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197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和带有旁开扣的腰带,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和圆台形第二套体,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该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不但能有效对回弹仪进行防护,提高回弹仪的使用寿命,而且检测人员利用该携带装置携带回弹仪进行登高作业,安全性高,有效保证了工地中的安全生产。

Carrying device for climbing operation of rebound instru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rtable device with a hammer climbing, including the main protective cover, protective cover and a cylindrical side side buckle, the main protective sleeve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body and the first set of round second sets, second sets of body is the inside diameter of more than second sets of body head end of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main. The protectiv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long strip of import and export, import and export departmen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fastener. Carrying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with the resiliometer climbing, use convenient,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esiliometer,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hammer, and the device for testing personnel carrying aloft work carrying hammer, high safety,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属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技术介绍
回弹仪的基本原理是用弹簧驱动重锤,重锤以恒定的动能撞击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接触的弹击杆,使局部混凝土发生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重锤的反弹动能,当反弹动能全部转化成势能时,重锤反弹达到最大距离,仪器将重锤的最大反弹距离以回弹值(最大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的名义显示出来。现常用的ZC3-A型回弹仪用于检测10-60Mpa范围内的砼抗压强度,系统标准能量为2.207J,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中型回弹仪并由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混凝土回弹仪》(JJG817-93)及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监制。ZC3-A型回弹仪具有轻便、灵活、价廉、不需电源、易掌握、按钮采用拉伸工艺不易脱落、指针易于调节摩擦力,是适合现场使用的无损检测的首选仪器。但是,在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中,对梁类较高构件的检测,需要借助梯子等设施进行登高检测;而在登高过程中,由于持握回弹仪,只能单手攀登梯子,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和带有旁开扣的腰带,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和圆台形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套体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套体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的尾端与第一套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副保护套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所述副保护套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的尾端与第二套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第一拉链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套体的首端,第一拉链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体的尾端;所述腰带的一端与第二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带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壁固设有最少一个附件袋,附件袋的袋口固设有第二拉链。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套体的内壁固设有多根减震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副保护套和第二套体之间设置有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包括尼龙绒带和尼龙钩带,所述尼龙绒带的背面与副保护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尼龙钩带的背面与第二套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不但能有效对回弹仪进行防护,提高回弹仪的使用寿命,而且检测人员利用该携带装置携带回弹仪进行登高作业,安全性高,有效保证了工地中的安全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2和带有旁开扣31的腰带3,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11和圆台形第二套体12,所述第一套体11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一套体11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11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第二套体12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12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11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的尾端与第一套体11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121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副保护套2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21,所述副保护套2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2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2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2的尾端与第二套体1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21与第二容纳腔121连通;所述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13,第一拉链1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套体12的首端,第一拉链1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体11的尾端;所述腰带3的一端与第二套体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带3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体11的外壁固设有最少一个附件袋4,附件袋4的袋口固设有第二拉链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体11的内壁固设有多根减震棒112。进一步地,所述副保护套2和第二套体12之间设置有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包括尼龙绒带51和尼龙钩带52,所述尼龙绒带51的背面与副保护套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尼龙钩带52的背面与第二套体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使用方法,先拉开第一拉链13,将ZC3-A型回弹仪塞入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2中,其中ZC3-A型回弹仪的主体为圆柱形,ZC3-A型回弹仪的主体位于第一容纳腔111中,ZC3-A型回弹仪的端部为圆台形,ZC3-A型回弹仪的端部位于第二容纳腔121中,ZC3-A型回弹仪的弹击杆位于第三容纳腔21中,然后闭合第一拉链13,再打开腰带3上的旁开扣31,将腰带3系在检测人员的腰上,最后闭合旁开扣31;等检测人员登到指定高度进行高空作业时,再拉开第一拉链13,取出ZC3-A型回弹仪进行检测作业。该过程中,由于无需持握回弹仪,检测人员可以双手攀登梯子,不存在安全隐患。其中,第一套体11保护ZC3-A型回弹仪的主体,并且减震棒112还能进一步保护ZC3-A型回弹仪中的指针块、刻度尺等显示结构,避免ZC3-A型回弹仪被损坏;第二套体12保护ZC3-A型回弹仪的端部,由于所述副保护套2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11首端的内径,该种结构的第二套体12不但方便组装、连接固定,而且还便于将ZC3-A型回弹仪装入主保护套和副保护套2中;副保护套2保护弹击杆,由于弹击杆可收缩,当弹击杆收缩时,可将副保护套2折叠然后通过尼龙搭扣固定,方便在后续存放。附件袋4中可放置记录纸、记录笔、备用的弹击杆等附件,方便使用,还能防止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丢落,还方便取用,实施效果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2)和带有旁开扣(31)的腰带(3),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11)和圆台形第二套体(12),所述第一套体(11)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一套体(11)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11)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第二套体(12)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12)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11)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的尾端与第一套体(11)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121)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副保护套(2)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21),所述副保护套(2)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2)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2)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2)的尾端与第二套体(1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容纳腔(21)与第二容纳腔(121)连通;所述主保护套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进出口,进出口处固设有第一拉链(13),第一拉链(1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套体(12)的首端,第一拉链(1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套体(11)的尾端;所述腰带(3)的一端与第二套体(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腰带(3)的另一端与第一套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弹仪登高作业用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护套、圆柱形副保护套(2)和带有旁开扣(31)的腰带(3),所述主保护套包括圆柱形第一套体(11)和圆台形第二套体(12),所述第一套体(11)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一容纳腔(111),所述第一套体(11)的尾端封闭且第一套体(11)的首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的内部设置有圆台形的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第二套体(12)的首端敞开且第二套体(12)的尾端敞开,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尾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套体(11)首端的内径,所述第二套体(12)的尾端与第一套体(11)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容纳腔(121)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副保护套(2)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第三容纳腔(21),所述副保护套(2)的首端封闭且副保护套(2)的尾端敞开,所述副保护套(2)尾端的内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套体(12)首端的内径,所述副保护套(2)的尾端与第二套体(1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然彭建和沈龙张杨陈兆勇阮剑侯高峰王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