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森林专利>正文

一种PVC工程助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60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工程助剂,包括如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40%-60%;季戊四醇:15%-25%;异辛醇:10%-15%;甲基丙稀酸:8%-12%;冰醋酸:2%-6%;双氧水:2%-6%。配比溶解后酯化并经185℃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生产加入PVC时只需要一次添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不含有二辛酯,无毒。加工出的成品透明度高。聚合温度降低了5-10℃,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一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PVC工程助剂的增塑效果是现有技术中增塑剂的两倍,增强效果是现有技术中增强剂的80%左右,内润滑与现有技术中内润滑剂相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VC工程助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增强、增塑及内润滑效果的PVC工程助剂。
技术介绍
PVC (聚氯乙烯)是PE (聚乙烯)的氯聚合物,是使用量较大的塑料之一, 现在仍然在大量使用,其消耗量仅次于聚乙烯和聚丙烯。聚氯乙烯制品形式十 分丰富,可分为硬聚氯乙烯、软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糊三大类。硬聚氯乙烯主 要用于管材、门窗型材、片材等挤出产品,以及管接头、电气零件等注塑件和 挤出吹型的瓶类产品,它们约占聚氯乙烯65%以上的消耗。软聚氯乙烯主要用于 压延片、汽车内饰品、手袋、薄膜、标签、电线电缆、医用制品等。因为聚氯乙烯固有的分子结构特点和聚合方式,如果直接作为唯一原料生产出塑料产品,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聚氯乙烯对光、热的稳定性较差。在不加热稳定剂的情况下,聚氯乙烯10(TC时开始分解, 13(TC以上分解更快。受热分解出氯化氢有毒气体,并变色,阳光中的紧外线和 氧会使聚氯乙烯发生光氧化分解,因而使聚氯乙烯的柔性下降,最后发脆。聚 氯乙烯的抗冲击性能差,耐寒性不理想,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的使用温度下限为 -15。C,软质聚氯乙烯塑料为-3CTC,显然无法满足对于聚氯乙烯制品在生活中 和工业中的使用要求。因此,在聚氯乙烯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通常在聚氯乙烯树脂粉末的加 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其他化学原料来改变聚氯乙烯的化学性质,从而使其产品满足对聚氯乙烯产品的物理、化学上的性质要求。此类添加的化学原料称为PVC工程助剂,在聚氯乙烯工业中,常见的PVC 工程助剂包括增塑剂、增强剂、内润滑剂三类。增塑剂是指凡能和树脂均匀混合,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变化,但能降低物料的 玻璃化温度和塑料成型加工时的熔体黏度,且本身保持不变,或虽起化学变化但 能长期保留在塑料制品中并能改变树脂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这些性能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或低熔点的固体,均称为增塑剂。目前PVC行业中采用二辛酯和环氧大豆油(环氧脂肪酸酯)作为增塑剂,其中,二辛酯有毒,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且二辛酯的增塑效果不是很好,需要使用较大量的二辛酯才能达到产品的增塑要求。增强剂是指凡能和树脂均匀混合,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变化,但能加强物料本 身的物理强度和耐冲击性,且本身保持不变,或虽起化学变化但能长期保留在塑 料制品中并能改变树脂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这些性能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或低熔点的固体,称为增强剂。目前PVC行业中采用MBS和色拉油作为增强剂。内润滑剂的作用在于通过在聚氯乙烯成型过程中添加,可以使聚氯乙烯产 品增加其表面光滑度,更加适合应用。目前PVC行业中采用季戊四醇作为内润 滑剂。目前使用的增塑剂、增强剂、内润滑剂存在很多缺陷1. 增塑剂、增强剂、内润滑剂三种助剂功能不同,性质各异,需要分别添 加,导致生产效率低下;2. 二辛酯有毒,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且二辛酯的增塑效果不是很好,需要 使用较大量的二辛酯才能达到产品的增塑要求;3. 这三种助剂添加后对PVC的透明度有一定影响,降低了成品的透明度;4.物质熔点较高,生产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PVC工程助剂,包括如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40%-60%季戊四醇15% --25%异辛醇10% --15%甲基丙稀酸8% -12%冰醋酸2% -6%双氧水2% _6%作为优选,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 50%季戊四醇 20%异辛醇 12%甲基丙稀酸 10%冰醋酸 4%双氧水 4% 。作为优选,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 植物脂肪酸 40% 季戊四醇 25% 异辛醇 15% 甲基丙稀酸 10% 冰醋酸 5% 双氧水 5% 。作为优选,各组分质量巨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 60%季戊四醇 15%异辛醇 10%甲基丙稀酸 8%冰醋酸 5%双氧水 2% 。 作为优选,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 53%季戊四醇 17%异辛醇 10%甲基丙稀酸 12%冰醋酸 6%双氧水 2% 。作为优选,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 45%季戊四醇 22%异辛醇 15%甲基丙稀酸 12%冰醋酸 2%双氧水 4% 。作为优选,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 43%季戊四醇 21%异辛醇 15%甲基丙稀酸 12%冰醋酸 3%双氧水 6%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植物脂肪酸、季戊四醇、异辛醇、甲基丙 稀酸、冰醋酸、双氧水按一定比例配比,溶解后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 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生产加入PVC时只需要一次添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不含有二辛酯,也不含有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无危害。各组分均透明,添加后提高了成品的透明度。聚合温度降低了 5-l(TC,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一份本专利技术的PVC工程助剂的增塑效果是现有技术中增塑剂的两倍,增强效果 是现有技术中增强剂的80%左右,内润滑与现有技术中内润滑剂相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脂肪酸50%;季戊四醇20%;异辛醇12%; 甲基丙稀酸10%;冰醋酸4%;双氧水4% 。按上述比例配比后混合溶解, 再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 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实施例二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脂肪酸40%;季戊四醇25%;异辛醇15%; 甲基丙稀酸10%;冰醋酸5%;双氧水5% 。按上述比例配比后混合溶解,再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实施例三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脂肪酸60%;季戊四醇15%;异辛醇10%; 甲基丙稀酸8%;冰醋酸5%;双氧水2% 。按上述比例配比后混合溶解,再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实施例四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脂肪酸53%;季戊四醇17%;异辛醇10%; 甲基丙稀酸12%;冰醋酸6%;双氧水2% 。按上述比例配比后混合溶解,再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实施例五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脂肪酸45%;季戊四醇22%;异辛醇15%; 甲基丙稀酸12%;冰醋酸2%;双氧水4% 。按上述比例配比后混合溶解,再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实施例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脂肪酸43%;季戊四醇21%;异辛醇15%; 甲基丙稀酸12%;冰醋酸3%;双氧水6% 。按上述比例配比后混合溶解,再酯化并经185。C左右进行高温聚合,冷却后形成PVC工程助剂,该PVC工程助剂同时具有增塑、增强、内润滑功能。该产品的增塑性能为冷断裂温度为_35°C;在100%伸长率时的应力为6.0N/mm2;肖氏A级硬度为73。增强性能为拉伸强度45 N/mm2;球压痕硬 度46 N/腿2。本专利技术的PVC工程助剂可广泛应用于PVC透明硬片、医药片材、收縮膜、 PVC管材及合成橡胶等行业,可靠性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VC工程助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且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植物脂肪酸:40%-60% 季戊四醇:15%-25% 异辛醇:10%-15% 甲基丙稀酸:8%-12% 冰醋酸:2%-6% 双氧水: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森林
申请(专利权)人:夏森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