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969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眩光评价区域和计算对比眩光值G、眩光值最小限值GL、眩光值最高限值GH及眩光值最佳值GO,可实现对照明装置的眩光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与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可实现对照明装置的眩光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与评价,具有评价客观准确,评价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测试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夜间驾驶车辆,需要机动车照明装置进行良好的照明,以使驾驶员看清前方路况及障碍物。但是机动车辆的照明装置在为车辆驾驶员提供照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对向驾驶员带来了炫目,严重的炫目是带来潜在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照明和眩光评价是道路照明中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和道路照明的直接效果相关,一个和对向驾驶员的眩光感受直接相关。而前照明装置眩光一直是道路照明中最具争议和最复杂的评价指标,因为眩光的效果不但和车灯的直接照明相关,而且还与人眼的主观感受、环境的背景和亮度相关,很难复现,也很难用一个直接的物理指标来进行有效的评价。如何在提供充足的前方照明和避免对对方驾驶员的眩目,这两方面之间进行良好的平衡和协调,是多年以来汽车界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评价一个机动车照明装置的性能的好坏,就需要同时评价其对前方路况的照明效果,又要对照明装置同时存在的炫目作用进行有效的评价。本技术方案在基于对50种车型汽车车灯的全面光学性能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可对对方驾驶员的眩光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和评价,具有评价客观准确,评价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眩光评价区域1和计算对比眩光值G、眩光值最小限值GL、眩光值最高限值GH及眩光值最佳值GO可实现对照明装置的眩光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与评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步骤1:根据CIE88-2010《车辆前照明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要求,确定前照明装置测量的眩光评价区域1,把确定的眩光评价区域1等分为4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的尺寸为1.150米×0.138米,面积为0.1587m2,根据来车驾驶员眼睛在所有可能位置的概率,对步骤1中等分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三档不同的权重值;步骤2: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G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照度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得出该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G;步骤3:根据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设定的标准测试点的位置和最低限值,对步骤1中眩光评价区域1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最低限值,然后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最小限值GL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最低限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再除以2,得出该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最小限值GL;步骤4:根据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设定的标准测试点的位置和最高限值,对步骤1中眩光评价区域1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最高限值,然后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最高限值GH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最高限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再除以2,得出该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最高限值GH;步骤5:根据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设定的标准测试点的位置和最高限值及最低限值,对步骤1中眩光评价区域1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最佳值,然后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最佳值Go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眩光值最佳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再除以2,得出眩光值最佳值Go。;步骤6:根据在步骤1-5中计算得出的前照明装置的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G、眩光值最小限值GL、眩光值最高限值GH、眩光值最佳值Go,对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进行有效评价,眩光值最佳值Go为基准,越靠近眩光值最佳值Go,眩光的影响越小,并且同时根据眩光值G、眩光值最小限值GL、眩光值最高限值GH的相对归一化位置进行前照明装置的眩光有效评价。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中,在步骤1中,在先按照CIE188-2010《车辆前照明系统性能评价方法》中提供的方法,测试前照明装置的空间光分布,该眩光评价区域1下边缘距路面0.93米高,上边缘距地面1.62米,右边缘在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以右1.3米,左边缘在车辆纵向中心平面以左7.9米。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眩光值G的计算方法公式为:其中G为眩光评价区域1中眩光值,Ei为每个小区域处的照度值,Si为每个小区域的面积,Wi为每个小区域的权重系数。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眩光值最小限值GL的计算方法公式为:其中GL为眩光评价区域1中眩光值最小限值,EiL为每个小区域处的照度值的最小值要求,Si为每个小区域的面积,Wi为每个小区域的权重系数。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眩光值最高限值GH的计算方法公式为:其中GH为眩光评价区域1中眩光值最高限值,EiH为每个小区域处的照度值的最大允许值,Si为每个小区域的面积,Wi为每个小区域的权重系数。进一步的,在步骤5中,眩光值最佳值GO的计算方法公式为:其中GO为眩光评价区域1中眩光值最佳值,EiO为每个小区域处的照度值的最佳值,Si为每个小区域的面积,Wi为每个小区域的权重系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通过分析眩光评价区域1和计算对比眩光值G、眩光值最小限值GL、眩光值最高限值GH及眩光值最佳值GO,可实现对照明装置的眩光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与评价。具有评价客观准确,评价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眩光评价区域1道路鸟瞰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眩光评价区域1第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眩光评价区域1权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眩光测试点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中标准中规定的测试点在眩光评价区域1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步骤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眩光评价区域1;11-来车驾驶员眼睛可能位置概率曲线;13-车辆纵轴的垂直线;21-测试点1;22-测试点2;23-测试点3;24-测试点4;25-测试点5;26-测试点6;27-测试点7;28-测试点8;29-测试点B50L;3-明暗截止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根据CIE88‑2010《车辆前照明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要求,确定前照明装置测量的眩光评价区域(1),把确定的眩光评价区域(1)等分为4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的尺寸为1.150米×0.138米,面积为0.1587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根据CIE88-2010《车辆前照明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要求,确定前照明装置测量的眩光评价区域(1),把确定的眩光评价区域(1)等分为4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的尺寸为1.150米×0.138米,面积为0.1587m2,根据来车驾驶员眼睛在所有可能位置的概率,对步骤1中等分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三档不同的权重值;步骤2: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G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照度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得出该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G;步骤3:根据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设定的标准测试点的位置和最低限值,对步骤1中眩光评价区域(1)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最低限值,然后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最小限值GL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最低限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再除以2,得出该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最小限值GL;步骤4:根据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设定的标准测试点的位置和最高限值,对步骤1中眩光评价区域(1)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最高限值,然后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最高限值GH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最高限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再除以2,得出该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最高限值GH;步骤5:根据国际标准ECER112及国家标准GB4599设定的标准测试点的位置和最高限值及最低限值,对步骤1中眩光评价区域(1)的40个小区域分别赋予最佳值,然后对眩光评价区域(1)进行眩光值最佳值Go的计算,即:首先逐一计算步骤1中任一小区域的眩光值最佳值、对应面积及对应权重三者之积,然后对40个小区域的积求和再除以2,得出眩光值最佳值步骤6:根据在步骤1-5中计算得出的前照明装置的眩光评价区域(1)的眩光值G、眩光值最小限值GL、眩光值最高限值GH、眩光值最佳值Go,对机动车前照明装置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李海斌赵准王铁城朱瑛张大垒柳沛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