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线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51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线保护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管的存在防止外部电缆线出现老化,出现漏电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活页和连接片的设置使得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能够开合,使外部电缆线穿过通管变的快速方便。束环具有捆住外部电缆线的效果。将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合上后嵌入到束环内后,不用手扶持也不会打开,安装人员可将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相固定,为安装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将外部电缆线整理好,再将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扣住外部电缆线后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捆住,实现快速捆住电缆线。防护垫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外部电缆线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线保护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管,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缆线保护管。
技术介绍
电线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电缆线也很常见,大多是安装在电线杆上。电线杆上的电缆线大多是全部暴露在外部,没有遮挡物,导致电缆线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以及阳光的暴晒,使得电缆线的外表容易发生老化,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发生漏电。电线杆上的电缆线很多时候只是被简单的固定在电线杆上,使得电缆线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脱离固定件,使得电缆线变的杂乱无章,影响后期维修人员的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固定且部分包裹住外部电缆线,防止电缆线杂乱和老化的电缆线保护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线保护管,包括通管,通管竖直地固定在外部电线杆上,通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内管壁相对设置且第一半管的两侧边和第二半管的两侧边相贴合;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相贴合的一侧边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活页,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相对活页的另一侧边均设有连接片,两个连接片相对设置,连接片均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连接片上的固定孔将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组合成通管,外部电缆线从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之间穿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通管的上端设有将外部电缆线捆成一束的束环,外部电缆线穿过束环后穿入到通管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组合成通管,通管的上端伸入到束环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束环包括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的内环壁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半环和而第二固定半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翼板,两个第一翼板相对设置且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固定孔,将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组合并扣住外部电缆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半管的外管壁上设有抱箍,抱箍抱住外部电线杆且外环壁与第一半管的外管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抱箍包括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均呈半环形结构,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翼板,第二翼板上均设有固定孔,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第二翼板上的固定孔,将第一抱环和第二抱环组合成环状并抱住外部电线杆,第一半管的外管壁与第一抱环的外环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防止外部电缆线磨损的防护垫,防护垫包裹住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两个端部,当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上端插入到束环内,防护垫与束环的内环壁相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管的存在使得部分外部电缆线能够被包裹在其内部,防止电缆线经受长期的风吹雨打,导致外部电缆线出现老化,出现漏电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还能防止在附近玩耍的小孩对外部电缆线进行伤害。通管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且两者通过活页连接,活页的设置使得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开合变得方便,安装人员和维修人员只需要去掉连接片上的连接件便可打开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再将外部电缆线放入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之间或从两者之间取出。活页和连接片的设置使得安装人员和维修人员无需将外部电缆线从通管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通出,费时又费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缆线保护管的结构;图2为第一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束环和抱箍连接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线保护管,包括通管1,通管1竖直地固定在外部电线杆上,通管1包括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的内管壁相对设置且第一半管11的两侧边和第二半管12的两侧边相贴合;第一半管11与第二半管12相贴合的一侧边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活页4,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相对活页4的另一侧边均设有连接片41,两个连接片41相对设置,连接片41均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连接片41上的固定孔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组合成通管1,外部电缆线从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之间穿过。通管1的存在使得部分外部电缆线能够被包裹在其内部,防止电缆线经受长期的风吹雨打,导致外部电缆线出现老化,出现漏电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还能防止在附近玩耍的小孩对外部电缆线进行伤害。通管1包括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且两者通过活页4连接,活页4的设置使得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的开合变得方便,安装人员和维修人员只需要去掉连接片41上的连接件便可打开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再将外部电缆线放入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之间或从两者之间取出。活页4和连接片41的设置使得安装人员和维修人员无需将外部电缆线从通管1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通出,费时又费力。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管1的上端设有将外部电缆线捆成一束的束环2,外部电缆线穿过束环2后穿入到通管1内。束环2具有捆住外部电缆线的效果。当安装人员将外部电缆线安装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之间的时候,外部电缆线大多是散乱的难以被集中,需要花费安装人员很多精力。束环2的设置使得将外部电缆线捆住,这个时候电缆线便变得相对集中,再将外部电缆线安装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之间便变的方便快速。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组合成通管1,通管1的上端伸入到束环2内。安装人员在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相固定的时候安装人员需要用手扶住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使两者闭合后,再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连接,但这样的方式会给安装人员带来不便,尤其是安装人员腾不出手扶住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但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的合上后嵌入到束环2内后,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不用手扶持也不会打开,这个时候安装人员便可直接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相固定,为安装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束环2包括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的内环壁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翼板23,两个第一翼板23相对设置且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固定孔,将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组合并扣住外部电缆线。外部缆线需要从束环2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出来,那需要将外部电缆线都穿过束环2,这样需要花费安装人员大量的时间,给整个安装工程带来不便,但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的设置免去了整体的束环2带来的不便,直接将外部电缆线整理好,再将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扣住外部电缆线后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捆住,实现快速捆住电缆线。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半管11的外管壁上设有抱箍3,抱箍3抱住外部电线杆且外环壁与第一半管11的外管壁固定连接。通管1直接固定在外部电线杆上需要在外部电线杆打孔通过连接件固定,但常常会影响外部电线杆的美观。抱箍3的设置免去了这样的不便,直接将第一半管11和抱箍3进行固定连接,便可实现将通管1整体固定在外部电线杆上。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抱箍3包括第一抱环3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线保护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线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管(1),所述通管(1)竖直地固定在外部电线杆上,所述通管(1)包括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所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的内管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半管(11)的两侧边和第二半管(12)的两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一半管(11)与第二半管(12)相贴合的一侧边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活页(4),所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相对活页(4)的另一侧边均设有连接片(41),两个所述连接片(41)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片(41)均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连接片(41)上的固定孔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组合成通管(1),外部电缆线从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之间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线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管(1),所述通管(1)竖直地固定在外部电线杆上,所述通管(1)包括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所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的内管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半管(11)的两侧边和第二半管(12)的两侧边相贴合;所述第一半管(11)与第二半管(12)相贴合的一侧边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活页(4),所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相对活页(4)的另一侧边均设有连接片(41),两个所述连接片(41)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片(41)均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相对设置,采用连接件依次穿过两个连接片(41)上的固定孔将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组合成通管(1),外部电缆线从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之间穿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1)的上端设有将外部电缆线捆成一束的束环(2),外部电缆线穿过束环(2)后穿入到通管(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线保护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半管(11)和第二半管(12)组合成通管(1)后,所述通管(1)的上端伸入到束环(2)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缆线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环(2)包括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所述第一固定半环(21)和第二固定半环(22)的内环壁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瑞海汤耀景曹望舒陈韶村蔡丽芳郑贤舜季朝旭宋浩黄欢林慧慧郑晟刘可达厉鹏程陈婷陈坚斯捷南隆毛炳暖蔡明珺林坚瞿海和张立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