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拉链用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69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链用拉头(6、7)由具有上翼板(40、40a)的拉头主体(10)、拉片(20、20a)和罩部件(30、50)构成,拉片(20、20a)具有捏持部(21)、从捏持部(21)延伸的1连结部(22)、从连结部(22)端部向左右两侧突出的一对安装轴部(23)。罩部件(30、50)具有覆盖上翼板(40、40a)肩口侧端部的第1罩部(31a、51a)和从第1罩部(31a、51a)向后口方向延伸的一对第2罩部(31b、51b)。由此,即使拉片(20、20a)受扭转方向的力,拉片(20、20a)连结部(22)也不易产生变形或折损。拉头(6、7)的触感和外观变良好,且拉头(6、7)不易钩挂其他物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拉链用拉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拉头主体、拉片和罩部件这3个零件构成的拉链用拉头。
技术介绍
拉链一般具有:在左右的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沿着带长度方向形成有链牙列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和能够滑动地安装于链牙列的拉头,通过使拉头沿着链牙列向拉链链牙的啮合方向或者分离方向滑动,能够关闭或者打开拉链。针对该拉链中使用的拉头,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90664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0159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由拉头主体、拉片和罩部件这3个部件构成的拉头。特别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有停止机构的拉头,该停止机构将拉头以相对于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列不动的方式锁定,并维持拉头的停止状态。例如图13所示,该专利文献1的拉头8由拉头主体60、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拉头主体60的拉片70、和卡接于拉头主体60并在与拉头主体60之间保持拉片70的罩部件75这3个零件形成。拉头主体60具有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的上翼板61和下翼板62,这些上下翼板61、62的肩口侧端部(前端部)由引导柱63连结,并且在上下翼板61、62间形成有将设置于引导柱63的左右两侧的肩口和设置于后端的后口连通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此外,在上翼板61的左右侧缘部垂设有凸缘部64。在拉头主体60的上翼板61形成有收容拉片70的后述的停止爪74的收容部61a,在该收容部61a的底部贯穿设置有贯通链牙引导通路的左右的窗部(爪孔)。在收容部61a的前后配置有卡接柱61b,该卡接柱61b具有供罩部件75卡接的被卡合部。以连结前后的卡接柱61b的方式,设置有具有轴承部61d的左右的支承壁部61c。拉片70具有捏持部71、从捏持部71向拉片70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连结臂部72、和在左右的连结臂部72的前端部间沿着宽度方向配置的安装轴部73,在安装轴部7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一体地形成有停止爪74。该情况下,左右的连结臂部72配置于比在拉头主体60的左右的支承壁部61c设置的轴承部61d靠外侧的位置。停止爪74具有从安装轴部73向与连结臂部72正交的方向鼓出的爪体基部74a、从爪体基部74a突出的左右的第1爪部74b和第2爪部74c。罩部件75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罩部75a和突出设置在罩部75a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内表面的卡合部75b。在使用这样的拉头主体60、拉片70和罩部件75这3个零件组装拉头8的情况下,首先,在拉头主体60的收容部61a内插入停止爪74,并且在拉头主体60的轴承部61d插入拉片70的安装轴部73,由此将拉片70载置于拉头主体60。接着,使罩部件75从拉头主体60的上方覆盖,并使罩部件75的前后的卡合部75b卡合在设置于拉头主体60的卡接柱61b的前后的被卡合部上,由此将罩部件75安装于拉头主体60。此时,通过罩部75a的一部分产生弹性变形,前后的卡合部75b卡合在前后的被卡合部上。由此,制造出拉片70的安装轴部7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保持在拉头主体60与罩部件75之间的拉头8。在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拉头8中,由于拉片70具有上述那样的停止爪74,所以通过利用拉片70的自重转动和拉头8向链牙分开方向的强制移动,能够将停止爪74的爪部嵌入到链牙列的拉链链牙间,从而锁定拉头8以使其不滑动。因此,专利文献1之前的具有停止机构的一般的拉头中,大多是通过安装板簧那样的金属制的弹性部件来形成停止机构,但在专利文献1的拉头8中,能够不使用金属制的弹性部件地形成停止机构。由此,能够降低具有停止机构的拉头8的零件数量,所以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并且也能够容易且机械性稳定地进行拉头8的组装。而且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拉头8锁定时能够抑制停止爪74的磨损,所以能够使停止机构长期且稳定地发挥功能。此外,如图14所示,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头9由拉头主体80、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拉头主体80的拉片90、和卡接在拉头主体80上并在与拉头主体80之间保持拉片90的罩部件95这3个零件形成。在专利文献2中的拉头主体80的上翼板81立起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轴承部82,并且在左右的轴承部82之间贯穿设置有爪孔83,拉片90的后述的停止爪93a在爪孔83中插入拔出。此外,在上翼板81的前端部立起设置有用于固定罩部件95的左右一对的固定柱84,在各固定柱84的下端部形成有被卡合槽部84a。拉片90具有捏持部91、从捏持部91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连结臂部92、和在左右的连结臂部92的前端部之间沿着宽度方向配置的安装轴部93,并且在该拉片90形成有由捏持部91、左右的连结臂部92和安装轴部93包围的开口窗部94。在安装轴部93上,在与左右的连结臂部92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突出设置有停止爪93a。在捏持部91的内侧缘部配置有朝向安装轴部93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卡定片部91a。该情况下,左右的连结臂部92配置于比设置在拉头主体80的左右的轴承部82靠外侧的位置。罩部件95具有:配置于前端部的宽幅部96;从宽幅部96向后方延伸的窄幅部97,其拉头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宽幅部96小;和从窄幅部97进一步向后方延伸的悬臂状的突片部98,其使拉片90的左右一对的卡定片部91a卡定。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拉片90的左右一对的卡定片部91a卡定在该罩部件95的突片部98上,能够保持拉片90的倒伏状态。罩部件95的宽幅部96在拉头9的俯视观察时具有与上翼板81的前端部的形状(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平面形状)。此外,宽幅部96具有顶板部、在顶板部的背面(下表面)垂设的左右的侧壁部和前后壁部,利用这些顶板部、左右的侧壁部和前后壁部形成有用于收容设置于拉头主体80的左右的固定柱84的收容空间部。窄幅部97从宽幅部96平板状地延伸,以从上方侧覆盖拉片90的安装轴部93的方式配置。在由这样的拉头主体80、拉片90和罩部件95这3个零件组装拉头9的情况下,首先,将停止爪93a插入到拉头主体80的爪孔83中,并且将拉片90的安装轴部93插入到拉头主体80的轴承部82,由此将拉片90载置于拉头主体80。接着,从拉头主体80的上方覆盖罩部件95,在设置于罩部件95的宽幅部96的收容空间部内收容拉头主体80的左右的固定柱84,之后,使罩部件95的左右的侧壁部的下端部向内侧产生按压变形。由此,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产生了塑性变形的罩部件95的突出部位压入到形成于固定柱84的被卡合槽部84a中,罩部件95被固定在拉头主体80上。通过以上方式,制造出拉片90的安装轴部93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拉头主体80与罩部件95的窄幅部97之间的拉头9。在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拉头9中,具有基于停止爪93a的停止机构,并且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拉头9同样地由3个零件形成,因此能够通过零件数量的降低实现成本的削减,并且还能够容易地进行拉头9的组装。而且,专利文献2的拉头9中,罩部件95的宽幅部96、窄幅部97和卡定片部91a的上表面形成为比较宽的平面状,所以能够提高拉头9的外观品质和美观性,并且能够提高拉头9的触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0664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01597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情况下,在拉链安装于衣物或者包类等产品上时,拉头露出到产品的外部的情况较多,因此有时也重视触感和外观(设计)。但是,例如,图1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拉链用拉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用拉头,是由上翼板(40、40a)和下翼板(12)通过引导柱(13)连结的拉头主体(10)、相对于所述拉头主体(10)能够转动地配置的拉片(20、20a)、和安装在所述拉头主体(10)上的罩部件(30、50)构成的拉链用拉头(6、7),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20、20a)具有捏持部(21)、从所述捏持部(21)向拉片长度方向延伸的1个连结部(22)、和一对安装轴部(23),所述一对安装轴部(23)从所述连结部(22)中的与所述捏持部(21)相反侧的端部向拉片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突出,所述罩部件(30、50)具有第1罩部(31a、51a)和一对第2罩部(31b、51b),在从所述拉头主体(10)的上表面方向观察的状态下,所述第1罩部(31a、51a)覆盖所述上翼板(40、40a)的肩口侧端部,一对所述第2罩部(31b、51b)从所述第1罩部(31a、51a)向后口方向延伸,在所述罩部件(30、50)的一对所述第2罩部(31b、51b)之间设置有能够收容所述拉片(20、20a)的所述连结部(22)的槽部(3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拉链用拉头,是由上翼板(40、40a)和下翼板(12)通过引导柱(13)连结的拉头主体(10)、相对于所述拉头主体(10)能够转动地配置的拉片(20、20a)、和安装在所述拉头主体(10)上的罩部件(30、50)构成的拉链用拉头(6、7),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20、20a)具有捏持部(21)、从所述捏持部(21)向拉片长度方向延伸的1个连结部(22)、和一对安装轴部(23),所述一对安装轴部(23)从所述连结部(22)中的与所述捏持部(21)相反侧的端部向拉片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突出,所述罩部件(30、50)具有第1罩部(31a、51a)和一对第2罩部(31b、51b),在从所述拉头主体(10)的上表面方向观察的状态下,所述第1罩部(31a、51a)覆盖所述上翼板(40、40a)的肩口侧端部,一对所述第2罩部(31b、51b)从所述第1罩部(31a、51a)向后口方向延伸,在所述罩部件(30、50)的一对所述第2罩部(31b、51b)之间设置有能够收容所述拉片(20、20a)的所述连结部(22)的槽部(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件(30、50)具有与所述上翼板(40、40a)卡合的卡合部,并且所述罩部件(30、5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所述上翼板(40、40a)具有使所述罩部件(30、50)的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罩部(31a、51a)的至少1个第1卡合部(33、53)和分别配置于左右的所述第2罩部(31b、51b)的一对第2卡合部(34、54),所述被卡合部具有至少1个第1被卡合部(41)和一对第2被卡合部(42),在所述拉头主体(10)上组装了所述罩部件(30、50)和所述拉片(20、20a)的状态下,所述第1被卡合部(41)配置于比所述安装轴部(23)靠所述拉头主体(10)的肩口侧的位置,并使所述罩部件(30、50)的所述第1卡合部(33、53)卡合,一对所述第2被卡合部(42)配置于比所述安装轴部(23)靠所述拉头主体(10)的后口侧的位置,并分别使所述罩部件(30、50)的所述第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俊俊岩濑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