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051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苯胺经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氨基磺酸是一种两性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很高,不易挥发,所制备的氨基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产物电阻可以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聚苯胺(PANI)的电导率较高、电化学及光学性质良好、环境稳定性好, 是一个综合性能优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本征态的聚苯胺的电导率实际上是很 低的,但通过质子酸掺杂后,其电导率可提高12个数量级。通常用的质子酸有 HCI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但是HCI掺杂的聚苯胺虽然有很高的电导率, 但是由于HCI容易挥发,所以,所得掺杂聚苯胺的环境稳定性差,不宜保存; 而DBSA掺杂的聚苯胺,虽然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但是它的电导率却远远小 于HCI掺杂的聚苯胺。郑裕东等的专利"易溶高浓度聚苯胺溶液的制备方法"(申请号98109188) 使用了 DBSA作为酸体系进行掺杂制备了导电聚苯胺,虽然溶解性很好,但导 电聚苯胺的电导率相对较低;孙再成等的专利"超低分子量聚苯胺的制备"(申 请号97101355)使用了 HCI进行了掺杂,得到的导电聚苯胺电导率达10S/cm, 但稳定性较差;而万梅香等的专利"一种掺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 00124728)中使用了一种新的酸氨基苯磺酸进行掺杂聚苯胺,但需要用浓盐酸 进行酸化,且电导率为10'6~1 S/cm,相对较低。氨基磺酸是一种化工原料,为无机固体酸(NH2S03H),斜方晶系片状结晶, 无色,无臭,易溶于水,且稳定性很高,不挥发,熔点约为205°C,分解温度 为209°C,在26(TC下可完全分解生成S02、 S03、 !\|2和水等产物,对金属腐 蚀性很低。氨基磺酸是一种中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苯胺经过氧化型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到的氨基磺酸是一种两性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很高,不易 挥发,所制备的氨基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及化学稳定 性,产物电阻可以控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 苯胺经过氧化型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制备步骤为(1) 将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4~16%的溶液;(2)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 : 18~ 1 :4,加入的氧化型引发剂与苯胺的重量比为0.5 :卜3.5: 1,在0 40。C的温 度下,高速搅拌溶液,进行聚合,时间持续2 8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 水洗涤2 4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 苯胺材料的粉末。以上所述氧化型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者为重铬酸钾,或者为碘酸钾。 下面是本专利技术更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4%的溶液;然后加入 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 :4;待溶液均匀后,缓慢滴加氧 化型引发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与苯胺的重量比为1 : 1;在2(TC的温度下,高 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2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 4次, 并用丙酮淋洗,真空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粉末。实施例2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量的重量比为1 : 14;待溶液均匀后,缓 慢滴加氧化型引发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与苯胺的重量比为1.7: 1;在2(TC的 温度下,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6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 4次,并用丙酮淋洗,真空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粉 末。实施例3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5%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量的重量比为1 : 17;待溶液均勾后,缓 慢滴加氧化型引发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与苯胺的重量比为3.5 : 1;在20。C的 温度下,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8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 涤2~4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 材料的粉末。实施例4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14;待溶液均匀后,缓慢滴 加氧化型引发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与苯胺的重量比为17:1;在0-C的温度 下,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6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4 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 粉末。实施例5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14;待溶液均匀后,缓慢滴 加氧化型引发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铵与苯胺的质量比为1.7 : 1;在40'C的温度 下,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6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4 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 粉末。实施例6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 : 14;待溶液均匀后,缓慢滴 加氧化型引发剂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与苯胺的重量比为0.6 : 1;在2(TC的温度下,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6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 4 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 粉末。实施例7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14;待溶液均匀后,缓慢滴 加氧化型引发剂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与苯胺的重量比为1.2 : 1;在2CTC的温度 下,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6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4 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 粉末。实施例8将一定量的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3。/。的溶液;然后加 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量的重量比为1 :14;待溶液均匀后,缓 慢滴加氧化型引发剂碘酸钾,碘酸钾与苯胺的质量比为1 : 1;在2(TC的温度下, 高速搅拌,进行聚合,时间持续6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水洗涤2 4次, 并用丙酮淋洗,,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粉末。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苯胺经过氧化型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制备步骤为(1) 将氨基磺酸溶于蒸馏水中,制成质量浓度为4~16%的溶液;(2) 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苯胺,苯胺的加入量与氨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 : 18~ 1:4,加入的氧化型引发剂与苯胺的质量比为0.5 : 1~3.5 : 1,在0 4CTC的温 度下,高速搅拌溶液,进行聚合,时间持续2 8小时,反应后静置,过滤,用 水洗涤2 4次,并用丙酮淋洗,在真空环境下干燥,得到墨绿色酸掺杂导电聚 苯胺材料的粉末。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 于氧化型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者为重铬酸钾,或者为碘酸钾。全文摘要,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苯胺经过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氨基磺酸是一种两性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很高,不易挥发,所制备的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酸掺杂导电聚苯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氨基磺酸体系下,将苯胺经过氧化型引发剂引发聚合,合成氨基磺酸掺杂的聚苯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辉霞邵亮张国宏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