比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小的内径形成,所述凹部以比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外径大的内径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中继用端子台,由螺钉固定于固定部,所述中继用端子台的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用端子台具备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第1面,所述第1面与所述固定部相向;以及第2面,所述第2面是所述第1面的背面侧,所述中继用端子台在所述主体形成: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第1面凹陷;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从所述凹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亲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