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1154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4:56
公开一种具有至少三个光功能的发光器,所述发光器是三重功能投影仪。尤其,公开一种交通工具探照灯,所述交通工具探照灯除近光和远光之外具有日间行车光和/或示廓光作为其他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器
本专利技术基于一种发光器,尤其交通工具探照灯,所述发光器具有多个功能。
技术介绍
文献WO2012/038173A1公开一种发光器,所述发光器能够提供两个功能。更确切地说,示出一种交通工具探照灯,所述交通工具探照灯能够产生近光和远光。为了产生近光,交通工具探照灯具有第一组半导体光源,所述第一组半导体光源的光以常规的方式经由反射器转向至光学中间平面。为了产生远光,设有第二组半导体光源,所述第二组半导体光源的光经由光导体引导至相同的光学中间平面。将镜反射层安置在光导体的朝向反射器的一侧上,以分开这两组半导体光源的光路进而分开光功能,其中所述镜反射层将第一组的光反射至反射器。在交通工具探照灯装入的状态下,反射器设置在光导体之上并且镜反射面大致水平地定向。这两组半导体光源固定在共同的印刷电路板上。当所述印刷电路板水平装入时,第二组光必须转向至光学中间平面。当印刷电路板垂直地装入时,第一组光必须转向至反射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功能。尤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WO2012/038173A1的发光器,使得所述发光器除上述两个功能之外具有至少一个第三功能。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发光器实现。尤其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要求保护的发光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基本上被放射至反射器,并且从所述反射器转向至光学中间平面的第一区域。此外,发光器具有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经由光导体引导或传导至光学中间平面的第二区域。借此实现第一光功能和第二光功能。在光学中间平面中产生并且形成不同的光分布。通过应用光导体,第二区域的在光学中间平面中产生的边界能够设计成,使得最小化或消除透镜的成像问题,例如透镜的黑线。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光源,所述另外的光源的光同样引导或传导至光学中间平面。因此,实现非常紧凑的发光器的第三光功能进而实现紧凑的三重功能投影仪。在一个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全部光功能的光从光学中间平面基本上沿共同的方向放射。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应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器是交通工具探照灯,其中经由第一光源和反射器产生近光,并且其中经由第二光源和光导体产生远光。根据本专利技术,于是经由另外的光源产生日间行车光或示廓光。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器的第一基本变型形式,另外的光源的光经由光导体引导或传导至光学中间平面的第二区域。发光器的第一变型形式在设备方面是简单的。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器的第二基本变型形式,另外的光源的光经由光学器件引导或传导至光学中间平面的另一区域。发光器的第二变型形式提供光学改进的第三光功能,所述第三光功能能够更好地匹配于相应的要求。另一区域优选直接邻接于第二区域。在此,另一区域也能够邻接于第一区域。于是,第二区域能够由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包围。在两个变型形式的尤其优选的改进方案中,将镜面化部设置、优选直接安置在光导体的朝向反射器的上侧上。借此,第一光源的尤其落入到镜面化部的在射束方向上位于后方的区域的光通过将其反射至光学中间平面的第一区域而有利地循环利用。借助最后提及的改进方案,在交通工具探照灯的情况下形成在设备方面简单水平的光闸。第一光源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光导体的上侧上。除第一光源之外,辅助光源能够固定在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辅助光源的光同样基本上放射至反射器并且从所述反射器转向至光学中间平面的第一区域,由此实现第四光功能。如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器是交通工具探照灯,其中所述交通工具探照灯的第一光功能是近光,其中经由交通工具探照灯也应当能产生示廓光,那么出于安全理由,不允许仅由相同的第一光源产生这两个光功能。因此,在该情况下尤其优选的是:经由交通工具探照灯的辅助光源产生示廓光。于是,尤其优选的是:辅助光源紧密地设置在第一光源上。当各组的两个光源由单光源形成时,单光源能够以混合方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器具有次级光学装置,尤其透镜或轴向设置的多个透镜。当发光器是交通工具探照灯时,次级光学装置将光学中间平面的区域成像到远场中。第二光源能够固定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例如平行于光学中间平面定向,其中另外的光源固定在另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另一印刷电路板例如垂直于第二印刷电路板定向。设备方面更简单的是:第二光源和另外的光源共同固定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例如平行于光学中间平面定向。根据光学器件的第一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光学器件是另一光导体。通过将另一光导体连同首先提到的光导体一起使用,在光学中间平面中得到的相关联的区域的边界设计成,使得最小化或消除透镜的成像问题,例如透镜的黑线。在此优选的是:两个光导体从第二印刷电路板延伸至光学中间平面。更确切地说,两个光导体能够从相应的光源延伸至光学中间平面。于是,光导体的相应的光出射面形成光学中间平面的相应的区域。在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两个光导体之间形成镜面化部。为了制造所述镜面化部,优选地,首先,以注塑技术制造第一光导体,所述第一光导体在施加反射层之后用第二光导体压力注塑包封。经由在两个光导体之间的边界的形状进而镜面化部的形状能够确定第二区域的扩展和另一区域的扩展。在交通工具探照灯的情况下,经由在两个光导体之间的边界的形状进而镜面化部的形状能够确定远光分布的扩展和日间行车光分布的扩展。初级光学装置能够与半导体光源相关联,尤其在入射到一个或多个光导体中之前经由所述初级光学装置将光聚束、准直、展宽(扩展)或聚集。因此尤其优选的是:在第一光源和相关联的光导体的入射面之间设置有准直透镜,其中光导体从准直透镜延伸至光学中间平面。借此,在所述光入射到光导体中之前,光(近似)平行地定向(“准直”)。根据光学器件的第二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光学器件是鼓形透镜。于是,准直透镜和鼓形透镜能够在设备方面简单地制成为一件式的注塑件,其中在准直透镜和鼓形透镜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接片。根据光学器件的第三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光学器件是另一反射器。光源优选是半导体光源,例如LED或激光二极管。光源能够由半导体光源的组形成,所述半导体光源矩阵状地分布在印刷电路板上。如所述那样,对于尤其优选的应用情况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器是交通工具探照灯,其中第一光功能是近光并且第二光功能是远光。第三光功能能够是日间行车光或示廓光。当第三光功能是日间行车光时,第四光功能能够是示廓光。用于远光的转换染料能够施加到光导体的入射面或出射面上。出射面优选位于光学中间平面中并且形成第二区域。印刷电路板能够是金属芯型印刷电路板或由FR4制成。一个或多个反射器优选是一个或多个半壳式反射器。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借助实施例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附图示出: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探照灯的第一实施例的侧剖图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的前视图图3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中间平面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探照灯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的前视图图5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中间平面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探照灯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的前视图图7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中间平面图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探照灯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的前视图图9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探照灯的第五实施例的侧剖图图10示出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5),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基本上能放射至反射器(1)并且能从所述反射器转向至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一光功能,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能经由光导体(7)传导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二光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设有另外的光源(6;106),所述另外的光源的光能传导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三光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9 DE 102014226650.51.一种发光器,所述发光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光源(2)和第二光源(5),所述第一光源的光基本上能放射至反射器(1)并且能从所述反射器转向至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一光功能,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能经由光导体(7)传导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二光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设有另外的光源(6;106),所述另外的光源的光能传导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三光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并且其中所述另外的光源(106)的光能经由所述光导体(7)传导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其中所述另外的光源(6)的光能经由光学器件(8,13b,14)传导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其中在所述光导体(7)的朝向所述反射器(1)的一侧上设置镜面化部(12)。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其中所述第一光源(2)固定在第一印刷电路板(3)上,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光导体(7)的朝向所述反射器(1)的一侧上。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其中辅助光源(15)固定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上,所述辅助光源的光基本上能放射至所述反射器(1)并且能从所述反射器转向至所述光学中间平面(9),由此实现第四光功能。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其中所述第二光源(5)和所述另外的光源(6)固定在第二印刷电路板(4)上,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大约平行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尔根·哈格尔奥利弗·赫林
申请(专利权)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