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788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其包括箱体、箱门、滑槽、固定柱、连接绳、把手、门锁顶出机构和配重锤,箱体上设有开口,滑槽垂直设置在开口的两侧边,箱门活动设置在滑槽上;配重锤通过连接绳与箱门上的固定柱相连接;需要打开时,控制门锁顶出机构回缩与锁块相分离,在配重锤自身重力配合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轻松拉动箱门上行或通过加重配重锤的重量实现箱门自动上行而达到自动打开的目的;需要关闭时,手拉动把手带动箱门下行,实现关闭的目的,同时门锁顶出机构伸出顶压在锁块上,实现锁紧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给检测工序操作带来便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整体紧凑,横向占用空间小,利于节省空间。

Counterweight structure of automatic protective do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door counterweigh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 box door, a chute, a fixed column, a connecting rope, handle, door lock ej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eight, an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box, chut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opening edge of the box door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chu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mmer; the fixed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pe and the box door needs to be opened; when the door lock control ejection mechanism retraction phase separation and lock block, in the distribution of weight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with, can easily pull the door up or by in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heavy hammer with automatic door to automatically open up the purpose; need to shut down, the master hand pull box door dow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hutting down the door at the same time, the ejection mechanism out of top pressure in the lock block,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ocking;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detect, The process operation brings convenience, thereby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besides, the whole is compact, and the transverse occupation space is smal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av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
本技术涉及防护门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样瓶测试机上的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如可乐等,大量采用塑料瓶包装,在塑料瓶生产过程中,需对其的对外形和耐内压力进行抽样检测;为此,无论是生产塑料瓶的企业还是使用塑料瓶的用户,样瓶测试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有的样瓶测试机虽然能满足日常使用要求,但是其上的防护门均为手动打开结构,给操作使用带来不方便。而且防护门均为对开方式,较为占有两侧空间,占用位置大,不利于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自动打开,给操作使用带来方便的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其包括箱体、箱门、滑槽、固定柱、连接绳、把手、门锁顶出机构和配重锤,所述箱体的正面上设有开口,滑槽垂直设置在开口的两侧边,所述箱门活动设置在滑槽上,并能作升降动作而相应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固定柱设置在箱门的背面底部,所述把手设置在箱门的正面,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前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前导轮,该箱体内的上部后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后导轮,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柱上,另一端依次绕经前导轮和后导轮,并与所述配重锤相连接,所述门锁顶出机构设置在箱体的顶面前部中间位置,并在所述箱门上设有与其相对应锁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门锁顶出机构包括直线驱动装置和设置在该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元件上的锁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气缸、油缸或直线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绳为不锈钢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箱体内设有内箱,该内箱的上部设有样瓶夹具组件,该内箱底面设有延伸出箱体的排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滑槽与箱门之间的配合处采用迷宫式防水结构,有效防止测试样品爆破时高压水溅射到箱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需要打开时,控制门锁顶出机构回缩与锁块相分离,在配重锤自身重力配合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轻松拉动箱门上行或通过加重配重锤的重量实现箱门自动上行而达到自动打开的目的;需要关闭时,手拉动把手带动箱门下行,实现关闭的目的,同时门锁顶出机构伸出顶压在锁块上,实现锁紧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给检测工序操作带来便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整体紧凑,横向占用空间小,利于节省空间。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其包括箱体1、箱门2、滑槽3、固定柱4、连接绳5、把手6、门锁顶出机构7和配重锤8,所述箱体1的正面上设有开口,滑槽3垂直设置在开口的两侧边,所述箱门2活动设置在滑槽3上,并能作升降动作而相应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较佳的,在滑槽3与箱门2之间的配合处采用迷宫式防水结构,有效防止测试样品爆破时高压水溅射到箱外。所述固定柱4设置在箱门2的背面底部,所述把手6设置在箱门2的正面,所述箱体1内的上部前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前导轮9,该箱体1内的上部后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后导轮10,所述连接绳5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柱4上,另一端依次绕经前导轮9和后导轮10,并与所述配重锤8相连接,所述门锁顶出机构7设置在箱体1的顶面前部中间位置,并在所述箱门2上设有与其相对应锁块11。所述箱体1内设有内箱12,该内箱12的上部设有样瓶夹具组件13,该内箱12底面设有延伸出箱体1的排水管14。具体的,所述门锁顶出机构7包括直线驱动装置和设置在该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元件上的锁头。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优选为气缸,其它实施例中,该直线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油缸或直线电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5优选为不锈钢绳,使用寿命长。其它实施例中,该连接绳5也可以为其它材料的绳子,如玻璃纤维绳等。需要打开箱门2时,控制门锁顶出机构7回缩与锁块11相分离,配重锤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连接绳5拉动箱门2上行,实现自动打开箱门2的目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减轻配重锤的重量,通过配重锤的自身重力配合的作用来实现轻松拉动箱门上行的目的。需要关闭箱门2时,手拉动把手6带动箱门2下行,实现关闭的目的,同时门锁顶出机构7伸出顶压在锁块11上,实现锁紧箱门2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给检测工序操作带来便利,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箱门、滑槽、固定柱、连接绳、把手、门锁顶出机构和配重锤,所述箱体的正面上设有开口,滑槽垂直设置在开口的两侧边,所述箱门活动设置在滑槽上,并能作升降动作而相应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固定柱设置在箱门的背面底部,所述把手设置在箱门的正面,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前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前导轮,该箱体内的上部后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后导轮,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柱上,另一端依次绕经前导轮和后导轮,并与所述配重锤相连接,所述门锁顶出机构设置在箱体的顶面前部中间位置,并在所述箱门上设有与其相对应锁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护门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箱体、箱门、滑槽、固定柱、连接绳、把手、门锁顶出机构和配重锤,所述箱体的正面上设有开口,滑槽垂直设置在开口的两侧边,所述箱门活动设置在滑槽上,并能作升降动作而相应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固定柱设置在箱门的背面底部,所述把手设置在箱门的正面,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前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前导轮,该箱体内的上部后端两侧位置各设有一后导轮,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柱上,另一端依次绕经前导轮和后导轮,并与所述配重锤相连接,所述门锁顶出机构设置在箱体的顶面前部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祝斌白仲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嘉仪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肇庆市嘉仪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