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较低压强和较高温度下钢零件的碳氮共渗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611069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4:09
一种碳氮共渗设备(IC),所述碳氮共渗设备包括:加热腔(CC),所述加热腔用于在中性气体和所选择压强下加热至少一个钢零件(PA)直至第一温度;第一富集腔(CE1),所述第一富集腔用于通过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渗氮成α相使所述经加热的零件富集有氮;第二富集腔(CE2),所述第二富集腔用于通过在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第三温度下渗碳使所述富集有氮的零件富集有碳;淬火腔(CT),所述淬火腔用于在某压强下淬火所述富集有氮和碳的零件;转移闸腔(ST),所述转移闸腔与所述腔连通,并且能够临时地将所述零件容纳在受控气氛中;以及转移部件(MT),所述转移部件用于经由所述转移闸腔(ST)将所述零件从一个腔转移至另一个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较低压强和较高温度下钢零件的碳氮共渗方法和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强化钢零件的一些热化学处理,以及更确切地涉及这种钢零件的碳氮共渗。
技术介绍
在一些领域中,例如在车辆(任选地机动车辆)的领域中,必须强化一些钢零件的耐久性,以及更确切地至少强化这些钢零件的抗疲劳性,以使这些钢零件可承受较大的应力和/或以便增加这些钢零件的使用寿命。这种强化可通过碳氮共渗获得。注意到,碳氮共渗是一种热化学扩散处理,所述热化学扩散处理涉及在淬火步骤之前使钢的表面富集有碳和氮,以便获得马氏体结构和强化。使富集有氮(此处实施成奥氏体相)称作渗氮成α相,并且使富集有碳称作渗碳。渗氮成α相(或奥氏体相)用于通过渗入氮改善抗疲劳性和钢冶金结构稳定性。渗碳涉及将碳渗入到钢零件中以便增加要被淬火的钢零件的性能并因此能够增加所述钢零件的表面硬度以及抗疲劳性和抗磨损性。淬火是在液体或气体环境中快速冷却,这促使出现具有极高硬度的马氏体结构。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已知的碳氮共渗处理时间较长并且由于采取折衷而造成了提供非最优的冶金效果。事实上,所述碳氮共渗处理使用相对低的处理温度(通常大约850℃),以便优化使富集有氮操作(和更确切地避免了渗氮成α相的氨(NH3)中的大部分在触碰到所述零件之前裂化),但这有损于使富集有碳操作(所述使富集有碳需要更高的温度)并且有损于处理时间(所述处理时间由于相对低的处理温度而需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在于改善所述情况。为此,本专利技术尤其提供了一种用于允许至少一个钢零件的碳氮共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包含中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且在所选择压强下加热所述零件直至第一所选择温度,-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第一富集腔中通过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所选择温度下渗氮成α相使所述经加热的零件富集有氮,-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在第二富集腔中通过在严格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第三所选择温度下渗碳使所述富集有氮的零件富集有碳,以及-第四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某压强下淬火所述富集有氮和碳的零件。由于所述零件的温度比实施渗氮成α相所用的温度更热,因此避免了渗氮气体在接触到所述零件时瞬时裂化并因此使该渗氮气体更可能用于使富集有氮。而且,这使氮能够在零件中更好扩散并因此增加了所述氮的浓度。此外,由于在高于渗氮成α相的温度的温度下实施渗碳,使零件富集有碳因此更有效且更快速。最后,由于在与实施使富集有氮的步骤的腔不同的腔中执行使富集有碳的步骤,这能够在使富集有氮的步骤与使富集有碳的步骤之间使温度极快速地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包括可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的其它特征,所述其它特征尤其是:-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中性气体可为氮气(或N2);-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压强可在大约1巴至大约1.5巴之间。但所述压强可显著更低,例如约等于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中所使用的较低压强;-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第一温度可在大约800℃至大约1100℃之间;-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第二温度可在大约700℃至大约880℃之间;-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可通过使用氨渗氮成α相使所述零件富集有氮;-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第三温度可在大约900℃至大约1100℃之间;-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可通过使用乙炔渗碳使所述零件富集有碳;-在所述第四步骤中,所述淬火压强可在大约1巴至大约20巴之间;-在所述第四步骤中,所述淬火可实施在包含一种所选择气体的环境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专用于钢零件的碳氮共渗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加热腔,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腔能够在包含中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且在所选择压强下加热至少一个钢零件直至第一所选择温度,-至少一个第一富集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富集腔能够通过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所选择温度下渗氮成α相使所述经加热的零件富集有氮,-至少一个第二富集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富集腔能够通过在严格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第三所选择温度下渗碳使所述富集有氮的零件富集有碳,-至少一个淬火腔,所述至少一个淬火腔能够在某压强下淬火所述富集有氮和碳的零件,-转移闸腔,所述转移闸腔以受控的方式与所述腔中的每个连通,并且能够临时地将所述零件容纳在支配受控气氛的环境中,以及-转移部件,所述转移部件能够经由所述转移闸腔将所述零件从一个腔转移至另一个腔。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和功能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碳氮共渗设备的实施例,以及-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碳氮共渗方法的算法示例。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允许在较高温度和较低压强下钢零件的碳氮共渗的方法以及一种相关联的设备IC。在下文中,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认为钢零件PA用于装配在车辆(任选地机动车辆)上。例如,可涉及变速箱的零件、传动装置的零件、或各种齿轮系。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应用。本专利技术事实上涉及用于装配在装置、仪器、系统(和尤其是车辆,无论为任何类型的)、或设备(任选地为工业类型的)上的任何钢零件。因此,本专利技术还尤其涉及航空领域中的一些传动装置元件,以及通常涉及机械地诱发出磨损和疲劳的零件。钢零件PA的碳氮共渗方法至少包括第一步骤、第二步骤、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这种方法可由具有图1上非限制性所示的碳氮共渗设备的类型的碳氮共渗设备IC实施。如图1上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碳氮共渗设备IC包括至少一个加热腔CC、至少一个第一富集腔CE1、至少一个第二富集腔CE2、至少一个淬火腔CT、转移闸腔ST和转移部件MT。转移闸腔ST包括具有受控入口的输入端ES以及具有受控入口的输出端SS,并且通过所述输入端引入要处理的每个(钢)零件PA,通过所述输出端取出经处理的零件PA。例如,输入端ES和输出端SS每个都包括电动或气动控制的并且确保密封界面的单重或双重密封的滑动门。该转移闸腔ST以受控的方式与腔CC、CE1、CE2和CT中的每个连通,并且能够在从一个腔转移到另一个腔的过程中的每个时临时地将零件PA容纳在支配用于避免氧化的受控气氛的环境中。该受控气氛可为所选择的真空,优选地在大约2毫巴至大约50毫巴之间,并且该受控气氛可为中性的(例如由中性气体(例如氮气(或N2))限定)。注意到,每个零件PA优选地安置在托盘上,所述托盘可容纳一个或多个要处理的零件。在下文中,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认为一次仅处理一个零件PA。所述(每个)加热腔CC配置用于在包含中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且在所选择压强P1下加热零件PA直至第一所选择温度T1。所述(每个)加热腔包括入口控制部件,例如电动或气动控制的并且使用转移闸腔ST确保密封界面的单重或双重密封的滑动门。例如,中性气体可为氮气(或N2)。还例如,压强P1可基本等于大气压强。因此,压强P1可例如在大约1巴至大约1.5巴之间。但在更经济节省的变型中,该压强P1可约等于(或等同)富集腔CE1和CE2中所使用的较低压强(通常几毫巴)。优选地,第一温度T1在大约800℃至大约1100℃之间。例如,第一温度可选择成等于1050℃。所述(每个)第一富集腔CE1配置用于在较低压强下通过在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T2的第二所选择温度T2(即T2≤T1)下渗氮成α相使已经在所述(一个)加热腔CC中加热的零件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在较低压强和较高温度下钢零件的碳氮共渗方法和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至少一个钢零件(PA)的碳氮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氮共渗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包含中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且在所选择压强下加热所述零件(PA)直至第一所选择温度;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第一富集腔(CE1)中通过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所选择温度下渗氮成α相使所述经加热的零件(PA)富集有氮;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在第二富集腔(CE2)中通过在严格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第三所选择温度下渗碳使所述富集有氮的零件(PA)富集有碳;以及第四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某压强下淬火所述富集有氮和碳的零件(P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4 FR 14609751.一种至少一个钢零件(PA)的碳氮共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氮共渗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在包含中性气体的环境中并且在所选择压强下加热所述零件(PA)直至第一所选择温度;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在第一富集腔(CE1)中通过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的第二所选择温度下渗氮成α相使所述经加热的零件(PA)富集有氮;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在第二富集腔(CE2)中通过在严格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第三所选择温度下渗碳使所述富集有氮的零件(PA)富集有碳;以及第四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中,在某压强下淬火所述富集有氮和碳的零件(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中性气体为氮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第一温度在大约800℃至大约110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第二温度在大约700℃至大约88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通过使用氨渗氮成α相使所述零件(PA)富集有氮。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第三温度在大约900℃至大约110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拉皮埃尔J·拉尔迪努瓦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