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9691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由雨水过滤系统和清水池系统组成,所述雨水过滤系统的底部与清水池系统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处构成雨水过桥,其中,雨水过滤系统内设置有透水球、透水板,所述透水球、透水板用于过滤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收、滤、存、净、排为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性缺水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很多地区的缺水人们只能通过打水井的方式缓解,但因为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急剧恶化,且地下水也只能靠雨水、河水来补充,其水质无法满足日常使用,且净水很快下渗地下,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用水问题。传统的做法一者为钢筋混凝土池,其施工周期长,对地形要求高,因地制宜性差,雨水过滤能力差,无法对雨水进行保鲜;二者使用塑料模块储水池,水质易变坏,稳定性能差,现在采用的渗透材料透水性不稳定,且透水性不好,严重影响雨水的入渗、储存,使用大量自然资源,开发或开采时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由雨水过滤系统和清水池系统组成,所述雨水过滤系统的底部与清水池系统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构成雨水过桥,其中所述雨水过滤系统内设置有透水球、透水板,所述透水球、透水板用于过滤雨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为等腰梯形体,其外层为防水透气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优选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由雨水过滤系统和清水池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系统的底部与清水池系统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构成雨水过桥,其中雨水过滤系统内设置有透水球、透水板,所述透水球、透水板用于过滤雨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由雨水过滤系统和清水池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系统的底部与清水池系统的底部相连通,在其连通构成雨水过桥,其中雨水过滤系统内设置有透水球、透水板,所述透水球、透水板用于过滤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为等腰梯形体,其外层为防水透气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球的尺寸范围为Φ50mm~Φ130mm,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过滤精度为0.02cm~0.1cm;所述透水板的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过滤精度为0.05cm~0.1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系统为立方体形状,由防水透气膜、透水球、透水板组成,其内部中空的部位为调水井。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系统中的所述透水球的尺寸范围为Φ50mm~Φ130mm,其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过滤精度为0.02cm~0.1cm;所述清水池系统中的所述透水板的填料包含粉煤灰、石英砂、多孔陶瓷,过滤精度为0.05cm~0.1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系统中,所述透水球与所述透水板的过滤精度设置的基本配合分层为:过滤精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卓舒孟宪娴原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