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成形底部表面的输送带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92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49
输送带模块具有输送表面和成形底部表面。该成形底部表面包括呈钟形弯曲部形状的凹形侧向通道,该凹形侧向通道被设计成容纳凸头杆,使得由这些模块形成的输送带可以顺畅地经过该凸头杆。该模块包括多个铰接元件,这些铰接元件具有与该模块的竖直中心偏离的长形的开有槽缝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成形底部表面的输送带模块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动力驱动的输送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模块式塑料输送带。在多种不同行业中模块式塑料输送带广泛地用于输送产品。模块式塑料输送带是由一系列排的并排的带模块构造而成。沿着各排的相反端的铰接孔眼与相继的排的铰接孔眼相交错。插入这些交错的铰接孔眼中的铰接杆在铰结点处将这些排一起连接成循环输送带环。某些模块式塑料输送带在围绕凸头杆(nosebar)或其他反向元件行进时具有困难。从载运通路到返回通路的过渡经常引起模块的振动和颠簸,从而在输送表面中产生了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输送带模块包括输送表面和成形底部表面。成形底部表面帮助模块围绕凸头杆的顺畅过渡。成形底部表面可以具有侧向延伸的钟形凹形通道,该钟形凹形通道被成形以容纳相关联的凸头杆。通道的峰顶距铰接开口与模块的顶部距铰接开口是等距的。输送带模块可以具有多个开有槽缝的铰接开口以便还允许模块导引过转弯。根据第一方面,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具有长形铰接开口的第一组铰接元件、第二组铰接元件以及底部表面,该底部表面具有跨该底部表面侧向延伸的凹形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凸形弯曲部。该模块的底部表面由模块本体的底部表面以及第一组铰接元件和第二组铰接元件的底部表面来限定。根据另一方面,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第一组铰接元件、第二组铰接元件以及成形底部表面。所述成形底部表面包括与中央凹形弯曲部相交汇的第一凸形弯曲部以及与所述中央凹形弯曲部相交汇的第二凸形弯曲部。第一凸形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中央凹形弯曲部的曲率半径。根据又另一方面,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第一组铰接元件、第二组铰接元件以及成形底部表面,该成形底部表面包括第一凸形弯曲部、中央凹形弯曲部和第二凸形弯曲部。中央凹形弯曲部的峰顶在第一组铰接元件的铰接开口下方。根据另一方面,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第一组铰接元件和第二组铰接元件以及成形底部表面,该成形底部表面包括第一凸形弯曲部、中央凹形弯曲部和第二凸形弯曲部。第一凸形弯曲部具有的曲率中心同样形成了在相关联的铰接元件的相应铰接开口中的弯曲支承表面的曲率中心。根据又另一个方面,输送带模块包括上部部分和在上部部分下方的下部部分。该上部部分包括中央本体和多个铰接元件,该多个铰接元件具有竖直方向上在上部部分中定中心的铰接开口。该下部部分的厚度从该模块的外侧末端附近的第一厚度逐渐减少到在该模块的纵向中心中近似为零的厚度。下部部分包括在其底部表面上的凸形弯曲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机。该输送机包括载运通路、弧形输送带以及凸头杆,该凸头杆在载运通路的末端处用于引导输送带离开载运通路并进入返回通路。该弧形输送带由多个铰接连接的模块形成,每个输送带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开有槽缝的铰接开口以用于将该模块连接到在该输送带中的另一个模块上。该输送带具有的节距大于凸头杆的直径。附图说明参照以下说明、所附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将会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特征和方面及其优点,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有成形底部的输送带模块的等距视图;图2是图1的输送带模块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输送带模块的另一个侧视图,示出了在模块的成形底部上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图4是图1的输送带模块的另一个侧视图,示出了模块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图5是图1的输送带模块的后视图;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示出了输送带,该输送带包括多个模块,该多个模块具有导引凸头杆的成形底部。具体实施方式输送带模块采用了成形底部表面以利于围绕凸头杆或输送机中的其他元件过渡。以下将关于某些展示性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尽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些所阐述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5,用于输送带的展示性输送带模块10包括模块本体、多个驱动元件和铰接结构,该铰接结构用于将该模块链接至另一个模块以形成输送带。展示性模块10形成了弧形输送带,该弧形输送带具有允许输送带经过转弯或遵循直线路径的多个特征。每排输送带可以包括横跨输送带宽度的单个模块或链接在一起而成排的多个模块。展示性模块本体包括中央脊柱20,该中央脊柱横向于输送带行进方向侧向地延伸跨过大部分的该模块、并且竖直地从顶部输送表面22延伸至底部表面24。该模块本体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尺寸、形状和构型并且不限于所展示的脊柱。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央脊柱包括上腹板或其他特征以使组装好的输送带中的间隙最小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脊柱20或脊柱的一部分是波状的或具有另一个非线性形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模块本体是较大的网状、穿孔或实心的结构。展示性模块的一侧包括实心末端区段28,该实心末端区段包括用于将铰接杆锁定在位的多个杆锁定元件。第一组铰接元件(示作铰接孔眼40)从中央脊柱20的第一末端沿输送带行进的方向纵向地向外延伸,并且第二组铰接元件(示作铰接孔眼42)从中央脊柱20的第二末端沿输送带行进的方向纵向地向外延伸。在展示性实施例中,铰接孔眼40、42被视为是模块本体的一部分。在脊柱的一个末端上的铰接孔眼40与在另一个末端处的铰接孔眼42侧向地偏置。在侧向相继的铰接孔眼之间的间隙45的尺寸被确定为用于接纳输送带中相邻的一排模块中的类似模块的铰接孔眼。在展示性实施例中,在一组铰接孔眼40中的铰接开口44在输送带行进的方向上是长形的以便形成槽缝,尽管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铰接开口46也可以是略微长形的,尽管在长度上短于铰接开口44。铰接开口44和-或46的长形形状允许铰接杆在该开口中滑动,从而允许输送带通过在内边缘12处塌缩并在转道外侧的外边缘14处展开来导引过转弯。铰接开口44、46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形状、尺寸和取向以接收将一个模块链接至另一模块的铰接杆并且不局限于该展示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末端铰接开口46e可以与第二组中的另外的铰接开口46偏置以利于铰接杆固位。模块10从径向内边缘12延伸至径向外边缘14并且由第一纵向末端16、与该第一纵向末端16相反的第二纵向末端18、顶部输送表面22以及相反的底部表面24限定。在沿脊柱20的长度的选定位置处的两个铰接孔眼之间形成驱动元件80、60。驱动元件60包括具有开口64的长形铰接孔眼,该开口与相邻的铰接开口44对准。展示性驱动元件60的长度至少是这些铰接孔眼40的两倍,尽管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驱动凹窝80被形成在两个铰接孔眼42之间、与驱动元件60相反、靠近纵向末端16。如图5所示,展示性驱动元件60在竖直方向上没有铰接孔眼40、42那么深,尽管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这些模块优选地由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丙烯、聚乙烯、乙缩醛)或复合聚合物以注射模制工艺制成。以这种方式制成的塑料输送带模块是可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哈拉汉的英特乐有限责任公司(Intralox,L.L.C.,ofHarahan,La.,USA)商购的。在另一实施例中,这些模块由不锈钢或另一种适当的材料形成。使用许多模块10来形成输送带。输送带可以包括一系列排的边缘对边缘的带模块。这些排通过铰接杆互连,这些铰接杆侧向地延伸穿过由相邻排之间交错的铰接孔眼中的对准的开口形成的通道44、46。输送带沿输送机的上载运通路部分输送在这些模块的输送表面22顶上的物品。多个模块可以并排结合以形成一排输送带,或者单个模块可以横跨输送带中的一整排。使用槽缝来作为至少一组铰接开口使得所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成形底部表面的输送带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顶部输送表面;第一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一末端跨过多个第一间隙而间隔分开,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包括多个长形铰接开口,所述长形铰接开口在输送带行进的方向上是长形的;第二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二末端跨过多个第二间隙而间隔分开;以及底部表面,所述底部表面具有跨所述底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侧向延伸的凹形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凸形弯曲部,所述模块的底部表面由所述模块本体的底部表面以及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和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的底部表面来限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8 US 14/575,0191.一种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顶部输送表面;第一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一末端跨过多个第一间隙而间隔分开,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包括多个长形铰接开口,所述长形铰接开口在输送带行进的方向上是长形的;第二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二末端跨过多个第二间隙而间隔分开;以及底部表面,所述底部表面具有跨所述底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侧向延伸的凹形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凸形弯曲部,所述模块的底部表面由所述模块本体的底部表面以及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和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的底部表面来限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凹形通道具有钟形轮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凹形通道具有峰顶,所述峰顶在所述长形铰接开口的底部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凹形通道包括在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下方的第一凸形表面,所述第一凸形表面具有在所述长形铰接开口内定中心的曲率半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凹形通道包括在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下方的第二凸形表面,所述第二凸形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中的多个铰接开口内定中心的曲率半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凹形通道包括在所述第一凸形表面与所述第二凸形表面之间的凹形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凹形通道具有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凸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凸形表面的曲率半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底部表面还包括从每个凸形表面纵向地向外延伸的多个平坦末端表面。9.一种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顶部输送表面;第一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一末端间隔跨过多个第一间隙;第二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二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二末端间隔跨过多个第二间隙;以及成形底部表面,所述成形底部表面包括与中央凹形弯曲部相交汇的第一凸形弯曲部以及与所述中央凹形弯曲部相交汇的第二凸形弯曲部,其中,所述第一凸形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中央凹形弯曲部的曲率半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凸形弯曲部的曲率半径等于所述第一凸形弯曲部的曲率半径。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元件包括长形铰接开口。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成形底部表面包括在所述模块的第一纵向末端与所述第一凸形弯曲部之间的第一平坦表面以及在所述模块的第二纵向末端与所述第二凸形弯曲部之间的第二平坦表面。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带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包括对准的铰接开口,并且所述中央凹形弯曲部的峰顶在所述铰接开口下方。14.一种输送带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具有顶部输送表面;第一组铰接元件,所述第一组铰接元件沿着所述模块本体的第一末端间隔跨过多个第一间隙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尔伯特·J·麦克拉克伦
申请(专利权)人:莱特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