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以及覆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739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支架,能够使网眼变小而不使缩径性以及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在留置于管状器官后,能够防止肿瘤组织侵入内腔而使内腔再变狭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架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10),其通过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11~13)沿轴向设置而成;第二织物构造体(20),其通过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21~23)与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11~13)对应地沿轴向设置而成,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以相对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的方式编织于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通过留置于消化道等体内的管状器官,由此防止管状器官的狭窄、堵塞的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留置于消化道的支架(消化道支架)用于将因肿瘤而变狭窄的消化道的内腔撑开而使用。对于这种消化道支架要求:具有用于将狭窄部充分扩张的较高的扩径力、缩径性良好以便能够顺利地插入于输送鞘管、以及对消化道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良好。然而,存在以下情况:在消化道支架留置后,因肿瘤的生长而使得肿瘤组织从支架的网眼侵入到消化道支架的内腔,导致消化道再次变得狭窄。为了防止这样的消化道的再狭窄,期望使支架的网眼尽可能地变小(将形成网眼的线材的间隙做窄)。然而,若将支架的网眼形成得较小,则在周向以及轴向上排列的网眼的数量增加,伴随于此,线材的连结部(例如,线材的屈曲部彼此的连结部亦即互钩部)的数量也增加。在此,存在因在同一轴向位置沿周向排列的连结部(互钩部)增加,由此导致支架的缩径性受损的趋势。还存在因在同一周向位置沿轴向排列的连结部(互钩部)增加,由此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的趋势。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支架,其通过在利用线材(第一部件)形成第一筒状格子结构后,利用线材(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筒状格子结构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来形成同一形状的第二格子结构体而成。根据这样的支架,能够将一个筒状格子结构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另一筒状格子结构的线材分割成4份,从而能够使支架的网眼变小(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01049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架中,与仅由第一筒状格子结构构成的支架相比较,在几个相同的周向位置(例如,上述文献的图13中的y1、y3、y7、y9以及y13)沿轴向排列的互钩部的数量变成2倍,在几个相同的轴向位置(例如,上述文献的图13中的x1以及x9)沿周向排列的互钩部的数量变成2倍。因此,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支架,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较差,缩径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以上的情况所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网眼变小而不使支架所要求的缩径性以及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并且能够在留置于管状器官之后,防止肿瘤组织侵入到内腔而使内腔再变狭窄的支架。(1)本专利技术的支架,通过编织一根以上的线材而形成为筒状,该支架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以及第二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地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小的摆幅,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使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连结,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并编织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根据这样结构的支架,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由此能够将第一织物构造体的网眼的面积由构成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线材分割成4份,因此能够使该支架的网眼变小。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与其对应的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由此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在同一周向位置沿轴向排列,因此能够避免在同一周向位置排列的连结部的数量增加到2倍而使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另外,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比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小,由此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与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的连结部,不会在同一轴向位置沿周向排列,因此能够避免在同一轴向位置排列的连结部的数量增加到2倍而使缩径性受损。另外,在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由此与连结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对弯曲形状的追随性、缩径性良好。(2)在本专利技术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的环的端部不弯曲而保持原样地前进,并在相对于该周向单元沿轴向错开的位置形成下一个周向单元,由此将多个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通过使形成周向单元的环的端部不弯曲而保持原样地前进,并在相对于该周向单元沿轴向错开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中相邻的周向单元间的偏移量相同的量的位置形成下一个周向单元,由此将多个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而成。由此,所有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均成为与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3)在本专利技术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是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摆幅的25%~95%。(4)在本专利技术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上一个周向单元在轴向上大致错开1/2节距,并且在周向上大致错开1/4节距,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线材交叉部连结。(5)在上述(4)的支架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中相邻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不连结。(6)本专利技术的覆膜支架的特征在于,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支架;以及覆盖所述支架的内周以及/或者外周的接枝(graf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架,能够使网眼变小而不使所要求的缩径性以及对管状器官的弯曲形状的追随性受损,从而能够在留置于管状器官之后,防止肿瘤组织侵入到内腔而使内腔再变狭窄。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结构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展开图。图3A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B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C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D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E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F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G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H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I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J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K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3L是示出图2所示的支架的形成过程的展开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支架以及覆膜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通过编织一根以上的线材而形成为筒状,该支架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以及第二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地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小的摆幅,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使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连结,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并编织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相邻的周向单元彼此之间,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以及线材交叉部均不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13 JP 2015-0045411.一种支架,通过编织一根以上的线材而形成为筒状,该支架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构成为包括:第一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以及第二织物构造体,其通过将沿周向排列有多个网眼的周向单元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对应地沿轴向设置多个而成,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由第一环和第二环形成,所述第一环包括以与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同的节距长度并且以比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小的摆幅,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所述第二环包括以使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环错开1/2节距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环连续并使所述线材一边向左右折回、一边沿周向前进而形成的屈曲部和直线部,在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彼此重叠的部分,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与另一个周向单元的屈曲部或线材交叉部连结,所述第二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构造体的周向单元在周向上错开1/4节距,并编织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织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英一小林史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