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44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端接准备;步骤2、螺旋铜铠外壳处理;步骤3、焊接电缆密封支架;步骤4、焊后外观检查;步骤5、检漏试验;步骤6、三同轴电缆接头制作;步骤7、三同轴电缆接头完工后的尺寸检查;步骤8、密封装置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以往核电站同轴电缆一次成功率低的缺陷,已经在AP1000全球首堆三门核电站通过验证,一次成功率达到了100%,能够节约很多材料和人力,而且其工艺的先进性使接头在运行中性能更稳定、更安全,能够使堆外核测系统测试通道在高温、高湿、高辐照的严酷环境下使用60年,比以往核电站同类产品多使用20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NIS)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属于核电站中堆外核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核电站中堆外核测量系统(NIS)是利用堆外核测仪表探测反应堆泄露的中子来反应堆芯功率、功率变化和功率分布,用以控制反应速度和触发停堆,确保反应堆安全。堆外核测仪表探测到的信号极其微弱,为μA级。因此,堆外核测量系统仪表电缆和电缆的端接工艺极难掌握。历史上,秦山核电站二期堆外核测量系统仪表电缆端接的一次成功率只有47%,关键问题是工艺过程步骤不完备、尺寸等参数要求模糊、逻辑顺序不严密等;在大亚湾岭澳商运核电机组上曾发生两起因堆外核测量系统仪表同轴电缆接头异常导致机组被迫停堆检修达96个小时,田湾核电站也因接头密封性能不好导致测试通道的绝缘性能持续下降,这些质量问题的关键原因是端接工艺不先进、技术要求不严格,因此端接完成的接头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而目前最先进的AP1000核电站堆外核测系统同轴电缆接头数量多,每台机组接头数量136个,每套端接材料都要上万美金,十分昂贵,端接每个接头平均耗时2个小时,因此,一次成功率低下造成返工会浪费大量的材料费和推后施工进度,并且AP1000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还要求在事故工况严酷环境下执行其测量功能,并且设计寿命是60年,要比以往核电站的寿命多出20年,因此,以往的端接工艺尤其是密封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先进技术核电站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一次成功率高、节约材料和人力、使接头的性能更稳定安全的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解决了以往的核电站堆外核测量系统仪表同轴电缆端接一次成功率低,浪费材料,推后施工进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端接准备,有以下几个方面:步骤1.1、选择制作环境温度为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步骤1.2、清理杂物,杂物包括灰尘,确保整个端接过程环境清洁;步骤1.3、制作简易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制作电缆头;步骤1.4、清理接线箱,使箱内无灰尘和杂物;清洗进入接线箱内所有电缆;清洗所有端接工具;步骤2、螺旋铜铠外壳处理,有以下步骤:步骤2.1、剥除电缆铜铠的阻燃外护套;步骤2.2、铜铠清洁;步骤2.3、检查铜铠是否损伤;步骤2.4、用三角刀锉,沿圆周方向切割铜铠,露出三同轴电缆;步骤2.5、用方锉修理铜铠端口的毛刺和飞边;步骤2.6、使用尖嘴钳,把铜铠端口修饰成向外翻边的喇叭口形状;步骤2.7、清理掉铜粉;步骤2.8、校正铜铠;步骤3、焊接电缆密封支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检查密封支架各部件的装配顺序;步骤3.2、把密封支架套进电缆;步骤3.3、检查专用电烙铁,清理电烙铁嘴的污物和残留氧化物;步骤3.4、把电烙铁两个插头都插入调压器的插座,接通热电偶和数显温度计监控电烙铁温度;步骤3.5、调压器接通电源预热专用电烙铁;步骤3.6、准备三角铜线,用研磨垫清除干净表面的氧化层;步骤3.7、清理干净三角铜线表面的异物;步骤3.8、把三角铜线一端放入铜铠的螺旋槽内;步骤3.9、用电烙铁和纯锡焊丝点焊三角铜线端部;步骤3.10、用锉刀修整多余的焊肉,用锉刀锉磨平整;步骤3.11、用尖嘴钳夹着三角铜线沿着铜铠螺旋槽向电缆终端旋转,填充铜铠的螺旋槽;步骤3.12、用特制的酚醛树脂夹子,夹住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使密封支架沿着铜铠螺旋槽向电缆终端方向旋转;步骤3.13、剪掉超出密封支架的三角铜线并用锉磨平整;步骤3.14、拧松密封支架上的不锈钢六角螺母,切取事先预留的外护套,冲成两半套在四同轴电缆上挡住不锈钢六角螺母;步骤3.15、把电缆和密封支架一起竖立起来,用操作台上的小型台虎钳夹住电缆,台虎钳的钳口要事先垫上干净的白布;步骤3.16、切一小段事先预留的外护套,塞到外三同轴电缆护套和铜铠之间;步骤3.17、取三个棉签,去掉棉签头,塞到上述塞进的外护套和铜铠之间,三个棉签沿圆周方向互成120°;步骤3.18、切下22~24英寸的焊锡丝备用;步骤3.19、用小型医用注射器吸入助焊剂并注入铜铠外表面和密封支架内表面之间的缝隙;步骤3.20、把专用电烙铁夹在密封支架的圆柱体上;步骤3.21、待助焊剂冒烟时,立即开始填充焊丝和助焊剂,沿圆周转动360°,移除电烙铁;步骤3.22、等待电缆支持结构温度降低到室温;步骤3.23、拔掉三个棉签;步骤3.24、抽出塞入的外护套;步骤3.25、清洁焊后表面,清除焊渣和飞溅;步骤4、焊后外观检查:检查三同轴电缆外护套,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必须从步骤1开始重新端接;步骤5、检漏试验:步骤5.1、用特制的检漏试验装置两半对扣在一起,一端扣在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上,另一端扣在铜铠上,记好在铜铠一端的位置后拿开;步骤5.2、在铜铠与检漏试验装置的缝隙处用缠绕足够的电气胶带密封;步骤5.3、把两套检漏装置的不锈钢管卡子滑过密封支架,临时放置;步骤5.4、在检漏试验装置的“O”型密封圈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脂;步骤5.5、把检漏试验装置两半扣在一起,一端扣在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上,另一端扣在铜铠上的电气胶带上;步骤5.6、再套入两个不锈钢管卡子;步骤5.7、紧固套入的4个不锈钢管卡子,使检漏试验装置的两部分紧固在一起;步骤5.8、把充气装置与检漏试验装置连接在一起;步骤5.9、打开氮气瓶的调节阀向存储罐内充气,直到安装在如存储罐的压力表显示20Psig,关闭氮气瓶的调节阀,停止充气;步骤5.10、打开存储罐的阀门向检漏试验装置充气,若存储罐的压力表稍有降低,再缓慢打开氮气瓶的调节阀使储罐的压力表读数恢复20Psig,关闭调节阀;步骤5.11、在铜铠和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之间的焊缝涂抹检漏液;步骤5.12、目测观察,如果在5分钟时间内没有产生气泡,则认为焊接是合格的;步骤5.13、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焊接是不合格的,必须重新用专用电烙铁加热,额外增加焊丝和适量的助焊剂再次焊接来补焊焊缝的漏点;再次做密封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步骤5.14、松开4个管卡子,拿开检漏试验装置;步骤5.15、取掉电气胶带;步骤5.16、清理检漏试验装置及电缆上的检漏液;步骤6、三同轴电缆接头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1、切掉电缆终端1英寸,切割时确保刀刃垂直于长轴线;步骤6.2、套上外壳组件,放在临时位置;步骤6.3、在电缆端头用美工刀沿圆周划外护套,剥除外护套;步骤6.4、在外护套端口向外切除外屏蔽;步骤6.5、在电缆端头向内划印做记号;步骤6.6、用划线器挑开外屏蔽线向外翻起并轻轻捋直;步骤6.7、套上内环,使内环靠紧外屏蔽线和外护套的根部,内环缺口向外;步骤6.8、用剪刀修剪外屏蔽线使所有的外屏蔽线不超出内环缺口;步骤6.9、自以上步骤6.5划印处剥除外绝缘层;步骤6.10、套中间环与内环靠近临时放置;步骤6.11、挑开内屏蔽线并向外翻起并轻轻捋直,露出内绝缘层;步骤6.12、清洗干净内绝缘层上的黑色碳粉;步骤6.13、在电缆端部向内剥除内绝缘层;步骤6.14、剥除半导体层,露出中心导体;步骤6.16、取出专用压钳,用手握住,使棘轮充分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端接准备,有以下几个方面:步骤1.1、选择制作环境温度为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步骤1.2、清理杂物,杂物包括灰尘,确保整个端接过程环境清洁;步骤1.3、制作简易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制作电缆头;步骤1.4、清理接线箱,使箱内无灰尘和杂物;清洗进入接线箱内所有电缆;清洗所有端接工具;步骤2、螺旋铜铠外壳处理,有以下步骤:步骤2.1、剥除电缆铜铠的阻燃外护套;步骤2.2、铜铠清洁;步骤2.3、检查铜铠是否损伤;步骤2.4、用三角刀锉,沿圆周方向切割铜铠,露出三同轴电缆;步骤2.5、用方锉修理铜铠端口的毛刺和飞边;步骤2.6、使用尖嘴钳,把铜铠端口修饰成向外翻边的喇叭口形状;步骤2.7、清理掉铜粉;步骤2.8、校正铜铠;步骤3、焊接电缆密封支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检查密封支架各部件的装配顺序;步骤3.2、把密封支架套进电缆;步骤3.3、检查专用电烙铁,清理电烙铁嘴的污物和残留氧化物;步骤3.4、把电烙铁两个插头都插入调压器的插座,接通热电偶和数显温度计监控电烙铁温度;步骤3.5、调压器接通电源预热专用电烙铁;步骤3.6、准备三角铜线,用研磨垫清除干净表面的氧化层;步骤3.7、清理干净三角铜线表面的异物;步骤3.8、把三角铜线一端放入铜铠的螺旋槽内;步骤3.9、用电烙铁和纯锡焊丝点焊三角铜线端部;步骤3.10、用锉刀修整多余的焊肉,用锉刀锉磨平整;步骤3.11、用尖嘴钳夹着三角铜线沿着铜铠螺旋槽向电缆终端旋转,填充铜铠的螺旋槽;步骤3.12、用特制的酚醛树脂夹子,夹住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使密封支架沿着铜铠螺旋槽向电缆终端方向旋转;步骤3.13、剪掉超出密封支架的三角铜线并用锉磨平整;步骤3.14、拧松密封支架上的不锈钢六角螺母,切取事先预留的外护套,冲成两半套在四同轴电缆上挡住不锈钢六角螺母;步骤3.15、把电缆和密封支架一起竖立起来,用操作台上的小型台虎钳夹住电缆,台虎钳的钳口要事先垫上干净的白布;步骤3.16、切一小段事先预留的外护套,塞到外三同轴电缆护套和铜铠之间;步骤3.17、取三个棉签,去掉棉签头,塞到上述塞进的外护套和铜铠之间,三个棉签沿圆周方向互成120°;步骤3.18、切下22~24英寸的焊锡丝备用;步骤3.19、用小型医用注射器吸入助焊剂并注入铜铠外表面和密封支架内表面之间的缝隙;步骤3.20、把专用电烙铁夹在密封支架的圆柱体上;步骤3.21、待助焊剂冒烟时,立即开始填充焊丝和助焊剂,沿圆周转动360°,移除电烙铁;步骤3.22、等待电缆支持结构温度降低到室温;步骤3.23、拔掉三个棉签;步骤3.24、抽出塞入的外护套;步骤3.25、清洁焊后表面,清除焊渣和飞溅;步骤4、焊后外观检查:检查三同轴电缆外护套,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必须从步骤1开始重新端接;步骤5、检漏试验:步骤5.1、用特制的检漏试验装置两半对扣在一起,一端扣在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上,另一端扣在铜铠上,记好在铜铠一端的位置后拿开;步骤5.2、在铜铠与检漏试验装置的缝隙处用缠绕足够的电气胶带密封;步骤5.3、把两套检漏装置的不锈钢管卡子滑过密封支架,临时放置;步骤5.4、在检漏试验装置的“O”型密封圈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脂;步骤5.5、把检漏试验装置两半扣在一起,一端扣在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上,另一端扣在铜铠上的电气胶带上;步骤5.6、再套入两个不锈钢管卡子;步骤5.7、紧固套入的4个不锈钢管卡子,使检漏试验装置的两部分紧固在一起;步骤5.8、把充气装置与检漏试验装置连接在一起;步骤5.9、打开氮气瓶的调节阀向存储罐内充气,直到安装在如存储罐的压力表显示20Psig,关闭氮气瓶的调节阀,停止充气;步骤5.10、打开存储罐的阀门向检漏试验装置充气,若存储罐的压力表稍有降低,再缓慢打开氮气瓶的调节阀使储罐的压力表读数恢复20Psig,关闭调节阀;步骤5.11、在铜铠和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之间的焊缝涂抹检漏液;步骤5.12、目测观察,如果在5分钟时间内没有产生气泡,则认为焊接是合格的;步骤5.13、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焊接是不合格的,必须重新用专用电烙铁加热,额外增加焊丝和适量的助焊剂再次焊接来补焊焊缝的漏点;再次做密封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步骤5.14、松开4个管卡子,拿开检漏试验装置;步骤5.15、取掉电气胶带;步骤5.16、清理检漏试验装置及电缆上的检漏液;步骤6、三同轴电缆接头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1、切掉电缆终端1英寸,切割时确保刀刃垂直于长轴线;步骤6.2、套上外壳组件,放在临时位置;步骤6.3、在电缆端头用美工刀沿圆周划外护套,剥除外护套;步骤6.4、在外护套端口向外切除外屏蔽;步骤6.5、在电缆端头向内划印做记号;步骤6.6、用划线器挑开外屏蔽线向外翻起并轻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密封的四同轴电缆端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端接准备,有以下几个方面:步骤1.1、选择制作环境温度为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步骤1.2、清理杂物,杂物包括灰尘,确保整个端接过程环境清洁;步骤1.3、制作简易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制作电缆头;步骤1.4、清理接线箱,使箱内无灰尘和杂物;清洗进入接线箱内所有电缆;清洗所有端接工具;步骤2、螺旋铜铠外壳处理,有以下步骤:步骤2.1、剥除电缆铜铠的阻燃外护套;步骤2.2、铜铠清洁;步骤2.3、检查铜铠是否损伤;步骤2.4、用三角刀锉,沿圆周方向切割铜铠,露出三同轴电缆;步骤2.5、用方锉修理铜铠端口的毛刺和飞边;步骤2.6、使用尖嘴钳,把铜铠端口修饰成向外翻边的喇叭口形状;步骤2.7、清理掉铜粉;步骤2.8、校正铜铠;步骤3、焊接电缆密封支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检查密封支架各部件的装配顺序;步骤3.2、把密封支架套进电缆;步骤3.3、检查专用电烙铁,清理电烙铁嘴的污物和残留氧化物;步骤3.4、把电烙铁两个插头都插入调压器的插座,接通热电偶和数显温度计监控电烙铁温度;步骤3.5、调压器接通电源预热专用电烙铁;步骤3.6、准备三角铜线,用研磨垫清除干净表面的氧化层;步骤3.7、清理干净三角铜线表面的异物;步骤3.8、把三角铜线一端放入铜铠的螺旋槽内;步骤3.9、用电烙铁和纯锡焊丝点焊三角铜线端部;步骤3.10、用锉刀修整多余的焊肉,用锉刀锉磨平整;步骤3.11、用尖嘴钳夹着三角铜线沿着铜铠螺旋槽向电缆终端旋转,填充铜铠的螺旋槽;步骤3.12、用特制的酚醛树脂夹子,夹住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使密封支架沿着铜铠螺旋槽向电缆终端方向旋转;步骤3.13、剪掉超出密封支架的三角铜线并用锉磨平整;步骤3.14、拧松密封支架上的不锈钢六角螺母,切取事先预留的外护套,冲成两半套在四同轴电缆上挡住不锈钢六角螺母;步骤3.15、把电缆和密封支架一起竖立起来,用操作台上的小型台虎钳夹住电缆,台虎钳的钳口要事先垫上干净的白布;步骤3.16、切一小段事先预留的外护套,塞到外三同轴电缆护套和铜铠之间;步骤3.17、取三个棉签,去掉棉签头,塞到上述塞进的外护套和铜铠之间,三个棉签沿圆周方向互成120°;步骤3.18、切下22~24英寸的焊锡丝备用;步骤3.19、用小型医用注射器吸入助焊剂并注入铜铠外表面和密封支架内表面之间的缝隙;步骤3.20、把专用电烙铁夹在密封支架的圆柱体上;步骤3.21、待助焊剂冒烟时,立即开始填充焊丝和助焊剂,沿圆周转动360°,移除电烙铁;步骤3.22、等待电缆支持结构温度降低到室温;步骤3.23、拔掉三个棉签;步骤3.24、抽出塞入的外护套;步骤3.25、清洁焊后表面,清除焊渣和飞溅;步骤4、焊后外观检查:检查三同轴电缆外护套,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必须从步骤1开始重新端接;步骤5、检漏试验:步骤5.1、用特制的检漏试验装置两半对扣在一起,一端扣在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上,另一端扣在铜铠上,记好在铜铠一端的位置后拿开;步骤5.2、在铜铠与检漏试验装置的缝隙处用缠绕足够的电气胶带密封;步骤5.3、把两套检漏装置的不锈钢管卡子滑过密封支架,临时放置;步骤5.4、在检漏试验装置的“O”型密封圈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脂;步骤5.5、把检漏试验装置两半扣在一起,一端扣在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上,另一端扣在铜铠上的电气胶带上;步骤5.6、再套入两个不锈钢管卡子;步骤5.7、紧固套入的4个不锈钢管卡子,使检漏试验装置的两部分紧固在一起;步骤5.8、把充气装置与检漏试验装置连接在一起;步骤5.9、打开氮气瓶的调节阀向存储罐内充气,直到安装在如存储罐的压力表显示20Psig,关闭氮气瓶的调节阀,停止充气;步骤5.10、打开存储罐的阀门向检漏试验装置充气,若存储罐的压力表稍有降低,再缓慢打开氮气瓶的调节阀使储罐的压力表读数恢复20Psig,关闭调节阀;步骤5.11、在铜铠和密封支架的铜圆柱体之间的焊缝涂抹检漏液;步骤5.12、目测观察,如果在5分钟时间内没有产生气泡,则认为焊接是合格的;步骤5.13、如果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焊接是不合格的,必须重新用专用电烙铁加热,额外增加焊丝和适量的助焊剂再次焊接来补焊焊缝的漏点;再次做密封试验,直至合格为止;步骤5.14、松开4个管卡子,拿开检漏试验装置;步骤5.15、取掉电气胶带;步骤5.16、清理检漏试验装置及电缆上的检漏液;步骤6、三同轴电缆接头制作,包括以下步骤:步骤6.1、切掉电缆终端1英寸,切割时确保刀刃垂直于长轴线;步骤6.2、套上外壳组件,放在临时位置;步骤6.3、在电缆端头用美工刀沿圆周划外护套,剥除外护套;步骤6.4、在外护套端口向外切除外屏蔽;步骤6.5、在电缆端头向内划印做记号;步骤6.6、用划线器挑开外屏蔽线向外翻起并轻轻捋直;步骤6.7、套上内环,使内环靠紧外屏蔽线和外护套的根部,内环缺口向外;步骤6.8、用剪刀修剪外屏蔽线使所有的外屏蔽线不超出内环缺口;步骤6.9、自以上步骤6.5划印处剥除外绝缘层;步骤6.10、套中间环与内环靠近临时放置;步骤6.11、挑开内屏蔽线并向外翻起并轻轻捋直,露出内绝缘层;步骤6.12、清洗干净内绝缘层上的黑色碳粉;步骤6.13、在电缆端部向内剥除内绝缘层;步骤6.14、剥除半导体层,露出中心导体;步骤6.16、取出专用压钳,用手握住,使棘轮充分释放,模具完全打开;步骤6.17、打开中心插针包装,选择银色插针插入中心导体,使中心插针尾部紧紧靠住内绝缘,放入压钳定位,中心插针的后肩紧靠在压模的后背上,插针的U型槽放入压钳的“CC”定位槽;步骤6.18、保持电缆和插针成一直线,插针与电缆靠紧,紧握压钳,使两个手柄向一起合拢,直至感觉到不再着力,棘轮此刻充分释放,钳口能够完全打开,插针压接完毕,步骤6.19、从压钳中取出压好的插针和电缆;步骤6.20、借助辅助工具,对应端插入内壳组件;步骤6.21、把压接好的插针插入内壳组件,确认插针与内壳组件咬合牢靠;步骤6.22、展开内屏蔽线,覆盖内壳组件的麻眼并均匀分布,直到内壳组件的后肩,修剪超出内壳组件后肩的所有内屏蔽编织线,步骤6.23、滑动中间环顶到内壳组件的后肩,覆盖住内屏蔽线,之前要修剪干净超出中间环和内壳组件后肩接口处的内屏蔽线;步骤6.24、取出专用压钳,用手握住,使棘轮充分释放,模具完全打开;步骤6.25、把电缆及内壳组件放入压钳定位,压钳的前肩靠近压钳“内屏蔽定位槽”压模落在中间环上,步骤6.26、握紧电缆使电缆与压钳始终保持垂直,紧握压钳,使两个手柄向一起合拢,直至感觉到不再着力,棘轮此刻充分释放,钳口能够完全打开,内壳组件压接完毕;步骤6.27、再次确认外屏蔽线不超出内环的缺口,布置均匀;步骤6.28、借助辅助工具,对应端插入压接好的内壳组件;步骤6.29、滑动外壳组件,直至与内壳组件的卡簧连接器咬合在一起;步骤6.30、取出专用压钳,用手握住,使棘轮充分释放,模具完全打开,拔出止动销,掰开压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贵龙李伟彪阳路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