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34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电容器、第二控制模块、补偿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器件。数据写入模块根据来自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将来自数据信号端的数据信号提供至第一节点。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将来自补偿模块的阈值补偿信号或者来自初始化信号端的初始化信号提供至第二节点。电容器存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将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提供至驱动模块。补偿模块向第一控制模块提供阈值补偿信号。驱动模块根据第一节点的电压和第一电压信号,向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发光器件根据驱动电流而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相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LCD)装置,新一代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装置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的对比度,更广的视角,更大的工作温度范围,不需要背光单元,色彩鲜艳及轻薄等优点,因此OLED显示技术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显示技术。当前OLED的主流发展方向是通过改变直接驱动OLED发光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来控制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电流的大小以实现发光亮度的变化。然而在制作驱动晶体管的过程中,由于工艺偏差会导致不同位置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存在差异。并且随着工作时间延迟及使用环境改变,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会发生漂移。另一方面,在显示器件中,各像素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导致电源的压降(I-RDrop)不同,从而对驱动OLED的电流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其能够采用单个控制信号完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各项操作,提高电路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电容器、第二控制模块、补偿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器件。数据写入模块与数据信号端、控制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将来自数据信号端的数据信号提供至第一节点。第一控制模块与控制信号端、初始化信号端、第二节点和补偿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将来自补偿模块的阈值补偿信号或者来自初始化信号端的初始化信号提供至第二节点。电容器被耦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并被配置为存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压信号端、控制信号端和驱动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提供至驱动模块。补偿模块与第一电压信号端和第一控制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向第一控制模块提供阈值补偿信号。驱动模块与第一节点、第二控制模块和发光器件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第一节点的电压和第一电压信号,向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驱动模块耦接,其第二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驱动电流而发光。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补偿模块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一晶体管的类型和第二晶体管的类型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耦接,其第一极与第二控制模块耦接,其第二极与发光器件耦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补偿模块可包括第四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与第一控制模块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数据写入模块可包括第五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耦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可包括第六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驱动模块耦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驱动模块、补偿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中的晶体管的类型与数据写入模块中的晶体管的类型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还可包括复位模块。复位模块与发光器件并联耦接,并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对发光器件进行复位。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复位模块可包括第七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端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七晶体管的类型与驱动模块中的晶体管的类型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电容器和发光器件。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耦接。电容器被耦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耦接,其第一极与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其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端耦接。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耦接。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第二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第一晶体管与第二晶体管的类型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的类型与第五晶体管的类型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七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七晶体管的类型与第三晶体管的类型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上述像素驱动电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第一时间段,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向第一节点提供数据信号,向第二节点提供初始化信号,以对电容器进行充电。在第二时间段,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向第二节点提供阈值补偿信号,通过电容器保持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以控制第一节点的电压,并根据第一节点的电压和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使发光器件发光。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间段,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对发光器件进行复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如上的像素驱动电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的阵列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能够采用单个控制信号,在两个阶段内完成对像素驱动电路的数据写入、复位、阈值电压及电源I-RDrop的补偿以及发光,从而提高电路的处理速度和稳定性。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能够减少控制信号的数量,增加内部信号的布线余量,简化外围信号驱动电路的设计并减少信号间的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性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图3是图1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另一示例性电路图;图4示出用于像素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示意性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其中,驱动模块采用P型晶体管;图7是图5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另一示例性电路图,其中,驱动模块采用P型晶体管;图8是图2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信号的仿真图;图9是图6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信号的仿真图;图10是图5所示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再一个示例性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电容器、第二控制模块、补偿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与数据信号端、控制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所述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将来自所述数据信号端的数据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信号端、初始化信号端、第二节点和所述补偿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来自所述补偿模块的阈值补偿信号或者来自所述初始化信号端的初始化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电容器被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并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压信号端、所述控制信号端和所述驱动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提供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提供所述阈值补偿信号;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和所述发光器件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向所述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耦接,第二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驱动电流而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电容器、第二控制模块、补偿模块、驱动模块和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与数据信号端、控制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来自所述控制信号端的控制信号,将来自所述数据信号端的数据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信号端、初始化信号端、第二节点和所述补偿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来自所述补偿模块的阈值补偿信号或者来自所述初始化信号端的初始化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电容器被耦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并被配置为存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一电压信号端、所述控制信号端和所述驱动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的第一电压信号提供至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补偿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耦接,并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提供所述阈值补偿信号;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和所述发光器件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向所述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耦接,第二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端耦接,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驱动电流而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其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所述补偿模块耦接,其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第二晶体管,其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所述初始化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耦接,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类型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类型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其控制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其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耦接,其第二极与所述发光器件耦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其控制极和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耦接,其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其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耦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其控制极与所述控制信号端耦接,其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端耦接,其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模块耦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模块、所述补偿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的晶体管的类型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中的晶体管的类型不同。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与所述发光器件并联耦接,并与所述控制信号端耦接,并被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加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