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传感器用橡胶护套的穿线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领域的传感器装配中,如图1所示,需要将线束10贯穿橡胶护套12。为了确保线束10贯穿橡胶护套12后不会相对橡胶护套12移动,线束10与橡胶护套12需要采用过盈配合,即,橡胶护套12的供线束贯穿的线束通道14的内径r(如图2所示)需要小于线束10的外径R,才能使线束10贯穿线束通道14后,被橡胶护套12紧紧套住。正是因为这种尺寸上的差异,使得在橡胶护套12的线束通道14不扩张的情况下,线束10是无法贯穿其中的。常见的橡胶护套穿线方法,是采用手动操作扩充器械,使其贯穿橡胶护套12的线束通道14,通过扩充器械的扩张来撑开橡胶护套12以使线束通道14的内径r变大,直至大于线束10的外径R,从而使线束10可以贯穿线束通道14。然而,这种扩充器械极易造成橡胶护套12的损坏,继而降低橡胶护套12的性能,影响橡胶护套12对线束10的保护,并且机械扩张橡胶护套12的方式效率低、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橡胶护套扩张的 ...
【技术保护点】
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腔;所述容腔用于容纳所述橡胶护套,且经配置以充入气体,以使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沿垂直于其供线束贯穿的线束通道的方向扩张。
【技术特征摘要】
1.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腔;所述容腔用于容纳所述橡胶护套,且经配置以充入气体,以使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沿垂直于其供线束贯穿的线束通道的方向扩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经配置以合模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容腔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线束经配置以自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容腔继而贯穿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的线束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线束贯穿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的线束通道后的前进路径上;所述橡胶护套穿线设备还包括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经配置以将所述第二开口密封,且可相对所述第二开口移动;所述密封块移动后打开所述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容腔连通,以供气流充入所述容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与所述容腔连通的一端朝向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的线束通道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且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各自的一端与所述容腔连通,以供所述气流充入所述容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的内壁与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的线束通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空隙,以供所述橡胶护套沿垂直于所述线束通道的方向扩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束驱动装置;所述线束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容腔的一侧,经配置以驱动所述线束穿入所述容腔继而贯穿所述容腔内的橡胶护套的线束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橡胶护套穿线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